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12-01刘晓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成果测量岗位

课程改革是中职学校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对人才培养起决定作用。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和实践,已形成一系列成果,育人效果明显。

一、改革背景

1.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岗位能力提出新要求

广东拥有全国最大的经济体量,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等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建筑行业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显著上升,迫切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具备适应岗位变化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目前职业院校的课程目标与岗位能力需求不适应,需对课程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以满足岗位能力要求,这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2.课程内容需要与实际工作内容对接

传统学科型体系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原理、操作方法、练习等,与实际工作不相符。调研显示中职学生因年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所限,对理论性知识接受度低,无法将学习的理论和技能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学生即使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考试及格甚至优良,会操作仪器,但到了企业,却无法开展工作,不知从哪做起,需要师傅带,按师傅要求做,為什么做、怎么做、下一步做什么基本不知道,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岗位学习才能胜任工作,用人企业是不满意的。深入行业企业,了解岗位需求,梳理岗位能力,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课程思政等重构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承载课程目标是改革的基础。

3.课堂效率需要提高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时少。学生技能学习时间也较少,很难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术、能创新、会合作的综合职业能力人才。创新课程模式、改变课堂学习方法、延伸课前后学习、改进课程学业评价方式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手段。

二、改革内容

1.采用聚焦岗位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

本课程以工程测量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通过开展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价,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按照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把学习领域分解设计成相对独立的学习情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制定具体的课程学习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法等,使课程目标对接岗位能力需求。具体成果如表1所示。

2.制定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针对不同岗位对工程测量能力的需求,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工程测量员标准、测绘和地理信息职业分类与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等,制定课程标准。

3.引入新技术和职业标准,融入思政和X证书技能点,开发紧扣国家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

引入测绘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仪,融合现有课程,采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技术路线,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岗位分析,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承载课程目标,同时将国家最新的相关法规、规范、标准、作业安全、作业程序、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作业方式融入课程中,挖掘课程思政、1+X证书技能点,渗透各个学习任务中,实现课程内容与当前行业发展的要求相符合,与岗位能力对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学习任务难度及思政、X证书技能点渗透情况如图1所示。

4.确定课程的内容结构

根据学习难度对各学习任务进行排序,确定课程的内容结构(如图2)。

5.开发教学资源

(1)开发教材与学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参考书,也是学生学习的参考书。刘晓燕主编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等职业教育紧缺人才教学用书《建筑工程测量放线》,理念较新,内容贴近实际工作,贴近广东实际,反映广东在全国建设施工技术的领先地位,区域特色明显。

学材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书,是以工作页的形式呈现,工作页以学习任务为标题,通过完成各个学习任务达到课程目标。每个学习任务的结构如下:①总体要求:学习目标;内容结构;评价方法;学习任务描述。②学习准备:引导问题;基本知识;参考工具、方法;设备使用方法;学习资料。③制定计划:小提示;问题引导。④实施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拓展任务。⑤小结。⑥教学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

(2)开发虚拟软件

为了学生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能有对比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优化能力,我们自主研发了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虚拟软件,该软件涵盖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8门核心课程,给了学生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3)编写课件、题库,拍摄技能点录像、微课等资源

为了配合课程实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课件、题库(学习自测题库和工程测量员岗位证书考试题库),拍摄技能点录像、微课等,收集相关职业标准和规范、案例等资源。校园网专门开辟精品课程学习资源,其中建筑工程测量网络资源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新技术新规范、课程思政元素、1+X证书考核技能点补充到资源中,丰富学生学习资源。

(4)应用测绘新技术,制作校园三维效果图

为了把新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师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了校园的数据采集,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校园街景地图制作、校园三维模型制作,熟悉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学”而设计的工作页,改变了以往偏重针对教师“教”而设计的编写思路,实现“教材”向“学材”的重大变革。同时,建成的包括建筑工程测量虚拟演示软件、测量教学视频、技能点录像、测量小程序、工程测量电子计算表格、测量仪器说明书、全站仪模拟软件、工程测量规范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包,为师生提供了完整的教学服务支持,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拓宽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6.采用任务引领式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开展课堂实践

任务引领式的一体化教学按以下流程进行。

课前:学习准备,教师借助学习通等信息化手段,推送工作页、学习任务清单,微课等学习资源,学生完成工作页中的引导问题,初步拟定实施计划。课中:分享计划,优化计划,实施计划,实践小结。课后:拓展任务,巩固技能。

