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2023-11-29张颖米甜张璇赵翠萍徐会苹张旭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颖 米甜 张璇 赵翠萍 徐会苹 张旭

关键词:课程思政;农业经济学; 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 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 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 要》,提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 建设。高校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 现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因素,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积极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其爱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责任 和职业精神。

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农经类专业价值塑 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 。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坚持“世界眼光,中国情怀”的人才教育 理念,旨在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够系统 掌握农业经济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农业 经济学是农业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第一专业课”,通过农 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将育人过程与教学环节紧密融合, 对于激发农经学子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理解和热爱,实现 “一懂两爱”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设计

(一)课程思政目标制定

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也称为成果 导向型教育,是一种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习者未来 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3] 。 农业经济学课程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农业经济学的有关理 论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科技—政 策”双轮驱动农业经济增长、化解宏观经济危机与城乡矛盾 的认知框架,使学生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 “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充满自信与自豪,为培养“知 行合一”的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基 于OBE 理念,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以成果为导向,以 学生为中心,构建思政引领、问题导向、专业融合的课程思 政框架,充分挖掘各章节知识点中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促进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发展,提升教学的 生动性、真实性,制定出有成效、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案例, 并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实施策略的优化方案,提高学生课 程参与度、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二)结合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农业经济课程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知。在课程思政设计中,根据学科育人的目标和农业经济学课程的知识体系特性,特别强调融入以下思政建设内容。

大国意识。通过学习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比较不同国家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业政策,探讨中国农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学生对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自信。

“三农”情怀。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和学习农业政策以及最新相关农业资讯,关心农业发展,提高学生“懂农业”的能力。在教学中融入“红旗渠精神”“现代兰考新景象”“村官李连成”“小麦专家郭天财”等典型案例,以案说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参与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责任担当。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农业农村相关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科学精神。通过讲解和分析农业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深入理解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提高科学素养。

(三)以学生为中心,促进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多元化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师“独占讲台”的平 面格局,积极探索参与式、项目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将学 生主体性、自主能动性与教师主导性融为一体,注重学思结 合、知行统一。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于 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鼓励学生在乡 野调研中了解农业经济、在参与劳动生产实践中锤炼意志。 改革考核方式,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测评,更要关注学生 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例如,改变“以分数论天 下”,加入小组汇报、项目展示等非标准答案式考核方式, 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

二、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一)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使用文 字、声像等媒介对某个真实的情景或个案进行客观描述,使 学生身临其境,从案例中发现现实问题,运用相关理论知识 解释问题,并使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4] 。农业 经济学课程知识点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农产品市场、农业生 产要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农业保护与农村发展等篇章内 容。农业经济学课程体系与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通 过对课程知识点背后的中国“三农”故事进行系统化梳理, 挖掘案例背后蕴含的价值观、时代精神、家国情怀等元素, 可以形成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例如,在讲授“农业经济 学”课程中微观经济组织篇时,使用河南省荥阳市新田地种 植专业合作社的相关材料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材料和思政元 素见表1)。在讲解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作用、运行机制等理论知识的同 时,融入身边真实存在的经营主体的案例材料,让学生更 易于理解和产生共鸣。课上连线或邀请案例组织的创业者或 经营管理者进行经验分享,让学生听取真实的创业故事,了 解农业经营的不易,激发他们对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责任 意识。

(二)创新“PBL+CBL+TBL”三轨混合教学模式

在 课 程 思 政 实 践 中 , 创 新 运 用 “ 以 问 题 为 导 向(PBL)、以案例为基础 (CBL)、以任务为载体 (TBL) ”的三轨教学法,实现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现实虚拟、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前,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課程微信群、自建超星速课、课程公众号、自编案例库,文献数据库、虚拟仿真实验等丰富的课前资料,帮助同学们实现泛在化的学习,提前熟悉本节要讲的内容。根据每章重难点,设置校内外实地调研和访谈任务,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敢闯会闯。课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然后,以课程思政案例导入,邀请调研小组分享调研成果,引发同学们思考;最后,通过概念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帮助同学们辩证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课后,发布案例分析总结、调研报告撰写等课后作业和新的社会实践任务,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逐步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实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综合目标。

(三)注重实践,知行合一

将农业经济学实践课程与专业课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田野调研和技能竞赛。一方面,让本科生了解问卷设计、乡村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的过程,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整理和报告撰写的基本能力,提升其科研素养;利用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对案例主体进行参观、调研,将案例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对案例教学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术和创新创业竞赛,可以让他们开阔视野,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发展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 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行动。本文结合学科特征和课程 内容,探索了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基于OBE 教学理念,设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打造思政案 例,使用多元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开展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 改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农业经 济课程思政将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 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强化专业教师育人职责,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