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制氧厂南片区更新改造
2023-11-29周虹宇
周虹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基于此背景,借助冬奥举办契机,首钢制氧厂南片区实现了功能转型,采用“织补”“缝合”的设计手法,延续工业记忆,实现场地激活,使场地重获新生。
城市更新;工业记忆;场地激活
1 项目背景
首钢集团是华北地区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拥有先进的技术,开创过众多“第一”,在炼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4月8日,首钢新厂区搬迁至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首钢老厂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整个园区占地面积863hm2,是北京市最大的工业遗址区,其后续的更新转型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园区,为其功能重组带来了新机遇。
制氧厂南片区位于首钢园区南侧门户,其南侧为长安街西延线,北侧为冬奥滑雪大跳台,西侧为永定河,与“三高炉遗址”隔岸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和地理优势(见图1)。
1 首钢园区环境(图片来源:根本堂建筑摄影)
项目顺应首钢园区的整体定位——冬奥公园,根据自身所处位置及实际需求更新发展,充分利用场地景观资源与地理优势,重新激活原有工业遗产,打造“首钢名片”。地块拟建功能为高端办公、配套商业,包括2000m2大型演播厅及800,400m2中小型演播厅,演播厅在赛时承担冬奥赛事转播功能。
2 场地现状
场地呈东西向窄长状,地块内保留多处工业建筑(见图2)。其中1.6万制氧厂房、3350车间内部结构及绿色外墙均保留完好,具有较高的“记忆价值”,对其更新改造后将重新投入使用;烟囱及氮气车间留存的部分外墙面将作为建筑构件或景观的“点缀”;将无保留价值的看台拆除。
2 遗存的工业建筑(图片来源:筑境设计)2a1.6万制氧厂房2b3350车间
3 规划骨骼
基于总体规划梳理城市及场地脉络,顺应北京城市方正端庄的气质,“织补”原有建筑肌理。工业建筑将狭长的场地划分为南北2段,北侧邻湖,景观资源丰富;南侧邻街,宜作为建筑形象展示面。因此在场地北侧观景区设置办公建筑;在南侧设置演播厅以展现现代大气的建筑形象,且有利于人流集散;在东侧设置入口广场,以丰富的空间引导人流进入场地(见图3)。
1 、入口广场 2、1.6万制氧厂房(保留) 3、3350车间(保留) 4、演播厅 5、餐饮 6、办公区 7、群明湖 8、氮气车间片墙(保留)3 首钢制氧厂南片区总平面(图片来源:筑境设计)
空间塑造上以简明的几何形体限定场地,将匀质的正方形与非匀质的长方形组合,通过斜向平台与圆弧状片墙打破理性空间,为方正的场地注入活力。场地入口处通过留白形成公共活动广场,以工业建筑遗存为广场背景,唤醒旧工业时代的记忆。打通建筑中部,通过屋顶桁架和架空平台限定空间,形成视线通廊(见图4)。采用渗透的手法使场地与石景山、群明湖及城市道路产生联系,建筑的渗透一方面指路径的穿越,即物理意义的渗透;另一方面指视线的流通,利用高透光率材料与模糊的空间实现。通过空间视线流通实现“城市-场地-景观”的串联。
4 功能重组
充分尊重原有场地肌理,采用“织补”“缝合”的设计手法,延续工业建筑风貌,打造简洁现代的建筑立面。
4.1 1.6万制氧厂房更新——企业展示馆
1.6万制氧厂房作为企业展示馆使用,赛时可举办奥运相关展览,深入介绍奥运历史,传播奥运文化,传承奥运精神;赛后作为企业文化展示及品牌宣传的场所。
1.6万制氧厂房宽13m,进深79.6m,层高17m,门式桁架结构和绿色外墙均保存完整。设计拆除外墙,保留具有工业特色的桁架结构,并对其进行加固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建筑外墙采用混凝土板,局部镶嵌玻璃,整体形象现代典雅。原有厂房加建为3层展览空间,新建玻璃体作为通高门厅与原有厂房进行衔接,在门厅空间设置直通3层的大台阶,将参观人流引入上层空间。门厅内裸露具有工业特色的桁架结构,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时间与空间产生叠加,参观者在前行中感知到叠加在建筑中的“工业记忆”,通过记忆唤醒建筑的生命力(见图5,6)。
