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培智教育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2023-11-25甘肃省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李鸿燕
甘肃省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 李鸿燕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是培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培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特教教师需积极革新教育理念,加强师德修养,提升德育水平,聚焦以生为本,立足培智生的实际情况及需求,踊跃探索新时代下推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常规养成教育为基点,以监督考核为突破口,以多样实践活动为创新点,以家校社合作为发力点,夯实德育基础,拓展德育成效,在培智学生的心中播撒德育种子,引导培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培智学生的全面成长助力,为培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一、德育在培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进入新时代,在培智教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提升培智学生的道德品质,强化培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培智学校及特教教师重点关注和积极实践的焦点。
众所周知,在培智教育教学中,主要面对的培智学生是一群存在智力障碍的特殊群体,因为智力的缺陷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弱、理解能力差、记忆困难、言语及情感障碍等情况。这导致很多培智学生往往存有强烈的情绪化、心理自卑、脆弱、抗拒交流等现象,伴随产生种种过激、自暴自弃等行为,减弱了培智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诸多举止违背了道德准则和规范,加重了培智学生融入社会的难度和压力。
德育为培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举止及习惯养成,促进培智学生更好地回归社会、回归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在培智教育教学中,德育的积极推进,能够有效地在常规教育、实践活动、监督考核中不断地引导培智学生学习德育相关知识、受到德育熏陶,增强德育体验,帮助培智学生在有趣、快乐的学习与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以德育德、以德润心、以德塑形。
(二)助推教师专业素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古语有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育顺应了新时代培智教育的需求,促进了特教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及专业素养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基于培智教育的特殊性,德育成为特教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构成。德育在培智教育中的高效推进,有力督促了特教教师认真研读国家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以高标准、严要求强化自身的主动学习及个人提升,转变自身观念,增强德育渗透意识,以科学、整体的德育工作体系提高德育水平,以自身的专业能力带动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发展。
同时,基于德育视域下,特教教师以德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夯实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以积极的姿态全面地了解、梳理每一名培智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以尊重、平等、关爱之心走进培智学生内心;以身为范、以身作则,使德育更加人性化、温情化,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和煦而有效。德育能够帮助培智学生更为真切地认知基本的人际关系和交流、社会行为模式及准则等,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生动、落地的德育中培养培智学生健康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增强培智学生融入社会的积极性,全面实现德育育人的价值。
二、德育在培智教育教学中的创新策略
(一)聚焦以生为本,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智教育教学中,特教教师及其自身的专业素养,是全面落实德育的保障。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身处教育一线,特教教师要聚焦以生为本,秉持终身学习之理念,怀揣饱满的热情,通过各种途径革新和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及道德水平,以爱育德、以德铸魂,以“四有”好老师为行为准则,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修养,为培智学生构建更为优质、适切、高效的德育,让培智学生的身心得到感染和熏陶,全面推动培智德育的高效提升。
笔者认真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诸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端正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认真做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之工作,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快乐、友爱的氛围,致力于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四有”好老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笔者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搜集整理前沿的德育信息,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深入钻研德育的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德育专项培训、名师讲座等,汲取前沿的德育资源,革新自身理念,在知识吸收和内化中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
笔者主动参与德育专项教科研活动,与优秀教师、与身边同事进行多样形式的磨课、听课等,从而进一步推动自身德育水平的提升。此外,笔者踊跃参加学校举办的德育竞赛、德育论文评比、名校德育经验交流等活动,以追求卓越之心态,在展现自我的同时完善自我,在层层递进中深化德育学习,以自身的专业能力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抓好常规化教育,夯实德育思想基础
基于培智学生在智力、认知、记忆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培智教育教学中推进德育时,特教教师要注重强化德育的常规教育,紧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充分利用周边的一切因素,激活学生的学习及参与兴趣,搭建和谐、快乐、向上的人文环境,让培智学生能够在日常点滴中,在周围环境氛围下受到引导,夯实德育思想基础,有力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德育成效。
