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下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分析
2023-11-25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新寨中学辛治国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新寨中学 辛治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也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契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时期,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等方面都在持续发生变化,在该时期渗透德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稳固的基础。在这个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应在对学生性格特征等方面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开展德育管理,重点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初中德育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出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初中德育管理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德育的目的是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素质主要指在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通过实践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何培养道德素养?首先是生活环境的充分支持,如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时空、教师的工作时空;其次需要主体的参与,即学生与教师是共生主体,是文化与历史价值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德育是在平等前提下主体的对话和交往,本质上属于共生意义上的相互塑造和影响。
教师相比于学生而言,只是道德知识储备更加丰富、行为更具有社会化特点,在道德的创新和继承方面,并没有比学生有更加优势的先天能力和地位。换言之,在道德生活的最终标准层面,并没有绝对层面上的教师。
平等和民主前提下的对话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理解的过程,可以将独立的个体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能够从中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获得行为、认知、情感、意识等全方位的体验。这种培养并非无生命意义的机械性训练。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与教师具有同样的道德生命,教师只是帮助学生焕发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道德理想,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和给予。强化培养并非训练式养成,而是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时期,也是学生身体成长及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接触到的外界事物越来越多,但其分辨对错的能力还不成熟,容易被错误的观点诱导。班主任需重视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稳定向前,在其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进入新时代,德育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园德育与现实生活间出现反差,德育实效性较差。为了改变校园德育目前的开展现状,推动学生的个性生活化和德育素质的提升,需重视校园德育生活化的实践和研究,要不断超越单纯的课堂知识传授模式,在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和开放性对话中,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德育的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
在长期的德育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现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理性认知和实践水平有所提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内外学者针对德育理论研究不断提出了全新理论,如情感教育理论、主体性德育理论、生活德育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对之前的德育理论进行了或多或少的突破,将德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解决。一线教师需对这些理论进行逐一了解和掌握,以便于参考且通俗易懂的形式为载体,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进行合理运用。如能将这些理论在具体层面上使用可操作、简约化、合理化的形式进行表达,将其转换为德育的一般形式,则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德育实践,从而对广大教师发挥指引作用,切实提高德育管理的成效。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管理工作缺乏认知
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的重要时期,在过去,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通常把升学作为教学目标,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学习技能、为考试而准备方面,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班主任对德育管理缺乏深刻认知,认为学习成绩的高低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忽视了德育。但社会在不断进步,近年来德育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且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班主任没有做好德育,将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管理形式较为陈旧
在传统的初中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作为德育的主导者,在德育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常采用说教方式渗透德育。受到传统管理形式的影响,班主任会更加注重德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德育内容也存在不少问题,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与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与氛围里,不仅限制了主观能动性,而且与未来的发展背道而驰。此外,由于部分班主任选择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这会持续降低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德育工作难以取得成效。与此同时,还有可能出现恶性循环,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立德树人下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方针,随着德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德育活动的价值受到了广泛重视,在校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价值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初中生而言,其正处于品德养成的关键阶段,合理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有利于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德育活动价值是教育的内涵,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反思自我,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促进道德品质的养成。班主任要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使其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
(一)增强德育内容的生活性和实践性
多数教师对德育管理各维度的要求不同,经常以文科教师、学历较高且教龄短的教师反映较好。因此,这类教师应开发学生所熟悉的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内容的生活性和时间性,加强德育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使用实践性形式进行教学,避免过于繁杂的知识教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许多学生针对德育管理的反馈问题为教师所教学内容过于空泛和虚拟,脱离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其间没有经历经验进行对接,从而导致兴趣和热情的丧失。
在德育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进行德育内容的开发,保证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接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德育内容的设计和开发需注意开放性思维,将视野放远放大,避免将德育内容局限在知识教条之内,应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进行开放性德育,使学生将生活中所看到的、遇到的事情渗透到德育课程中。
将德育课程生活化,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例如,社会中的新鲜时事、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过程中的成功探索等,都可以作为德育内容的来源渠道,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德育内容的趣味性,将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转变学生对德育的概念及方式认定,提升学习效果。
(二)指导学生的学习及交往活动
进行学习和人际交往是校园生活及班级生活的两大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学生要不断和他人进行思想上的互通、情感上的沟通、信息上的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刻和完善地了解自我。可见,学习和交往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活动。
首先,班主任要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在追求真理、珍惜时间、探索未知等角度,将诸多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性进行层次化和具体化,帮助学生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
其次,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联系最密切的教师,更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与主理人,班主任应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不断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学习的毅力和动力。
最后,班主任要教会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处理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虽然初中生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知识,但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容易受到影响,有时候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这种状态也会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
传统家庭中一般有两到三个子女,这些子女在家庭教育氛围中会自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以做家务为例,孩子会自觉分工合作,将每个人的义务与责任进行统一,属于一种自发性的行为方式,是交往和道德的双重实践。在这种自然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到许多交往的规则,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无须父母或教师进行说教培育。但是,现如今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或者二孩,孩子的学习生活节奏加快且紧张,每天的学习生活都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加之校园及教师对学生评价标准不能做到全面及全方位,也使得学生对他人缺少多角度了解的意识,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品行优点没有被发现。学生则无法从其他同伴的道德行为上产生敏感和察觉,由此无法从优秀同伴身上取得启发和进步,人际交往问题不断突出。换言之,学生内心渴望交往,但不敢交往、不善于交往,影响了自身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因此,班主任应积极倡导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德育管理上积极承担指导学生交往和学习的任务,将团结友爱、珍惜友谊、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理解尊重等良好品质渗透在日常德育中,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懂得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
总之,班主任应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构建开放共容、相互理解、平等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交往环境,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做铺垫。
(三)班主任转变德育观念
强调生活德育内容的管理,并不是取缔德育课程。传统德育以学科式教学为主导,近年来人们对德育课程的实效性产生诸多质疑,有学者陆续提出德育课程存在的必要性。笔者认为设立专门的德育课程具有必要性,能够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道德方面的知识和理念。单纯依靠其他教育或学科的影响,是难以规范基本价值的主要内容、传承个人德育品质,德育课程的重点在于教学的内容、在于如何进行教学,应依据现有的德育教材、教学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整和尝试,重点实现德育的本质化,减少传统过程中假大空的说教式教学,改变德育浮于表面的现象,以切实有效的实际事例拨动学生的心弦。
学校可以组织班主任学习基础课程改革,让班主任充分明确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从而形成全新的课程观念。全新的课程观是一种开放性、动态化、师生之间高度协同的生成过程。德育为课程观带来了新的方向,德育课程不是师生之间必须强制的规范要求,也不是教师单方向对学生传递价值观的过程,而是在师生共同作用下落实改革创新的要求。其中,融入了师生的生活世界,彼此间互相理解、进行对话、共同体验和实践,不断衍生出全新的道德意义,实现师生之间德行品性的共同成长。
作为班主任,要树立一种主体性的德育理念,将学生视为进行道德活动的主体,创建主题性德育情境,在情境中激活学生的内在潜力。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承担好引导者的角色。
德育问题并不能通过单纯的课程或教育进行解决,需在坚持德育学科课程的同时加深德育课程之外的渗透教育,即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班主任要树立整合性的德育课程观,将具体的活动式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学科式德育课程三者进行有机统一,使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德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其终身发展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班主任要坚持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以立德树人为理念,不断优化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动了解学生诉求,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对学生多一份耐心、关心和爱心,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社会规范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思想,从而提高德育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