5 改造后的1.6万制氧厂房(图片来源:根本堂建筑摄影)
6 1.6万制氧厂房门厅(图片来源:根本堂建筑摄影)
4.2 3350车间更新加建——腾讯演艺中心
腾讯演艺中心包括2个部分,由3350车间旧厂房改造的演播厅附属服务及办公用房,和旧厂房南侧新建的演播厅。3350车间加建为4层,1~2层为化妆室、接待室等演播厅附属服务用房,3层为会议室,4层为开敞式办公区。保留原有结构并对其进行加固,新建结构与原有结构脱开,楼板搭接于新的梁柱上,保留具有特色的桁架结构、门头及绿色外墙,通过旧建筑的“岁月价值”唤醒人内心的历史记忆。旧厂房南侧新建建筑采用“重复”设计手法,复刻原有6m柱跨桁架结构,通过延续具有工业气质的立面与旧厂房相融合(见图7)。采用玻璃、混凝土、金属等建筑材料,金属桁架与玻璃体结合作为演播厅的入口门厅及侧厅,3个混凝土盒子分别为大、中、小型演播厅,并嵌入金属桁架。厚实的混凝土墙面既满足了演播厅的隔声需求,又降低了工程造价,其通过立面质感及细致的分割呈现丰富的细节,与玻璃廊道形成虚实对比,以谦虚的姿态融入金属构架,使扩建区在气质上与改造区保持协调。腾讯演艺中心拆除部分外墙,裸露的屋顶结构及建筑中部镂空区域打开城市与场地的视线通廊。建筑外墙围合出室外庭院,结合2层平台形成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见图8)。西侧设置圆弧形片墙,为方正有序的建筑带来了活力(见图9)。立面镶嵌斜向灯槽,夜间的演播厅在长安街北侧熠熠生辉(见图10)。
7 3350 车间新建演播厅(图片来源:根本堂建筑摄影)
8 3350 车间室外庭院(图片来源:根本堂建筑摄影)
9 3350 车间圆弧形片墙(图片来源:根本堂建筑摄影)
10 3350 车间演播厅夜景(图片来源:根本堂建筑摄影)
4.3 新建办公区
场地北侧邻群明湖区域为新建办公区,包括2层餐饮建筑及6层办公建筑组团,保留的氮气车间墙体作为建筑构件与新建办公区相结合。2层餐饮建筑位于场地入口处,通过退台消解体量并丰富入口空间。新建办公区占据了绝佳的观景位置,通过大面积玻璃、平台、檐廊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室内外观景空间,立面现代典雅,空间开放而丰富(见图11)。
11 新建办公建筑立面(图片来源:根本堂建筑摄影)
新建区域一方面需与旧工业建筑对话,另一方面需与周边场地产生连接,呼应水、山等景观元素,其顺应场地肌理,通过斜向平台活跃方正的布局。低调而质朴的混凝土与南侧旧建筑相协调,建筑立面引入传统建筑中的“屋檐”元素,以深远的挑檐为内部观景者打造无限延展的空间,形成“空-虚-实”3个层次。层层叠起的“檐”拉伸了观景者的视线,在建筑内部远眺石景山和群明湖,感受“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为有效组织建筑排水,在延伸的挑檐上设置金属链条,将雨水排入地面排水沟(见图12)。金属链条外设置遮挡的纱帘,错动的纱帘丰富了立面细节,成为建筑立面的点缀。
12 排水链(图片来源:根本堂建筑摄影)
办公建筑通过平台进行串联,每层设置室外观景空间,使建筑与景观相融合。2层餐饮建筑结合下沉广场设计,通过镂空区域与上层平台形成空间串联(见图13)。底层玻璃后退,以柱子界定空间,参观者位于入口广场只见“檐”和“柱”,墙体层次逐渐模糊。多层次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了交流、休憩、观景等活动场所,并使建筑与场地景观形成诗意的连接。
13 入口下沉广场(图片来源:根本堂建筑摄影)
5 结语
城市如同完整的生命体,以街道为骨骼,以建筑为细胞,任何片区的更新发展均能给城市带来新的机遇。项目尊重地域文化,力求彰显其独特的地域性,采用“织补”“缝合”的设计手法,以基地现状保留建筑为骨骼,梳理场地脉络,顺应原有建筑肌理,合理植入新的功能体量,使新旧建筑融为一体,激发场地活力,提高所在片区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打造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