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视域下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2023-11-26杨德草
杨德草
【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基于家国情怀视域,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设计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融合经典诗文、定理公式、艺术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家国情怀;通过构筑班本课程,组织学生制作小报、参加主题活动、联动家长资源,构筑系统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通过搭建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维护公众号、拍摄微视频、欣赏影视剧等活动,让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俱进,体现出信息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家国情怀;民族传统文化;初中班主任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融入民族精神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将国家利益作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建设国家、振兴中华而奋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资源宝库,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点。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可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融合学科教学,潜移默化
1.融合经典诗文,文道并行
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构筑融合的德育课堂,依据各个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爱国情怀。结合语文学科,学生可以诵读和爱国有关的古诗词作品,让他们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挖掘隐藏其中的无私、无畏精神。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了《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杜甫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联动语文学科,设计“杜甫诗歌中的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该活动分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为“以诗为纲,串联历史”。学生自主搜索“三吏三别”等杜甫的诗歌作品,并结合历史知识,了解这些诗歌创作于什么年代,唐朝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历史变故,作者的想法是什么。第二个环节为“知人论世,感受情怀”。学生要试着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感受他身上浓浓的爱国情怀,思考古代文人为何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想法。第三个环节为“结合自我,提升境界”。学生要参与互动讨论,说说从杜甫的作品中得到什么启迪,自己要如何报效国家。结合古诗文作品,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能深入到文字内部,体会其中蕴藏的家国情怀,感受作者的人格追求。这样有助于构筑文道并行的课堂,优化人文主义教育。
2.融合定理公式,触类旁通
在学习数学、科学学科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融合定理公式,思考如何基于理性思维,用它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对他们产生了崇敬之情。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以“圆周率”为例子,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学生发现中国早在《周髀算经》中就提到了圆周率,后来刘徽使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充分运用了“求极限”的思想,展现了古人的智慧。此后,再让学生触类旁通,思考从“割圆术”中得到了什么启迪。如有一名学生提到:“运用割圆术,可以无数次分割,刘徽分割出了圆内接正多边形。我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也认识到,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这种精神,明知自己要做到的事情是难以实现的,依然要勇往直前,努力去追求极限。只有不断向着目标前进,才能最终取得胜利。”除了“割圆术”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鸡兔同笼、勾股定理、四两容斥公式”等中国古老的数学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并思考能從中得到什么启迪。学生可以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模型、定理公式等解决现实问题。这样能构筑古今结合的课堂,让学生在提升数理能力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气息。这样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3.融合艺术实践,身体力行
传统民族文化包括绘画、音乐等各种艺术学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音乐艺术,并身体力行,参与到相关的艺术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感受传统艺术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意境美、和谐美,感受传统文化的神韵。
结合美术学科,教师可以设计“探索留白之美”艺术实践活动。该活动分三个环节展开。第一个环节为赏析美术作品,感受留白之美。学生可以自主寻找优秀的古代美术作品,分析这些作品的结构特点,找出留白的地方,思考留白在整幅画面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逐步认识到,留白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天地和谐之意境美。第二个环节为“自主创作,体现留白美”。学生可以自主创作美术作品,将个人对留白的个性化理解融入创作中。第三个环节为“由画及人,探究生活中的留白美”。学生要思考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要如何维护人际关系,给彼此留下私人空间,展现出留白美,将古人的艺术感悟转化成生活智慧。融合民族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这样能架设起艺术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让课堂变得更具有操作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学生在体会传统艺术美学价值的同时,也能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建设班本课程,形成体系
1.制作小报,弘扬民族精神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技巧等设计班本课程,让学生系统化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家国情怀。在班本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小报,整合具有民族精神的人物、事件,展开反躬自省,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挖掘生活资源,找到建设班本课程的契机,组织学生制作小报。如某一次升旗仪式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学生态度不够端正,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参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主题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收集资料阶段,学生要收集中国从古至今的各种爱国人士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看看他们有哪些名人名言。在编写小报阶段,学生分小组活动,筛选重点内容,分工合作,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设计小报。在展示评价阶段,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阅读他人编写的小报,进行点评,选出优秀作品。最后,他们还要结合“升旗仪式”事件,说说自己的人生感悟。制作小报能让学生增长见识,起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构筑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课堂,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2.主题活动,引导友爱互助