7.采用“三段式”技能培养模式,以赛促教,培养大国工匠

“三段式”技能培养模式是将技能训练分为基础、提升、拔尖等三个阶段层层递进,第一阶段是随课程常规学习,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基础性技能。第二阶段是专项技能提升训练,通过自愿报名,以技能社团的形式进一步训练技能;专项技能训练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平台,是培养专项技能人才的有效手段。第三阶段为拔尖技能人才训练,以训练竞赛选手为手段,通过校赛、市赛、省赛、国赛、世界技能大赛层层深入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拔尖技能型人才和大国工匠。

三、改革成果的应用及推广效果

1.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提高,技能大赛问鼎世界冠军

(1)学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高

近5年,学生就业率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98%以上。例如2019届学生的就业率为98.25%。对口就业率为98.98%,高于省平均水平94%。

(2)考取职业资格证愿望高,通过率有提升

有意愿考取工程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占本专业在校生的95%以上。近5年,有3454人考取国家工程测量员证,通过率85%以上。例如,2019届毕业生本专业总人数为399人,有392人报名考证,报考率为98.2%;获得证书为347人,通过率为87%。

(3)学生在高职院校成为竞赛主力军

学生报读高职院校升学率高,在中职学习期间参加过技能专项训练和竞赛的选手,成为高职技能竞赛的主力军,在2021年广东省高职测量项目比赛中有我校毕业生12人,分别代表广东省四家高职院校参赛并获取优异成绩。

(4)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高,认为学生职业素养好,基本功扎实,能单独承担工程测量工作。例如用人单位对2019届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度为96.63%,基本知识水平满意度为99.45%,业务工作能力评价满意度为99.64%。

(5)技能水平在国内领先,问鼎世界冠軍

2016-2020年共有32名选手参加全国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获奖率100%,高于国赛获奖率60%-85%(注:国赛制度改革,2019年起获奖率调整为85%),其中一等奖获奖率为57.14%,高于国赛一等奖获奖率10%-15%(注:国赛制度改革,2019年起一等奖获奖率调整为15%),测量一等奖选手陈子烽利用备赛习得的经验,迁移至砌筑技能学习,于2019年荣获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2020年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教师教学能力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近5年团队共有3位年轻教师被认定市级骨干教师,2名教师被认定市级名教师,广东省技术能手3人,创新技术能手1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6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人,广东省劳动模范1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教师组一等奖3项5人、二等奖1项3人。广州市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学员10人。共公开发表论文14篇,承担课题、教学成果及获奖9项。

2.推广应用面广,影响力大

(1)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在校内各专业及广州市中职推广

工程测量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在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工程测量等多个专业推广,受益学生达7500多人。本课程曾作为广州市8个专业24门实验课程的代表在国家级课题结题会介绍工学结合课程课堂实验成果;作为广州市中职学校首批市级精品课程在全市43所中职学校的领导及骨干教师共210人参加的会议作经验介绍,展示成果,接受参观学习。紧接着广州市教育局发文全市中职教育全面推行工学结合课程模式。2020年学校成果作为广州市级网课资源向全市学生开放。

(2)成果在国内推广

成果与高职院校共享,为省建筑类专业中高职衔接提供借鉴;成果完成人为福州市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指导;在全国行指委、教育协会科研交流、广东省土建指委会、广州市建设园林教研会等单位介绍经验。2020年成果作为广州市级网课资源向全市学生开放。成果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承担广东省和广州市中职学生测量技能竞赛和教师培训;国赛成绩优良,扩大了成果的影响,特别是陈子烽2019年获世界冠军,中央电视台等48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案例入选2019年广东省和国家质量年报。成果在行业职业培训鉴定推广,在广东省、广州市职业工种培训和等级鉴定中应用。成果为国家《职业教育目录(2021年)》制定提供支撑。

(3)教材和学材应用广泛

规划教材在全国21个省市相关专业应用,2015年起山东省将教材定为全省中高职衔接专业考试教材。至2019年,教材和学材应用广泛,教材第十五次印刷,学材第三次印刷。

(4)拓展测绘与建筑信息化协同工作成果跨界应用

成果促使测量团队和学校BIM团队继续开展测绘与BIM建模、设计、施工、维护等协同工作的研究,这在广东中职尚属首次。拟与高校合作设计广东省首个跨学科融合(测绘新技术与BIM)省培训项目。

(5)助力乡村振兴——新技术带来生机和活力

团队成员蔡志老师参加援黔支教工作。蔡老师将测量技能成果分别带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和毕节市,为支教院校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为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测量实训场地,为学院办学注入新思想、新思路,提升学院竞争力;蔡老师在龙里县水务局临时担任测量技术员,协助当地乡村水利测量项目,助力乡村水利建设。实习生和毕业生至少20人以上参加过农村房地一体测量项目、农村地籍调查项目,助力乡村建设,加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成果测量岗位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劳动成果评比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