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双碳”理念的路径探究

2023-11-29

地理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碳研学理念

朱 立

(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杭州 310000)

“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从2020年我国确立“双碳”目标,2021 年碳市场正式开市,再到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国在“双碳”领域实施了诸多有利政策,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落实到地理学科教育中,“双碳”的概念、目标及行动方案涉及能源消费、绿色节能、环保、气候变化等内容,是地理学科进行人口、资源与环境教育的重要素材,与“人地协调观”具有内涵一致性,是地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双碳”理念的必要性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提出:“环境教育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能够展示学科优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渗透“双碳”理念具有必要性。

对国家而言,提高能效、减排增汇,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着力解决气候变化威胁全球人类生存空间及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重承诺,也是全社会的关切问题。

对学科而言,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双碳”理念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高度契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人地协调观,即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而“双碳”理念倡导的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既是人地协调观念的延伸,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

对学生而言,从地理学科的视角解读“双碳”理念,探究其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可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同人地协调、低碳生活的理念,养成节能减排、杜绝浪费的习惯,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双碳”理念的思路框架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双碳”理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双碳”的核心是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我们可以从地理课程资源中统整出“双碳”的知识框架进行精准渗透,通过教材挖掘分析高中地理教学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并提出落实“双碳”目标的系列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和“双碳”理念的精准渗透[2]。其次,“双碳”作为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地理课堂不可多得的优质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热点话题,这些素材理应成为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双碳”教育的重要支撑;同时,多元化的研学活动也是地理学科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有效途径,以“双碳”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可充分激发学生关注“双碳”、理解“双碳”,从而更好地践行“双碳”理念。基于地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双碳”理念的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双碳”理念的思路

本文以主题统整、课堂教学、研学拓展和评价反馈4 个步骤为主线,构建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双碳”理念的“主题统整形成知识框架—围绕热点设计课堂教学—多元化研学活动实践探究—评价反馈优化教学”的路径,通过“基底—支撑—延伸—调节”4个环节层层递进,推动路径不断完善。

三、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双碳”理念的实施路径

1.主题统整形成知识框架

“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具体内容既包括产业活动节能降耗、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资源循环回收利用,还包括碳汇技术的研发和工程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这些内容在高中地理教材的诸多模块里均有体现,但分布比较零散,侧重点也有差异,没有形成系统的“双碳”相关结构框架。因此,本文以“双碳”理念为主线统整高中地理教材中相关的学习内容,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双碳”理念,并在地理课程资源中找到立足点。笔者梳理了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双碳”理念的知识点,结合课程标准,尝试构建“双碳”知识框架(图2)。

图2 “双碳”知识框架及对应湘教版教材章节

系统化的知识架构能够形成整体性的教学思路,为高中每个学段的地理教学提供方向性指导。“双碳”的知识框架包含“气候变化与碳排放”“双碳目标与行动”“双碳技术路径”“双碳理念实践方案”4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分为若干主题,这些主题在2019 版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中均能找到对应的渗透点。因此,地理课程在渗透“双碳”理念的过程中需要有所侧重,通过梳理知识脉络,关联前后知识,把握渗透要点,形成宏观思维框架,才能实现渗透的精准性和系统化。

2.围绕热点设计课堂教学

地理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渗透“双碳”理念最重要的载体。目前,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事件聚焦“双碳”主题,如全球气候变暖、垃圾分类投放、碳交易制度的设立、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等,这些都是地理课堂的优质教学素材。而“双碳”理念在地理课堂中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把握社会热点的基础上,基于真实的地理场景创设地理情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在区域的乡土地理、时政热点、国家政策等材料有机融合成地理素材,引导学生结合“双碳”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合作探究、适度延伸,从而让“双碳”理念深入人心[3]。

例如,教师在进行“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节内容教学时,可聚焦当前“双碳”相关社会热点事件,从人地协调的视角分析与思考,抽丝剥茧,逐步渗透“双碳”理念,传递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在本节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选用教材案例“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导入新课,引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将大规模采伐森林和营造箭竹林两种行为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人地关系变化的理性思考。

引入主题之后,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画时间轴、抓关键词,归纳出历史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①采集狩猎社会——敬畏自然;②农业社会——改造自然;③工业社会——征服自然;④信息社会——人地协调。根据历史背景下各阶段的生产力情况,学生分组描述4个阶段演变的具体特征和事件。在学生对人地关系演变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通过3 个社会热点案例的分析与互动,从3个层面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途径:①转变传统发展观念;②转变传统发展模式;③公众参与,从我做起(表1)。

表1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热点案例

此教学设计聚焦“双碳”热点话题,结合蚂蚁森林、漂浮农场、浙江省垃圾分类政策等热点信息进行挖掘加工,融合学生生活体验,逐步推进主题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环境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在这样浸润式的课堂体验下,学生能够透过课堂认识生活、接触社会、参与实践,深入了解“双碳”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理解“双碳”在现实社会环境下的重要意义。

3.多元化研学活动实践探究

“双碳”理念不仅体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更需要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加以渗透。地理研学作为一种地理实践活动,是渗透“双碳”理念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双碳”背景下人地协调观的重要途径。地理研学活动场景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深化学生对“双碳”理念的认识,并能在课堂之外将“双碳”理念进行延伸和应用,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本文以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地理研学活动为案例,展示“双碳”背景下地理研学活动设计(表2)。

表2 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地理研学活动设计

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是全球第一家以低碳为主题的大型科技馆,是集低碳科技普及、绿色建筑展示、低碳学术交流和低碳信息传播等为一体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为本次地理“双碳”主题研学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和研究素材。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的主题研学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制定方案—小组协作—完成课题—撰写论文—汇报展示”的形式参与研学探究,从地理学科的视角认识“减碳增汇”的原理与过程,树立节能减排意识与行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推进‘碳中和’和‘碳达峰’,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但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而多元化的研学活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将“双碳”相关知识和原理落实于实践探究。学生通过集体与个体的研学行动,可有效增强对“双碳”理念的认识和体悟,提升实现“双碳”目标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评价反馈优化教学

在“双碳”理念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与反馈。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促进教学发展,“双碳”教育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教育评估的影响,因此,“双碳”教育评价和考核标准的制定要尽快落实[4]。

本文同样以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的“双碳”地理研学活动为案例,从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必备品质3个方面进行了评价量表制定(表3)。评价以学科知识储备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体,以必备品质塑造为导向,充分发挥研学活动的具身体验优势,促进“双碳”理念的渗透落地。

表3 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的“双碳”地理研学活动评价量表

科学的评价系统不仅是一种反馈,更能检测学生的学习历程。学科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提升、必备品质的培养,都能通过细致的条目进行量化评估。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性量化评价能够有效促进自主学习研究的推进,逆向促进知识框架和教学设计的优化,推动教学路径的完善,形成螺旋上升的趋势。

四、结语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低碳、零碳理念正成为人类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中地理教学中,“双碳”理念的引入与渗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更能够让学生深入认识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渗透路径,为基础地理教育落实“双碳”目标提供参考,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助力。▲

猜你喜欢

双碳研学理念
常德市落实“双碳”目标要求的实施路径研究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