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数学练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23-11-25王涛
王涛
摘要:数学练习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延续,它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重要载体,也是拓宽学生视野、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必经之路.在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实际创设有效的练习,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最大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练习;有效的练习;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数学练习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数学练习因其目的不同,其形式也有所不同,而传统练习大多以简单、重复的练习为主.简单的练习虽然能够达到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的效果,但是很难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重复模仿的练习虽然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但是却容易造成思维定势,从而“弄巧成拙”,影响解题效果.那么,什么样的练习才是好练习?如何合理运用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好的数学练习应该具有基础性、典型性、探索性、应用性、自主性等特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1 强调练习的基础性
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因此,數学练习应强调其基础性和巩固性,通过适度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最值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求最值问题的方法”的理解,于是设计了如下练习:
(1)函数f(x)=-5x+1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为.
(2)函数f(x)=x2-2x+3在区间[-1,0]上的最小值为.
(3)函数f(x)=-x2-2x+4在区间[-1,0]上的最小值为.
(4)函数f(x)=-x2-2bx+3在区间[1,2]上的最小值为.
以上练习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纵向探讨,学生的思维螺旋上升.同时,借助递进式的数学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自觉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 突出练习的典型性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摒弃“题海战术”思想,以“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精心挑选典型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典型性的练习将相关知识和方法有效地串联起来,达到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1].
例如,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及集合中元素的特点,于是设计如下典型练习:
(1)已知集合A={3,m2},B={-1,3,2m-1},若AB,则实数m的值为;
(2)设集合A={1,a,b},B={a,a2,ab},且A=B.则实数a=,b=;
(3)已知集合A={0,1},B={a2,2a},其中a∈R,将集合{x|x=x1+x2,x1∈A,x2∈B}记作集合C,若集合C中的最大元素是2a+1,则a的取值范围是.
通过以上典型练习,学生会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点进行分类讨论,这样可以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让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征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尽量避免重复,因为重复不仅会增加数学的枯燥感,而且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影响解题效果.另外,重复的练习会消耗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减负增效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做到精挑细选、精益求精,通过典型练习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3 重视练习的探索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模式依然普遍存在.讲授式教学模式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却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会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质疑、探究,有利于打破思维的局限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重视其探究性,以此通过探究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直线和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时,设计了一道添加条件的练习——直线l:y=2x+m与抛物线y=4y相交于A,B两点,根据已知是否可以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能,请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能,请添加条件.
该练习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韦达定理、抛物线焦点坐标、弦长公式等方面入手探究,这样多角度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探究能力.
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多样的解决方法,以此优化认知结构,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另外,在探究性练习设计中,教师还可以将“错误”转化为诱发学生思考的探究点,让学生通过对错误的剖析自主突破认知障碍,从而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例如,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时,学生很容易因忽视等号成立的条件而产生错误.虽然对于这一易错点教师反复强调,但是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基于此,设计了如下纠错练习: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这样将易错点以纠错题的形式出现,增加了问题的探究性,学生在解题时势必会对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进行深度思考与辨析.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4 体现练习的应用性
数学因“应用”而精彩.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知数学学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激发内在需求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提高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3].
其实,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如物价问题、能源问题、生产利润问题等,让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必要工具,以此产生一种内在需求,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应用”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
某公司花100万元购得一块土地用于建造每层1 000平方米的员工经济房.楼房每平方米的建筑费用与楼房的层数有关,楼房每升高一层,每平方米的建筑费用会增加20元.已知建筑5层楼时,建筑费用为400元/平方米.你认为建几层可以使该楼每平方米的平均综合费用最低?
在生活中有许多最优化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全场打几折、全场满减或全场满送等活动,為了寻找一个最优的方案就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在解决最优化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利用相关条件建立函数关系式,通过数学化的过程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5 凸显练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最终归宿.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主动获取、主动积累、主动建构,以此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设计练习时,要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探索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激发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的性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类比练习:
(2)观察(1)中的函数图象,类比指数函数的性质,看看你有哪些发现?(提示:可以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在完成以上练习时,学生会主动调用已有的指数函数的学习经验,通过类比发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得到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类比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相近或相关的知识进行类比,通过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类比式自主学习模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是课堂教学的“必需品”.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了解教材、了解学生,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练习,以此通过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晓苏.拓展对话维度 构建高中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J].名师在线,2018(12):4-5.
[2]盖立春,郑长龙.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基本问题[J].课程\5教材\5教法,2010(11):33-38.
[3]黄秀凤.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有效性探讨[J].亚太教育,2016(3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