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甘薯新品种(系)在贵州的种植表现
2023-11-27何锐杰李晓慧
何锐杰,李晓慧,李 云,杨 航,李 丽
(1.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2.贵州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6;3.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甘薯[Ipomoeabatatas(L.)Lam]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和粮食来源[1],也是各类工业原料供给材料[2]。我国是甘薯第一大种植国,种植面积占全球一半以上[3]。因甘薯具有耐逆境、产量高的特点,使其适应全国绝大部分地域种植。甘薯是贵州省第五大作物[4],在贵州省的丘陵地区均广泛种植。然而,贵州甘薯种植面临品种退化、抗病性能差、产量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甘薯产业发展。而盲目引进省外品种无法适应贵州的地理与气候环境。因此,通过对西南地区选育的11 个甘薯新品种(系)在贵州地区进行种植,对其性状、产量、干物质率、淀粉率和食味进行系统性评估,筛选出适应贵州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甘薯新品种共11 个,品种来源信息见表1,对照品种为当地长期种植品种徐薯22号和宁紫薯1号。
表1 试验甘薯的品种来源信息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河心村(106°55′35″E,27°28′70″N),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5 垄,垄距1 m,垄长5 m,小区面积25 m2,株间距15 cm,3 次重复。2021 年于6 月4 日扦插,10 月11 日收获;2022 年于6月2日扦插,9月27日收获。
1.3 测定指标
品种特征:观测记录试验品种生长势、蔓长、一次分枝数、薯形、薯皮色和薯肉色等性状。
产量及商品率:分别收集并称重每个小区中的商品薯(单块薯重大于等于250 g)与非商品薯(单块薯重小于250 g),后统计分析各小区总产量与商品薯率。
干物质率:将鲜薯称重后切薄片,80 ℃烘干至恒重,复称重量,取平均值。
淀粉率:采用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计算方法[5],淀粉率=干物质率×0.869 45-6.345 87。
淀粉产量:淀粉产量=淀粉率×鲜薯产量。
食味评定:随机挑选薯块,洗净蒸煮。随机抽取试验人群对各品种甘薯口感进行评估,并采用百分制进行打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甘薯品种的主要品种特征
由表2 可知,除黔薯18 和川18-12-14 生长势为中等外,其余品种生长势为较强和强;黔薯18和川18-12-14蔓长短,其余品种蔓长中等或中等偏长;XN1723-8 和南18-139 一次分支数少,绵18-1-2、黔薯18、南18-188一次分枝数较多,其余品种一次分枝数中等;万1724-10 和XN1723-8 薯形为短纺锤形,其余品种皆为纺锤形;绵12-2-13、黔薯17、Z1824-15、XN1723-8和南18-188为紫皮紫心,其余品种薯皮皆为红色,薯肉为淡黄色至橘红色不等。
表2 参试甘薯品种的主要特征
2.2 参试甘薯品种的产量及干物质率
由表3 可知,2021 年鲜薯产量黔薯17 最高,为3 599.58 kg/667m2,较CK1增产39.17%,较CK2 增产32.42%;万1724-10次之,为3 415.78 kg/667m2,较CK1 增产32.06%,较CK2 增产25.65%;XN1723-8最低,为2 367.11 kg/667m2,较CK1减产8.48%,较CK2减产12.92%。干重Z1824-15最重,为1 115.70 kg/667m2,较CK1 增产55.73%,较CK2 增产39.60%;万1724-10其次,为1 082.80 kg/667m2,较CK1 增产51.13%,较CK2增产35.48%;绵18-1-2第三,为1 073.60 kg/667m2,较CK1 增产49.85%,较CK2 增产34.33%;XN1723-8最轻,为575.20 kg/667m2,较CK1 减产19.71%,较CK2 减产28.03%。干物质率Z1824-15 最高,为35.1%;黔薯18 次之,为32.5%;南18-139最低,仅20.9%。
表3 参试甘薯品种的产量及干物质率
2022 年鲜薯产量黔薯17 最高,为2 043.07 kg/667m2,较CK1 增产40.51%,较CK2 增产48.5%;黔薯18次之,为2 006.12 kg/667m2,较CK1 增产37.97%,较CK2增产45.81%;南18-139产量最低,为1 417.91 kg/667m2,较CK1减产2.48%,较CK2 增产3.06%。干重黔薯18 最重,为776.37 kg/667m2,较CK1 增产66.78%,较CK2 增产84.42%;绵12-2-13 其次,为629.27 kg/667m2,较CK1 增产35.18%,较CK2 增产49.47%;万1724-10 第三,为618.56 kg/667m2,较CK1 增产32.88%,较CK2 增产46.93%;川17-1-10 最轻,为357.96 kg/667m2,较CK1 减产23.10%,较CK2 减产14.97%。干物质率黔薯18 最高,为38.7%;万1724-10 次之,为36.2%;黔薯17最低,仅23.5%。
2.3 参试甘薯品种的商品性状
由表4 可知,2021 年Z1824-15 淀粉率最高,为24.17%;南18-139 淀粉率最低,仅11.83%。淀粉产量Z1824-15 最高,达768.27 kg/667m2;XN1723-8 最低,仅349.86 kg/667m2。商品薯率黔薯17 最高,为76.31%;黔薯18 最低,为61.32%。绵18-1-2、绵12-2-13、黔薯18、万1724-10、南18-139和南18-188食味评价均达90分或90分以上。
表4 参试甘薯品种的商品性状
2022 年,黔薯18 淀粉率最高,为27.30%;黔薯17 最低,仅14.09%。淀粉产量黔薯18 最高,达547.67 kg/667m2;川17-1-10 最低,只 有220.36 kg/667m2。商品薯率黔薯17 最高,为87.80%;川17-1-10最低,为75.56%。黔薯17、万1724-10 和南18-139食味评价均达90分以上。
3 小结
产量是衡量作物经济价值的首要指标,2022 年所有参试甘薯品种产量相比2021 年皆明显下滑,可能是因为2022 年甘薯生产季恰逢西南地区严重干旱,致使甘薯减产严重。试验结果表明,黔薯17 鲜薯产量2021 年、2022 年均最高,分别为3 599.58 kg/667m2、2 043.07 kg/667m2。黔薯17 还具有较高的商品薯率,2021 年为76.31%、2022 年为87.80%。食味评价较高,2021 年为89 分,2022 年为94 分,适宜作为鲜食品种推广种植。淀粉率和食味评价决定了甘薯鲜食和加工价值,Z1824-15、黔薯18、绵12-2-13、黔薯17、黔薯18、万1724-10、南18-139 和南18-188 食味评价分值均较高。2021 年Z1824-15 淀粉率、淀粉产量最高,分别为24.17%、768.27 kg/667m2;2022 年黔薯18淀粉率、淀粉产量最高,分别为27.30%、547.67 kg/667m2。黔薯18 和Z1824-15 适合作为淀粉加工企业专用加工品种,可减少收购成本,两者适宜作为加工原材料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