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要素背景下中高年段写景散文教学探索

2023-11-29詹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语文要素

詹影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在中高年段编排了不少写景散文,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创造了条件。在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教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从散文文体特征出发,引领学生品味感悟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散文蕴含的哲理情思等,有助于落实语文要素目标,凸显写景散文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写景散文;语文要素;中高年段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8-0039-03

写景散文多以描写景物为主,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统编语文教材在中高年段选编了不少写景散文,这些散文文质兼美、形式丰富、意蕴深厚,体现出鲜明的文体特征。如何教学写景散文呢?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编排为如何阅读写景文给出了由浅入深、逐步进阶的教学指引,是教师引领学生阅读的有效凭借与抓手。在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教师在遵循课文文体特征的基础上,还要用心揣摩编者意图,以要素做引,制订具体的教学措施,以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写景散文的教学质量。

一、依托語文要素,在边读边想象中品味语言

学生在阅读写景散文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对作者描写的景物不曾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很难真正走进作者用语言文字精心构筑的优美意境中,从而对文本产生一种疏离感。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文本语言与作者描述的画面之间的顺利切换呢?教师可以借助想象来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方块字的组合中看出一幅画面、一个场景,甚至是一段人生。

(一)要素引领,读中想象,品味语言

阅读写景散文一定要对作者细腻的语言进行关注。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于文本独特的词句处驻足、品味、鉴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文本所描写的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想象荷叶挨挨挤挤的样子,想象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样子,想象一下花瓣才展开的、全展开的白荷花的样子和还是花骨朵形态的白荷花的样子。在学生边读边想象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同样是荷花,作者是怎样把它们不同姿态的美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去感受作者被这不同的美所包围的景象。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冒”一词进行换词比较,感受白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

统编语文教材中,许多写景散文的教学要素都与“边读边想象”有关。教师聚焦语文要素,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要素引领,多维想象,感受语言

想象是学生学习写景散文的有效方法之一。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教师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采取多维想象的方法走进文本核心,感受散文语言的魅力,在想象中落实语文要素。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中对潮声、潮色、潮形、潮势的描写展开想象,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在想象中,作者笔下的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鲜活的画面,促进了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理解与感受。教学《走月亮》一文时,教师在学生边读边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自然之美,让学生随着作者一起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眼睛看,促进学生对文本意境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在多维想象中感受到自然之美。

人的各种知觉都是美的通道。在写景散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驰骋想象,不仅可以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而且可以使学生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知美、体验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要素引领,借助媒体想象,感悟语言

在写景散文的教学中,当学生很难感受到散文之美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画面,引领学生在“亲眼所见”中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感受。

仍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的教学为例,课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作者笔下的钱塘江大潮气势之壮观令人赞叹,但对于没有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感受到“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中描写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把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直观的画面,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边阅读边想象。这样,学生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会更加清晰、深刻,提升了画面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特点,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来感受文本语言,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要讲究时机,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体验,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到写景散文的画面美,从而落实教学目标。

二、依托语文要素,体会文本思想感情

情景交融是写景散文的共性特点,作者的笔下有景,心中有情,字里行间就会流露出情感与意蕴。在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之景,体会文本所描写的景物之美,又要引领学生感受这些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景中有情,景中含情,情景合一的意蕴。

(一)从作者的视角体会文本思想感情

写景类散文描写的不仅仅是客观景物,还有作者想借景物抒发的情感,文章中往往会打上作者主观审美的烙印。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从作者的视角对描写的事物进行体会,感受作者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

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不光要结合语文要素引领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优美,还要善于从作者的视角引领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通读全文,不难发现,我们通过阅读感受到的就是作者眼中的大自然:风、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有了作者意识,学生就会明白“微风拂过,好像喃喃细语……狂风吹起,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以及“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小溪淙淙、河流潺潺、大海哗哗”等大自然的声音之美。在这里,作者强调风、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的行为本身,就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各种声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关注作者视角,并不意味着要让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全盘接受,而在于让学生能够从作者视角出发去感受文本中的语言,从而走进作者内心,获得对文本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二)借助“阅读链接”或背景资料来体会文本思想感情

统编语文教材一些写景散文中蕴含的情感很难把握,原因在于学生缺乏与作者相同的经历,很难对作者的思想或者做法产生认同感。这不利于学生对文本情感主旨的把握。教学时,教师除了可以借助意象来帮助学生感受文本意境,还可以借助课后“阅读链接”或“资料袋”中的内容来深化学生对文本思想情感的认知,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深处。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点明了思念家乡的情感主旨。如果学生对这句话不理解,就很难感受到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阅读链接”《留予他年说梦痕》以及作者琦君的背景资料,说一说对作者笔下的事物有哪些不一样的认知。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发现作者和母亲走到哪,桂花也随之种到哪。他们不禁产生疑问:“作者种的仅仅是桂花吗?”结合“阅读链接”与背景资料学生就会发现,“桂花”其实在作者和母亲心中就是“故乡”的代名词,在异乡种的是桂花,闻着异乡的桂花香,思念的却是故乡的亲人。这样引领学生学习,作者借桂花抒发情感的方式不言而喻,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对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落实了语文要素,提升了写景散文的教学质量。

借景抒情是散文常见的表达方法。在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教师依托语文要素,结合课后“阅读链接”内容,相机为学生补充适当的背景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促进学生对作者抒情方式的理解,使学生真正知晓作者的独特情感来自何处,从而走进阅读的深处。

三、依托语文要素,感受文本哲理情思

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优秀的写景散文,这些散文中不仅有优美的景物描写,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着深远的意义,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勾连生活或者搭建支架等形式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本,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一)观照要素,结合生活体会文本情思

要想让学生真正读懂写景类散文所蕴含的情味、韵味,教师在落实语文要素时,就应联系学生的生活,通过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得到落实。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的是草原美景,阅读时教师可以讓学生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结尾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并具体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汉情深”。为了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与别人惜别时的经历。这样一来,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唤醒,他们对夕阳西下,蒙汉人民仍然舍不得分开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在《草原》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语文要素,让学生依托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对于难以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来理解。这样,使学生感受到作者透过语言文字所传递出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获得对文本内容深刻的理解与感受。

(二)观照要素,搭建支架感受文本哲理

在写景类散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善于结合语文要素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支架,引导学生由对阅读内容的感知走向对文本哲理的体悟。有了阅读支架,语文要素的落实也就有了根基和支撑。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所蕴含的哲理与情思,教师为学生搭建阅读支架:“文章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作者由丁香展开了哪些联想与想象?丁香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你能学着作者这样由一件事物或者景物展开联想,展现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吗?”在阅读支架的搭建下,学生逐步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编者意图,明白了作者想借丁香告诉人们生活不可能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的,我们要以豁达的胸怀来对待生活。这样引领学生阅读,不仅使学生读懂了课文,而且使学生理解了课文暗含的道理,凸显了支架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在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观照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课文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阅读支架,引领学生深入阅读,使学生在发展思维的同时习得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统编语文教材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遵循散文的文体特征,关注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注重通过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重视学生阅读策略的习得,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本的情感与意蕴,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张丽.语文也需逻辑美:浅谈小学高年级散文的教学课型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2019(12):18-20.

[2] 游清铃.小学中高年级写景散文教学策略浅探: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课为例[J].新教师,2021(2):28,90.

[3] 王晓奕.赏景语·品言语·悟情语:小学中高年级写景散文的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J].新教师,2021(2):25-27.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语文要素
“要素·活动”式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实施的一种路径
生涯启蒙与学科整合之旅
借助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口语交际内容之新变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