在传统民族文化中,还包括友爱互助等民族精神,这些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学生很难自主理解。教师可以围绕友爱互助精神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参与角色扮演、辩论探讨、反思交流等活动,让他们逐步提升对友爱互助精神的认知和理解。
如果发现班级中的学生存在争吵打闹、相互排斥等问题,教师要挖掘教学资源,设计和团结友爱有关的校本课程。在“相亲相爱的班级”主题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到同学的友爱。在“寻找我的互补同伴”活动中,学生要先思考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然后在同学中寻找自己学习的榜样,两人结成对子,相互帮助,互相提高。在“志同道合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要从两人交流拓展到多人交流。他们要了解有哪些同学和自己有一样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组成一组,共同参与活动。在“展示风采,为班级争光”活动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起参加学校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试着为班级争取荣誉。这样的班本课程辐射面逐步扩大,让学生相互帮助,在感受他人关爱的同时,也奉献自己的爱,让他们认识到友善、团结也是优秀的中华美德,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让他们在生活情境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3.联动家长,塑造人格修养
建设班本课程的时候,教师要融合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利用家庭资源也是构筑班本课程的好方法。教师可以联系家长,让他们和孩子一起参与有趣的民族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在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塑造人格,提升修养。
教师要联系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人格修养上存在什么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班本课程。在“塑造家风”亲子活动中,学生和家长先互动讨论,说说自己存在什么品德上的问题,要塑造家风的话,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在找到了方向之后,他们可以一起上网搜索,看看历史上有哪些名人,他们本人的人格魅力是什么,他们的家庭又具有什么特点。此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实践行动中,端正家风。最后,他们要通过视频、摄影等方式,展现自己的家庭风采。教师要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激发各个家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联动家长参与各种有趣的亲子活动。这样能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有机配合,形成教学合力,有效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三、搭建网络平台,与时俱进
1.维护公众号,树立远大理想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网络平台,构筑与时俱进的德育课堂。让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现代气息,同时也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传承并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设置传统文化公众号,让学生参与到公众号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想要普及、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远大理想。
在维护公众号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从“设置板块、挖掘信息、整理文档、提升自我”这四个方面入手,展开自主操作。在设置板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人的远大志向,设计“古人的传奇事迹、咏物诗中的个人志向”等板块,然后自主挖掘信息。学生可以从历史资料、古诗词中搜索信息,了解古人对未来的设想是什么,写一下读后感,创写图文并茂的作品,上传到微信号中。最后,学生可以和其他人分享公众号,并反思自我。如有一名学生认为自己将来要像“雏鹰”一样,展翅高飞。维护网络公众号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情绪,让他们带着想要传播、发展传统文化的思路,参与网络实践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形成远大理想,想要为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而努力。
2.拍摄微视频,感受生命美好
拍摄微视频也是网络平台活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时候,教师也要让学生依附于具体情境,这样才有助于他们主动建构知识。微视频具有动静结合、图文兼顾、生动形象等特点,为现代教育添加了生动活力。学生在拍摄微视频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到“唯美家乡”主题微视频拍摄活动中,让他们试着展现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展现生命的美好。在该主题活动中,学生先分小组行动,讨论一下可以从什么角度入手,展现家乡的美。他们总结认为可以从家乡的风景美、家乡的物产美、家乡的风俗美、家乡的人情美这几个角度入手,拍摄视频,展现生活的美好。此后,学生要探讨具体选择哪个拍摄角度,需要收集什么资料。如选择“家乡的风景美”,则可以来到家乡的风景名胜处,拍摄短视频、照片,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再整合这些资料,运用剪辑技巧,设计完整的短视频。最后,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说说是否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学生运用音乐、动画、声音等多种现代化元素,拍摄微视频,用自己的方式展现日常生活中蕴藏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这能帮助他们感受生命的美好,也能构筑寓教于乐的德育课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欣赏影视剧,懂得担当奉献
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高尚的情怀和积极的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寻找相关的影视剧作品,自主赏析,并探讨主人公的精神,从他们的身上感受担当和奉献的精神。
有不少影视剧作品都展现了有奉献精神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任长霞》,并参与“影视剧片段表演”的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该作品中的部分感人的片段,将其演绎出来,体现出任长霞为了打击邪恶势力做出的努力。在表演之后,学生还要参与互动讨论,说说自己的感悟是什么。他们可以先复述影视剧的内容,然后再说说自己获得什么启迪。学生可以结合学校发生的事情,探讨自己的生活感悟。如有一名学生提出:“我常常会拒绝参加班级活动,看到出现违纪的事情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这些事情和我的关系不大。但是在观看了《任长霞》后,我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动。我认为要学习这种奉献精神,为班级建设出一份力。”除了担当奉献的精神以外,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中还有廉洁奉公、自力更生、团结合作等其他的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欣赏影视剧,挖掘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渐渐地,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并发展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內容很多,是初中德育工作的资料库。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冯国文.刍议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12).
[2]李国红.谈德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学教学参考,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