以文化人,以德润生。在德育开展中,笔者所在的学校非常注重校园德育环境的构建,不论是在校园的走廊、墙壁,还是在班级的宣传栏、黑板报等,都布满了名言警句、生活知识、行为守则、文明礼仪、安全提示标语等内容,让培智学生能够时刻地沉浸在德育环境中,习得知识、规范行为。培智学生基于智力、认知能力的缺陷,单一的说教式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只有在日常熏陶、温习以及实际练习中进行行为、习惯的强化,才能提高培智学生的自控力,提升培智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德育中,笔者注重点滴引导,通过“文明达人”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主动问好、微笑握手的好习惯;通过“乘车行为辨析”小活动,让学生明了遵守秩序的重要性;组织开展“诚信”主题教育班会,让学生从诚信榜样人物中学习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举止,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礼貌待人的品质;通过“自己事情自己做”系列技能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虽然培智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但是其自身所具有的“向师性”使得他们依然以教师为青睐和信任的对象,往往对教师的一举一动进行模仿。故而,在日常教育教学及师生交流中,虽然非常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引导培智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习惯。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主动地与学生打招呼,用温和的口吻与学生交谈,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交往礼仪和文明用语。为了让学生养成整理、讲究卫生的习惯,笔者每次都会把讲桌进行示范性擦拭和整理,随时将地面的垃圾放进垃圾箱,启发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在一点一滴的行为中,在一言一行的引导中,帮助培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增强培智学生对相关基本技能的掌握,提升培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德育助推培智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注重激励式引领,制定监督考核制度
每一名培智学生都是一本“独具魅力的书”。基于自身身心的缺陷,培智学生对自尊、尊重、肯定有更突出的需求。聚焦以生为本,立足实际的学情、生情,特教教师在推进德育的过程中,更要保持十二分的耐心和爱心,注重赏识激励式的引领,避免所谓的粗暴说教、严厉冷漠、讽刺挖苦,需让培智学生能够感受到温暖的关爱。为此,特教教师应科学制定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以此夯实和提升随培智学生的德育质量。
例如,笔者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建立了个性化学生档案,全面分析和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整体情况。依据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实际需求,笔者利用“日常监督考核+道德银行激励+星级学生引领”的方式,结合教育时机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鼓励中约束自身行为,学会理性思考,帮助学生点燃对生活、学习、生命的热爱,增强学生自强、自立的品格,使其形成较高的道德素养。在每周“故事分享会”中,笔者邀请星级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用身边的道德榜样引发班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领班级学生的共同成长。借助“道德银行”举措,笔者随时随地关注班级学生的点滴成长和进步,利用“积分+物质奖励”鼓励每一名学生的进步。
同时,为了提升培智学生的生活信心,加强培智学生的正面引导和鼓励,笔者将名人名事引入德育中,给学生讲述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人生故事,从他的个人经历中、从他的心理转变中,为学生带来身心鼓励和震撼,指引学生直面自身的残疾,培育学生勇于奋斗、无惧困难的精神品质;为学生展示“当代保尔”张海迪的故事,让他们跟随张海迪的一步步人生历程摆脱自卑、自弃的心理,鼓励他们充满希望地面对未来生活、热爱未来生活、享受未来生活。对此,笔者为学生设题“生命可贵,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为,促使他们能够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四)创新实践性活动,提升德育实效
实践是德育中的重要环节。在培智学校中落实德育,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积极创新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培智学生深入德育活动中真切体悟和感受,优化德育内容,革新德育方式,拓展德育实效,有效达成“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实际德育中,为了提升培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化培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笔者借由清明节之际,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小兵张嘎》《建国大业》等系列爱国电影,集合“图文+视频”的形式向学生生动阐述了清明节的由来及意义,并组织开展“祭扫烈士纪念碑,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在国庆节,笔者举办了“我心中的祖国”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理解和感受通过绘画、唱歌、舞蹈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体育季,为了激活培智学生的参与兴趣,切实提升培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以及竞争精神,笔者依据实际的学情、生情,积极搭建了多样的运动会,组织学生展开双人运球、过独木桥、跳格子、韵律操等项目,在精彩、有趣的体育竞赛中锻炼培智学生的体育技能、人际交往协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培智学生的活力,提升培智学生的自信心;在助残日的时候,学校积极组织了文艺演出,让学生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展示自信的风采,激活了培智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构建家校社合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校协同育人成为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基于培智学生的身心特点,家校社之间的通力合作更为迫切。故而,在开展培智学生的德育中,特教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紧密连接家校社之间的交流合作,以三方力量和资源全面革新德育新方式,培养道德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真正保证和提升德育效果。
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一环。笔者立足班级实际的学情、生情,以尊重、平等、友爱之姿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微信、QQ 等工具与家长进行及时联系与沟通,针对每一名培智学生的个性化心理问题,真诚、耐心地向家长传递,并共同探究、制定出更为精准的辅导方案,使家校之间对培智学生的德育形成一致性、持续性,巩固培智学生的道德行为。
同时,笔者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和特长,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传授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内容方法、心理教育指导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笔者也积极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等活动,提高家长融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性,为培智学生努力构建更和谐、更美好、更愉快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有效提升培智学生的道德水平。
此外,为了开阔培智学生视野,强化培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笔者联合家长、社会资源(蛋糕DIY 工作坊)一起举办了“甜蜜蛋糕育温情、情暖培智助成长”活动,组织家长、学生一起参与“亲子DIY”制作活动。在蛋糕师的全程辅导和协助下,学生和家长一起学习糕点的制作步骤和技巧。随着不断的尝试和互助,一个个精致、美味的糕点诞生了。每一名学生脸上都洋溢着快乐、自豪、自信的微笑。这样的活动,提升了培智学生的生存技能及社会能力,为培智学生的生存、生活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德育非一日之功,面对培智学生,特教教师更应满怀十足的耐心、爱心、责任心,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师德师风,开辟科学、合理的全程、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帮助培智学生一步步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助推培智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