基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
——以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唐家宅为例
2023-11-29魏申通
魏申通
“农文旅”融合既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苏州市唐家宅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不仅实现了文化认同、产业升级、生态保育与活力更迭,而且助推了产业的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总结其分区发展与产业联动的创新模式,以期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参考。
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特色田园乡村;景观
0 引言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乡村发展与兴衰切实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与经济建设的大局。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城市快速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开,制约着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同时引发了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剧烈变迁和深刻转型[1]。就大多数中国乡村而言,实现乡村振兴需依托农业和旅游业,加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农文旅”融合发展已成趋势[2]。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重要议题。有学者提出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是对我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理论建构与科学论证[3]。依托乡村自然禀赋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产品不仅可延续乡村文化,而且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张翠丽等[5]通过对“农文旅”的解读,认为其本质是农业、文化与旅游3个领域及相关要素的整合重组、相互渗透,其中农业为基础、旅游为动力、文化为灵魂,最终实现“以农兴旅、以旅强农、强农兴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学者认为要根据乡村特点因地制宜地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江苏省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一直走在前列,是我国乡村转型发展的先行者,特色田园乡村也为全国提供了乡村建设的新路径。因此,本文以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唐家宅为例,对“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探索和研究。
1 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内在逻辑
1.1 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必然。着眼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着力于生产、生态和生活,以“农文旅”为抓手推动乡村资源、特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利用乡村农业与文化资源并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可促进乡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发展与生活富裕的目标。
1.2 乡村振兴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特色田园乡村从属但不局限于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模式和载体之一[6]。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以农民为主体、注重乡村内生性的发展模式,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而且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从物质和精神双层面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1.3 “农文旅”融合发展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自然生态和农业资源为底色,将文化的“创意性”和旅游的“直观性”交融,体现“诗中田园,画里水乡”的地域特色。而“农文旅”融合发展强调以农业为核心,将文化和旅游引入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延伸发展、农民收益共享。“农文旅”融合发展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抓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
2 唐家宅发展条件分析
唐家宅位于苏州太仓市璜泾镇雅鹿村飞跃片区(见图1),与杨漕村接壤,北邻省道338,雅飞线、鹿北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唐家宅属原风貌自然村落,占地面积约0.36km2,其中农田约350亩,涉及雅鹿村26,27,28,29组及原飞跃村委会周边厂区,现有农户59户,常住人口262人,是红色旅游与农耕文化的交融区,并作为苏州市第五批特色田园乡村(苏州市精品乡村)试点。
1 区位示意
1)产业特色鲜明 唐家宅以种植品牌稻米——璜泾大米为主,雅鹿村特有的党建品牌“一鹿同行”与稻米产业相互融合,推动了村庄经济发展和品牌效益。村庄北侧红木加工厂经营状况良好,具有一定历史与品牌效应,可通过村企资源共享实现产业升级和品牌推广。
2)生态环境优美 唐家宅水体资源丰富,民居多临河而建,农家水田环绕,水乡风格浓厚。乡村民居隐于稻田,百亩大地景观作为唐家宅的乡村特色景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通过三星级康居乡村的创建及唐家宅二期工程的提档升级,唐家宅不断推进河道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良好的乡村环境。
3)交通区位优越 唐家宅村民出行至王秀镇、鹿河镇等地原本只能走小路,现经政府重新规划,先后建成雅飞线、鹿北公路,并完成唐家宅外围道路黑色化改造,与孟河村、杨漕村打通了回字形串联线路,为下一步区域联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人文气息浓厚 唐家宅在改造过程中为保留原有乡村气息,允许村民在原址进行老宅翻建,并对屋面破损严重的住房进行立面更新,保留白墙黑瓦的江南水乡气息。同时将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按原风貌翻建,重现光辉历史,联合太仓市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打造苏州市廉政教育基地,将“党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融为一体,充分挖潜红色廉政思想的当代价值,提炼并弘扬勤廉氛围与廉政文化。
5)乡风文明淳朴 在村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村庄外部环境打造,另一方面注重内部文明提升,坚持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推进。将村庄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合一,将家庭诚信积分融入村民考核中,使村民的行为举止得到规范,思想道德得到提升。雅鹿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江苏省文明标兵”“江苏省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
3 唐家宅“农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探索
唐家宅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充分立足自身资源本底与特色,以稻耕农业产业为基础,以红色历史文化为灵魂,以田园乡村生活为载体,以文化创意、田园体验、游览观光为纽带,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传统意蕴的田园乡村。在具体发展实践中,贯彻特色优先、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依据资源特点发挥不同片区特色。
3.1 “红色旅游+文创体验”——依托红色历史底蕴,提升乡村品牌效应
