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的案例比较分析及改进建议
——基于“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案例

2023-11-29

地理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黄土高原情境探究

王 莹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凭借其在促进学生地理有效学习发展上的优势越来越被一线教师青睐,并开展了大量的地理情境教学实践探究工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地理情境教学案例。

一、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优势

1.提供地理学习活动的真实场景

夏志芳指出:“相对于普通的地理教学,地理情境教学中学习者的地理学习活动具有真实、具体而丰富的背景,它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者开展地理学习活动提供多种可能性”[1]。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理情境教学为初中生提供可观察、可实践的真实且具体的场景,为其开展地理活动提供支撑,促进地理有效学习的发生。

2.调动初中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情感

地理情境教学过程是充分调动和维持学生对地理学习积极情感的过程。能够通过合理的地理情境设计,如基于问题、真实任务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1]。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比较排斥,对于他们来说,地理是一门新的学科且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较多,缺乏趣味性。地理情境教学运用音乐、视频、角色扮演等方法将教学内容融入具有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给予学生一定的真实情境,进而调动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情感,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3.促进初中生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地理学科具备区域性与综合性的特征且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内容抽象、复杂,给初中生学习地理增添了难度。在针对地理教学中抽象、复杂的知识时单纯使用枯燥的文字讲解和简单的图像描绘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初中生往往因缺乏空间想象力而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点。借助地理情境教学中的视频动态讲解或直观、真实的实践操作则能帮助学生破解难题,掌握相应的重要知识点,有效地提升其地理思维能力,促进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初中地理情境教学从“真、情、思”三方面促进学生有效地理学习的发生,同时,涉及多个教学要素,其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重要内容。情境教学应围绕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决定情境教学的作用,教学内容制约情境素材、视角、呈现方式的选取,教学过程是情境运用与实施的路径。下文从“情境作用、情境内容、情境创设视角、情境呈现方式、情境的运用与教学实施”五个方面对三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优化地理情境教学设计的建议,实现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案例的比较分析

本文选取的三个地理情境教学设计案例:“‘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以‘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为例”[2]和“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黄土高原为例”[3],都是针对“黄土高原”进行的情境教学设计,同时这三个案例均设计了地理实验情境。

1.情境作用比较分析

情境的作用体现在“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及情感培养”三方面。三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具体促进了哪些知识的掌握、什么能力的提升、何种情感的培养如表1所示。

表1 情境作用比较

通过对三个案例的分析可见,相同点为均重视黄土高原区域特征、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学习,均运用地理实验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均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及其治理措施(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来阐述人地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思想与人地协调观。此外,三个地理情境教学设计在知识、能力、情感培养方面也各有特点。“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中运用模型展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可促进学生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初步认知,实验探究过程既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与小组合作能力也能促使学生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角色扮演能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促使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归纳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最终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人类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的学习,逐步确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以‘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为例”中学生通过地貌模型制作认识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地理问题时培养问题生成能力,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和“三门峡水库泄洪排沙”两幅图培养读图判断、推理能力进而掌握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危害,通过水土流失治理问题学习培养综合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科学探究精神,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黄土高原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黄土天书”视频片段介绍黄土“风成说”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搜集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模拟实验培养其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球环境的行为习惯,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

2.情境内容比较分析

情境内容包括典型情境及其类型和情境实物,三个案例根据黄土高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设置了情境内容,具体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情境内容比较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设置了模型展示、水土流失实验的典型实体情境与角色扮演的模拟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以‘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设置了模型制作、水土流失实验、实践治理的实体情境;“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黄土高原为例”则设置了风成说研究史、碳化粟、水土流失实验、数字地球观察的实体情境配合风成说动画演示的模拟情境。三篇教学设计根据黄土高原这一真实存在的地理事物在情境类型上选择实体情境为主,尽可能还原黄土高原真实特征,使学生身临黄土高原之“境”。此外,三篇教学设计均设置了水土流失实验的实体情境,以“观”现象代替“讲”现象。例如,探究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的实验中,教师分组发放实验器材(有无植被的土壤)并提供指导,学生边做实验边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得出同样的土壤有植被覆盖的水土流失较轻,而无植被覆盖的水土流失严重,由此得出植被可减缓水土流失程度的结论。地理实验体现出“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推导原理—培养能力”的认知逻辑。

3.情境创设视角比较分析

情境创设视角需在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关注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创设地貌模型展示、水土流失实验、角色扮演治理措施情境,此情境创设目的明确、实践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以‘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为例”创设模型制作、实验探究、综合实践治理情境,此情境易于观察和感知,充分体现了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要求;“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黄土高原为例”[4]设置四个主要情境活动即读图分析、科学思维、图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以“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实践且教学素材来源于生活、符合实际。

4.情境呈现方式比较分析

情境的呈现方式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三个案例情境的呈现方式比较如表3所示。

表3 情境呈现方式

三篇教学设计在呈现方式上均使用了地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其中,地理实验包括教师视频演示与学生动手实验,在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时使学生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理性认知打下基础。多媒体技术以其易操作、直观的特点成为地理课堂创设情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在地图与景观图展示、视频演示中均运用多媒体技术;此外,“‘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与“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以‘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运用黄土高原地貌模型实物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做到了直观形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运用角色扮演展开师生交流互动,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问题的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合作精神;“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黄土高原为例”所运用的情境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如地理故事与数字地球技术。“黄土之父”的地理故事可将“风成说”的地理知识融入故事阐述中,使学生产生兴趣与疑问并从中获得解答。数字地球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地球信息模型,是信息化的地球,它包括全部地球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5],可将抽象的黄土地貌呈现在学生眼前,清晰明了。

