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地理主题式复习的路径探析
——以“区域整体性、关联性与区域发展之闽宁脱贫致富”复习课为例

2023-11-29李梁辉宋东方

地理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闽宁思政区域

李梁辉,宋东方

(1.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浙江衢州 324000;2.衢州市实验学校,浙江衢州 324000)

“火热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1]。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融与碰撞,若引导不当,青少年的价值观极易发生偏差。课程思政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课程教学中应将专业教育与德育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有积极健全并符合国情价值观的思想品德。高中地理复习课是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课型,既要唤醒知识,盘活思维,更要授之予“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防止思政教育与复习课“两张皮”现象。本文运用主题式复习方式,遵照课程思政的序、地理学科的序和教育认知的序,探寻思政教育与高中地理复习课的融合路径。

一、思政教育融入地理主题式复习的内涵

1.课程思政和地理主题式复习的概念

课程思政是立足学科课程,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教育方式[2-3]。课程思政并非一门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地理主题式复习是围绕地理学科核心概念,选取典型事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完成挑战性的任务,促进知识结构重组,归整地理思想方法,最终培育地理核心素养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复习方式。主题式复习具有知识溯源性、情境真实性、问题逻辑性、目标全面性等特征。

2.思政教育与地理主题式复习的关系

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高考试题命制强调立德树人、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融合动态考查,地理高考测评体系常以“主题—情境—题组”的形式呈现。一方面,高考评价体系指引着高考地理复习,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有力地回应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指向,将地理知识组织成具有思政价值引领的地理主题,不仅有利于精准把握主题方向,更有利于促使地理知能结构升华为具体化的内在品德。另一方面,地理主题式复习为落实思政目标提供了学科载体和具体方式,在主题情境设计过程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思政元素,利于课程思政生动化生成与落实。

二、思政教育融入地理主题式复习的原则

将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地理主题式复习,重在贴切,贵在巧妙。找寻思政教育与地理主题式复习的耦合点,既要遵照地理学科逻辑、课程思政逻辑和教育认知逻辑,又要注重实事求是和灵活创新,而非机械式、教条化套用,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学科本位,自然融入

课程思政需要具体知识来承载其价值。地理学科思想和方法是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生命线。[4]思政教育融入地理主题式复习,要扎根地理学科知识的土壤。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以及人地关系,关注事物的时空格局与过程结构,是进行生态文明、爱国主义、国家安全和国际理解教育的优势学科。地理主题复习彰显思政意蕴,应将主题事件置于区域时空尺度下构建教学主线,尤其注重综合思维、人地关系的渗透,在地理学科内在逻辑基础上生成鲜活的思政教学结构。例如,在进行“区域发展”的主题复习时,选取闽宁镇脱贫致富过程为主题情境,先从整体性视角分析西海固“苦瘠甲于天下”的原因,再从区域差异的视角理解异地搬迁建立闽宁镇的必要性,最后从区域联系与合作的视角理解福建对闽宁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并充分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循序渐进,启发引导

思政教育融入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推论出来的,而是从社会实践来解释理论的自然生发。思政教育融入地理主题式复习应注重启发教学原则,以情育人,循序渐进,顺势而为。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从贴近生活的地理现象入手,立足学生身心特点和现实需要,精设从表象到本质的进阶问题链,开展课堂表现性评价。在开展主题式复习时,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从现实走向理论再回归应用,做到因事而化、因势而进,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在交互中整合,思政情意在不同主体互动场域中得以发生、形成和完善,使得“听进去”与“说出来”的思政道理变得“平易近人”。

3.显隐结合,知行合一

显性思政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公开道德教育的总和。在复习过程中,依托思政情境,通过知识唤醒、思维盘活、情意升华等教学环节,引领学生感悟地理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内涵,是主题式复习课落实课程思政的主渠道。隐性思政教育是一种采用熏陶、暗示、同化等手段进行潜移默化育人的教育形式。思政教育融入主题式复习一方面要发挥显性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如复习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时,借助City Engine 信息技术,辅之以城市绿波路段、能源消费结构等城市调查活动,在“做中学”中感知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理念,助推“资源、环境安全”的观点在“知道”与“行动”中贯穿全程。

三、思政教育融入地理主题式复习的路径

思政教育融入高中地理主题式复习,大任务、真情境、进阶式和升华性是教学实施的主要表征,具体融合路径为:依照课程标准,生成概念地图;甄选主题情境,构建教学结构;设计进阶问题,激发探究旨趣;开展表现性评价,升华思政情意。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本文以选择性必修二中“区域整体性与关联性之闽宁镇脱贫致富”的主题式复习课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1.依照课程标准,生成概念地图

