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

2023-11-29王怡晴张瑞英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

王怡晴 张瑞英

摘要:以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探究对象,通过分析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对“岗课赛证”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究。从落实课岗对接,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实行课赛融合,以技能大赛项目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抓实课证融通,以职业技能证书标准确定课程标准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岗课赛证”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岗课赛证”;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实践教学开展不足,教学资源匮乏

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技能,是当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VBSE综合实训、会计分岗实训、ERP企业沙盘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等。近年来,国家的财税政策变化较快,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相应的会计教学中不能及时更新实训课程内容和相应配套设备,同时实践教学资源投入少,有的会计实训室只能完成比较简单的实操模拟训练,实训室设备较陈旧,财务软件运行不稳定等状况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

(二) 课程设置与技能大赛脱节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大赛越来越重视,但多数高职院校只对少数参赛学生进行竞赛内容辅导,多数学生由于本身的专业知识及综合技能欠缺,未能通过相应选拔,无法接触到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没有机会获得相关的大赛技能培训,无法通过比赛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再提升。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相应的课程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地根据比赛内容进行调整优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难以落地实现。

(三) 相关财务类证书获取率不高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技能鉴定及各类证书的认证考试,一方面可以检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未来的毕业就业做好铺垫,但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職业资格类证书获取率并不高。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内容设置不多,日常教学活动无法对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提供实质性帮助,导致学生在考取这些证书时困难重重,毕业时没有能证明自己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和技能的资格证书,在求职竞争中缺乏优势。

二、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

基于以上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构建“岗课赛证”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1]。“岗课赛证”融通中“岗”指的是企业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课”主要指特定职业对应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赛”指的是职业技能竞赛,“证”主要指“1+X”证书及职业技能证书,目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主要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岗位需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依据,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比赛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职业证书是职业能力考核的根本体现。其中,企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根本,决定了课程设置的内容,同时是开展证书认证的依据,决定了技能竞赛训练的方向[2]。

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岗课赛证”模式中的四要素融合贯通,改变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的不足,转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以理论知识及技能培养并重的课程体系[3],通过实训进行技能比赛,实现多维度、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既有扎实会计理论,又能熟练进行实际操作、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多元复合综合型会计人才,已然成为是职业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 落实课岗对接,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确定课程内容

1、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对接。“课岗融通”指的是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与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之间的相互融通,应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做好对接[4]。首先,会计专业教学应加大与职业能力结合比较紧密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比重,增加该类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长,为后期实训课程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深入了解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确定会计专业的教学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会计岗位大概可以分为出纳、税务处理等基层会计岗位,成本核算、会计管理等中级会计岗位,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等高级会计岗位等,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主要依据不同类型岗位的需求来进行。再次,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方法等,着重培养学生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根据岗位要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职业院校应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可与合作企业签订协同育人协议,实现信息共享,获取行业最新信息。现阶段,智能化、数字化是目前财会行业新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求职者在争取相应岗位时既要具备财会技能,同时还应熟悉数字化软件、硬件的相关技能,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因此,应及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调整课程内容,定期与企业沟通,完善最新的课程及人才培养标准,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岗位和课程内容能够相互融通,借助行业经验及龙头企业人才培养先进理念,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

3、融入现阶段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内容。学校应组织一线教师定期对会计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获取现阶段企业所需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的最新素质要求,制定相关标准,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同时需要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梳理知识体系,在这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结构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制定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全方位、多维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 实行课赛融合,以技能大赛项目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1、多种形式,引竞赛“入”课堂。目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竞赛有会计技能大赛、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ERP企业沙盘模拟大赛等多种形式比赛。定期举行教师教育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对大赛项目进行研究和探讨,探究如何将课堂与竞赛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将技能竞赛融入课堂实践教学,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分组学习和小组竞赛,在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利用实践实训课程设计校内技能大赛。利用实践课程设计校内技能大赛,加强实践课程的深度和熟练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制定班级—专业—学院等不同层级的大赛选拔机制,通过海选—初赛—复赛多环节、多形式进行选拔,设置校园大赛流程及规则时,同时设置相应的奖项及奖励制度,保证公平竞争、全员参与。通过技能大赛的备赛、参赛,参赛选手的专业技术水平可得到较大提升,同时通过参赛能够掌握行业新技术、新理念,可使毕业生在求职时形成明显的就业优势,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力[5]。通过“课赛融通”,增加了学生技能竞赛训练的参与度,同时进一步检验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