以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为文化中心,结合艺术工坊和景观健身步道等旅游配套服务,通过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形成集参观展览、缅怀学习、文创、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体验。以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为历史文化资源,对历史遗址进行整治改造,打造红色文化纪念馆,展示唐家宅地区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和感人事迹;结合党建游园和文化广场,形成集参观、展示、会议等于一体的乡村文化中心,提升“一鹿同行”的党建品牌效应;坐落于稻田和文化中心的艺术家工坊以田野风光和红色文化为灵感进行艺术展示和绘画创作;亲子手工乐趣园成为亲子科普文化教育和手工DIY创作融合的文化创意新景点;利用现有滨水村道、田埂,结合现状枫树布局,一条百米枫廊串联田园与水系,激活乡村田野魅力。
3.2 “田园休闲+稻景采风”——立足农业资源本底,创新旅游产品业态
围绕农田区,采景特色稻田画和油菜花田,将红色旅游与农耕文化交融,营造农旅融合的休闲体验。利用唐家宅水稻和油菜花资源,结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种植具有乡村特色的稻田彩绘,同时增设稻田画瞭望塔与稻田栈道等设施。瞄准日益兴起的个性化旅游市场,结合休闲解压的特色活动,利用闲置稻田定期举办露营、晚会等主题活动,提高游玩的趣味性。将村庄内部分商业性质的用房和区位较好的农屋改造为“稻香客栈”或“稻客民宿”,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实现餐饮休闲一体化发展。在旅游发展的同时注重乡村环境营造,以滨河步道与田间栈道将整个村庄串联,将生态驳岸和滨河步道打造为主要景观带。
3.3 “现代耕种+稻鸭生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共享绿色生态环境
重点依托现代农机站作为农业现代化展示的研学窗口,结合稻鸭共生景观点,以农业、生态康养和旅游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生态的观览体验。将原村北部绿秧禾合作社的农机站打造提升为现代农业展示窗口,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粮油种植基地。通过与北侧现代农业园结合,依托现状有机水稻种植区扩大种植区规模,形成乡村氛围浓厚的农业观光基地,打造现代农业旅游活动。注重生态康养产业发展,村庄中心的开放水体由杂草丛生的水田打造成稻鸭共生的核心景观区。以塘为基,以水田为契机,引入稻鸭共生种养技术,增强鸭与稻的互动,营造稻鸭和谐的田园景色,同时进一步结合稻米文化,打造“鸭稻米”和“鸭田稻”品牌。
3.4 “耕种体验+游学科普”——拓展乡村生活空间,助推美好旅游体验
以农家果蔬种植区为核心,结合蔬菜采摘及田野课堂,以“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形式突出休闲农业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整合宅间自留地,打造特色果蔬景观区,扩充采摘品种和规模,结合“共享农场”理念,引入“自主+托管”结合的租种模式。打造田野课堂,以田园为教材,以农教为契机,定期举办农耕文化教育活动,使游学体验相结合。将保留的飞跃六组的土地庙纳入田野课堂教学线路,作为农耕民俗文化的展示教材。对片区鱼塘进行梳理,采用“水上种菜、水下养鱼”的立体化种养模式,通过“菜净水、水养鱼、鱼养菜”的生态循环,实现渔业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同时增设垂钓点,布置木栈桥和凉亭,打造可赏、可游、可玩的参与性荷塘景观。
4 唐家宅“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总结
4.1 分区发展:特色提取下的分区引导
唐家宅在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划分特色片区,实行产业集群发展。通过资源分析与特色提取,将村庄划分为4个发展片区,并制定具有差异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发挥片区主导功能(见图2)。
2 分区发展示意
4.1.1 红色教育传承区: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认同
乡村文化带有乡村的独特印记和标识,应与经济和产业关联进行价值挖潜、品牌创新,此过程中的文化传承更能体现文化自信。唐家宅以红色文化为底色,放大“文化IP价值”,促进文化活化与产业化发展,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以乡村建设扩大文化传播,增强村民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4.1.2 稻田画观赏区:农旅融合引导产业升级
以农业主导的小农经济往往呈现生产效率低、产品价值低的特征,因此以农为核的产业发展需转型升级。唐家宅通过打造稻田画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与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农业旅游,结合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注入花期观赏、稻画游览、农产品销售与展示等活动,实现“以农兴旅,以旅强农”的农旅融合发展,引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4.1.3 现代农业游览区:农康旅融合促进生态保育
乡村生态系统奠定了乡村自然要素的基础,是其新陈代谢的重要渠道,对环境保护、景观建设及整个乡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唐家宅在展示现代农业窗口的同时,注重生态共生景观的打造,通过稻鸭共生塘促进生态康养产业发展,优化水岸生态系统,建立生态栖息地,加强乡村农业生态安全格局。
4.1.4 农耕乡风体验区:农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活力
乡村旅游最显著的特征是“乡村性”,所以在打造旅游产品与体验活动时,要突出乡村特点。唐家宅大力发展共享农场、观光果园、教育农园、田园综合体等“农文旅”业态,坚持“根在乡土、本在农业、魂在文化、活在旅游”,将乡村农业发展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激发乡村活力。
4.2 产业联动:产业融合下的双向延伸
“农文旅”融合发展更多强调以农业为本底,将文化和旅游注入农村经济发展中,依托现有特色及闲置资源,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促进农业多功能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农民收益,实现共享[7]。唐家宅在产业发展策略上,通过农业产业纵向延伸与三产横向拓展实现产业创新联动(见图3)。
3 产业延伸发展示意
4.2.1 纵向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以农业科研为驱动力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强现有特色品牌璜泾大米的推广宣传,结合资源本底与技术优势种植农业产品,如有机蔬菜、油菜、有机向日葵、草莓等,有选择性地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构建生态农产品供应链。
4.2.2 横向拓展,促进产业联动
唐家宅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通过一二三产的横向拓展,实现“农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在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基调的同时,依托红色文化,通过稻田画等艺术表现形式,以农旅结合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有机稻米和有机果蔬的深加工,实现产业延伸与规模化发展。红木加工厂通过村企资源共享,以红木生产推广唐家宅品牌效应,结合传统手工艺展示乡村特色传统文化和工艺。
5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实现乡村发展与产业振兴是关键。“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创新型产业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为新时代乡村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苏州市唐家宅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践通过对资源本底的深刻认知,践行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以分区引导实现不同层面的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双向延伸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乡村转型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