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与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指向教学主题选取方向。“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Ⅱ的第二条标准,属于区域地理学习的总论开篇之课,是在认识区域含义与类型的基础上,从区域综合、比较和关联的视角对区域发展的总体阐述,为后面区域发展的具体分析奠定方法论基础,有利于科学分析区域脱贫致富、区域协同发展等热点主题。从地理概念逻辑看,“区域发展”是该标准的大概念,整体性、差异性和关联性是次级概念。区域发展分析可从以下概念路线进行:一是分析区域内部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的整体性特征;二是从区域间要素以及发展定位等角度进行差异性比较,进而确定与区域发展主题相关的内部优势和外部可关联的因素,从而服务于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其概念路线如图2所示。

图2 区域整体性与关联性核心概念

2.甄选主题情境,构建教学结构

本条课标的教学行为指向是“结合实例”,选取一个典型区域,创设一以贯之的主题情境以构建教学结构。宁夏西海固地区干旱少雨,20世纪80年代以前,当地盲目开垦、破坏生态,社会贫穷落后,素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在党的领导下,西海固地区开始移民至宁夏平原,尤其是在福建对口帮扶支持下,闽宁在玉泉营奠基,其充分利用东部资源与区位优势,逐渐培育出菌菇、酿酒葡萄、光伏等多个特色产业。从苍凉走向美丽,从贫困走向富裕,闽宁成为区域发展的成功典范,体现了党的领导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砥柱作用。

围绕闽宁脱贫致富主题可从两个向度构建教学主线:其一,遵照思维进阶规律,按照“描述区域特征—说明区域整体性—比较区域差异—建立区域关联—分析因地制宜与合作发展意义”的学科逻辑主线,构建区域问题分析的一般方法;其二,根据思政教育逻辑,围绕“穷·解梦苦瘠—迁·逐梦脱贫—联·圆梦共富”三个子主题构建课程思政逻辑主线。思政教育与主题式复习融合通过两线串接,使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得以培养,党的领导、共同富裕、家国情怀等思政情意得以孕育,具体教学结构如图3所示。

3.设计进阶问题,激发探究旨趣

思源于疑,学起于思,设计从现象到本质、由易至难的进阶问题链是主题式复习课的关键。主题式复习耦合思政教育的问题设计,需要关注两个维度:一是从课堂复习效度看,要关注重组知识结构、盘活地理思维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二是从地理思维深度看,问题立意始终要指向思政大概念与地理学科大概念的核心要义,体现问题情境的思政融合性、空间尺度性和地理过程性的渗透。“闽宁脱贫致富”主题复习课的情境问题链具体设计过程如表1所示。

以上三个问题链以谢兴昌老人的“一个人、一座城、一个故事”为故事情境,由西海固—闽宁的小尺度空间分异,到宁夏—福建的大尺度区域合作,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闽宁的演变过程置于不同时空尺度下加以呈现。问题链设计以自然环境整体性、人口迁移、产业区位选择以及区域关联性等必备知识为基础,以描述—说明—分析—归整的促进思维逐级进阶,凸显地理核心素养与模型建构的关键能力,整体形成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价值导向的问题链体系,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出闽宁脱贫致富是区内要素整合与区域合作共同作用的产物,领悟党和政府在脱贫攻坚中果敢坚毅、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升华家国认同感。

4.开展表现评价,升华思政情意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时所表现出的知识批判性理解、迁移应用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评定以及学习态度、动力、意志等方面的评定。制定表现性评价量表,提供课堂观察视角,诊断思维品质,生成智慧火花,确保主题复习课的目标与思政方向不偏不倚。制定观察量表时,可借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重点对知识科学性、方法适宜性、思维流畅性以及价值引领性进行表现评价,以落实“教—学—评”的一致性。表2 为子问题链2的表现性评价量规。

表2 问题链2“迁·逐梦脱贫”表现性评价量表

最后的总结阶段,笔者引导学生跳出闽宁镇脱贫致富的案例,思考在区域发展中因地制宜的“地”应如何理解。学生各抒己见,笔者总结:“地”是指地理环境,区域发展要考虑区域自身环境内部整体性,还要考虑区域外部关联性;同时,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区域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们要依靠党、相信党,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艰苦奋斗,不惧险阻,定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四、总结与思考

课程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本文在阐明课程思政、主题式复习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思政教育与主题式复习的耦合原则与实施路径,以“区域整体性、关联性与区域发展之闽宁脱贫致富”为例开展教学实践,通过生成概念地图、建立教学结构以及课堂表现评价,围绕“一个人、一座城、一段情”创设主题情境,助推“党的正确领导”“共同富裕”等思政内容与地理高考复习课的自然融合。基于以上教育实践,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开展主题式复习课不仅可以提升地理复习课堂的价值意蕴,更能彰显地理学科“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思政育人功能。

作为一线地理教师,要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善用地理的眼光敏锐捕捉思政事件,从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党的领导、战略部署等视角提升情境整合能力,以地理学科知识为载体指引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根植于课堂的土壤深处。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工作,为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学校需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内与校际乃至区际间的合作,建立课程资源库,开展集成化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助推思政教育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常态化与高效化。▲

猜你喜欢

闽宁思政区域
《1999-闽宁镇》油画190cm×190cm 2019年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用爱接力 守望相连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