3、专业课程期末考核与技能大赛赛项标准对接。在专业课程考核体系中增加技能大赛的考核标准,例如,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中融入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中的考核标准,根据技能大赛的比赛模块设置校园竞赛项目及内容等。参照技能大赛赛项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体现专业综合技能的实训项目,同时还可将其以竞赛形式作为毕业生毕业论文开题前的一项专业技能考核项目,例如,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的会计综合实训项目作为毕业准入的专业综合技能测评,作为毕业考核机制,未通过者暂时不能进行毕业论文开题,通过该模式可较大程度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

(三) 保障课证融通,以职业技能证书标准确定课程标准

1、在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技能标准。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准来确定人才培养标准,参照该标准来制定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分解后融入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内容中,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加入典型实际工作任务。使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所学知识、所掌握的技能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应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标准。

2、将“1+X”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实训。为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践,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1+X”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同时,应根据新工艺要求,及时对专业实践基地进行升级改造,真正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专业课程实训落到实处[6]。

3、在教学评价标准中融入证书评价标准。在学生的学业评价考核中,加入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直接将该证书作为学生专业学习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可使学生在通过相应专业学习考核的同时,收获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以岗位实操技能形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实行“课证融合”,鼓励并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将多类职业技能证书和个人职业能力的深度融合,将职业活动与个人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证书形式体现出来,在学生毕业时形成最直观的就业优势。

三、推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

(一)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会计行业和会计信息的保密性,身临其境地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实训具有较大难度,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最大限度提升“岗课赛证”融合质量,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校内会计实训和校外模拟实训基地,为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应积极同当地政府及企业沟通,结合岗位实际能力需求,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具体工作任务,构建基于顺应市场需求、突出能力本位的实践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跟岗、顶岗实习岗位的同时,提升企业活力。

(二)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高职院校应当致力于构建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师团队。健全和完善“双师型”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制度,积极建立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制度,要求一线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学习行业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同时应积极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献谋献策,参与到生产实训相关课题的研究、课程和项目的开发;第二,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派遣一线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第三,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加相关技能大赛,利用社会组织团体和校企合作单位的资源,定期对教师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帮助教师提升自身实践能力,达到“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标准。第四,采取多种措施,促使高职院校教师参与到各种类型教学交流活动当中,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提升其教育教学水平。第五,建立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可采用聘用制,聘用企业导师定期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确保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取行业企业的新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新变化。

(三)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考证成绩考核及技能大赛成绩考核结合起来,根据课程内容,制定学业考核成绩、考证成绩和技能大赛成绩三者结合的考核评价比重方案,对课程学习效果进行多维度、多元化考核和评价,使“岗课赛证”融合达到最大效果,促进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同时,应在学生评价体系中融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企业岗位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標导向,重点考核学生的规范技能操作的能力、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等,对这些职业素养能力的考核应分阶段和分过程来进行,体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处理问题能力和个人素养的综合要求,建立突出过程评价、综合多元考核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结语

面对大数据、智能财务、财务机器人等新挑战,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该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过程中,应把握岗位需求特征,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把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行课赛融合,整合专业课程资源,提升教学实施效能;保障课证融通,确定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完善融通工作机制,推动该模式的有效实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荣.基于岗课赛证一体化融通,探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14):82-86.

[2]林徐润.“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探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1(02):14-19.

[3]胡雪莲,杨振坤.“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3(04):220-222.

[4]毛斑斑.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2023(08):48-52.

[5]史晓慧,杨盏.“岗课赛证”四维联动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效能的路径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2):55-58.

[6]蔡春江.高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01):5-8.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834。

作者简介:王怡晴(1990-),女,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责任编辑 冯会利)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