5.情境运用与教学实施比较分析

地理学习过程是由现象到本质、由事实到理论再到巩固与应用的过程,只有学习过程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学习才能发生[5]。情境运用与教学实施应根据学生地理学习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发生。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将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其中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和角色扮演作为“骨架”贯穿整节课,在实验探究情境中以问题为支撑,设置任务并进行探究活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交流表达与当堂检测的形式将思维可视,可以看出,使情境具有活动性离不开问题的合理设计;“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以‘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为例”将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情境、问题引导、活动探究、解决问题、总结归纳五个环节,同时运用思维导图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黄土高原为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黄土高原在哪里、怎么形成的、存在怎样的文化风情、出现什么问题”四个问题,根据问题明确任务并展开探究活动,逐步构建知识结构。

三、三篇初中地理情境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

1.通过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形成思想呈现情境教学的作用

三篇教学设计将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与范围、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黄土高原的地貌与风土人情、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与水土保持等知识融入模型展示、地理实验、角色扮演、数字地球等具体情境中,随着情境的展开配合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其观察、探究、合作、动手等能力,最后,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渗透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做合一”的实验探究情境中,通过掌握水土流失原因,培养了学生观察、探究、合作、动手能力,形成了保护环境等正确价值观,也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落实其中。典型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情境充分体现“设置情境——指向素养落实”的情境作用特征。

2.提供“实物、实景、实事”地理事物的情境内容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与“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以‘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为例”中,教师运用的地貌模型、实验器材,以及“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运用的数字地球、碳化粟等真实物体即为实物;“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碳化粟与真实景观图片即为实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中的角色扮演、“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以‘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为例”中的综合实践治理及“基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黄土高原为例”中的“风成说”研究史的真实事件即为实事。可见,三篇教学设计在情境内容选取上的共同之处是充分利用“实物、实景、实事”的地理事物,真实的地理物体承载着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风土人情、地貌形成原因与特征等教学内容,将黄土高原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3.促进学生“五动”参与的情境创设视角

三篇教学设计案例中,学生需在情境中用眼睛观察地貌模型、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及数字地球演示过程;需用耳朵倾听教师指导;需用口在地理实验、综合实践治理的合作探究中进行交流;需动手制作黄土高原典型地貌模型、进行实验操作;需在以上过程中动脑进行思维整合。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中强调用眼观察地貌模型,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以‘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为例”中则注重动手制作模型,三篇案例均重视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实验现象观察、实验原因分析等探究活动。可见,情境的创设在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认知规律与特点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等“五动”参与。

4.运用多种多样的情境呈现方式

三篇教学设计出现了实物展示、地理实验、地理故事、角色互动、多媒体技术与数字地球技术等情境呈现方式。此外,同一地理知识也可运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如黄土地貌特征可运用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直接观察,也可运用数字地球技术综合、全面地分析黄土地貌特征。可见,黄土高原一节的情境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5.“教学情境、问题、任务、活动、思维”相结合的情境运用过程

三篇教学设计在黄土高原这一真实情境基础上展开教学,从地理核心素养出发,突出了水土流失实验探究情境,在实验中以任务设定为核心,根据任务进行读图、分析因素、提出治理措施等活动以培养综合思维,最后,选择试题与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表现性评价,将整节课回归于核心素养。可见,三篇教学设计均在情境运用与教学实施上将教学情境、问题、任务、活动及思维灵活结合。

四、改进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建议

1.情境作用应落实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黄土高原”的教学设计案例中,“如何认识黄土高原、认识黄土高原区域特征”围绕区域认知素养展开;引导学生明确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地貌破碎、土壤疏松以及植被稀少,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培养;通过水土流失问题的探讨以及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导致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分析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黄土高原生态恶化,而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可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黄土高原”的教学设计案例中,可看出以学生的区域认知培养为主并重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促进其人地协调观的有效形成。可见,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三个情境教学设计案例的始终。

2.情境内容选取应体现情境的真实性与典型性

将“实物、实景、实事”带入课堂,创设具体的、可感知的教学情境及活动,一方面直观生动、具有典型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知识存在于具体的、可感知的活动中且初中生是以形象去认识地理事物的,“实物、实景、实事”创设情境的形象更有真切感。因此,情境内容的选取应充分体现真实性与典型性。

3.情境创设应从促进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共同参与的角度出发

本文涉及的三篇教学设计的情境创设均重视了学生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的身体感官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身体的感知觉和身体运动会影响认知活动。因此,学生身体感官发生行为的时候认知也伴随发生。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参与地理实践活动,进行现象观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的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可提高地理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情境创设应从促进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参与”的角度出发。

4.情境呈现方式要满足学生参与式学习的需要

不同的情境呈现方式对学生认知、行为、情感体验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各种情境呈现方式的特点,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结合初中生实际情况,来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情境呈现方式,为学生参与式学习提供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

5.情境运用与教学实施要遵循“六化”的过程

情境的运用与教学实施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形成过程,直接影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对三篇教学设计的情境运用与教学实施的比较分析发现,均根据情境设置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根据问题布置明确的任务、根据任务设计思维探究活动,形成了“教学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活动化——活动思维化——思维可视化”[6]的“六化”教学路径,该教学路径遵循了学生认知逻辑,从而使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黄土高原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选举 沸腾了黄土高原(下)
选举沸腾了黄土高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