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关注综合
2023-11-24王浩宇王红权
王浩宇 王红权
摘 要:分析2023年高考“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专题试题,发现题型和难度相对稳定.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以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 通过对典型试题的解法分析和解题规律的总结,提出复习备考的建议.
关键词: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试题分析;解法分析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属于主题一“预备知识”的内容,是由初中阶段数学学习过渡到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衔接,也是高考必考内容. 这部分知识本身难度不大,单一知识点考查以简单题为主;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考查时,往往与函数、几何等内容综合,试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素养.
一、试题特点分析
2023年高考“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专题试题的考查方式并未有太大变动,基本延续2022年的命题思路. 单独考查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内容的试题相对较少,更多是与函数、数列等内容综合体现其工具性,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2023年高考的集合试题以单选题为主,且除上海卷外基本出现在全卷的起始位置. 主要考查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重点考查列举法和描述法)和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包括求交集、并集和补集的运算). 试题中规中矩、难度较小,可以安抚学生情绪,体现人文关怀.
常用逻辑用语试题以选择题为主,题量较少. 全国新高考Ⅰ卷和全国新高考Ⅱ卷中均未设置独立考查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的试题,体现了其与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的差异. 独立成题的只有“充要条件”类试题,且全国甲卷和全国乙卷仅在理科试卷中出现,体现了文、理科试题之间的差异. 尽管“充要条件”类试题在北京卷和上海卷中也有出现,但上海卷中并未将其作为单独考点,而是以试题的限制条件出现,这种考法在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22题中出现过. 量词“任意”和“存在”没有单独试题,都是与其他知识融合成题,以工具的形式出现,往往有一定计算量.
不等式是2023年高考数学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直接考查的有解不等式、比较大小和线性规划等. 更多的则是与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综合考查. 例如,利用不等式性质求定义域、值域、证明不等关系等,全面考查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体现了不等式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1. 考查必备知识,注重基础性
2023年高考“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专题试题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和运算,考查形式通常为运算,题型多为选择题. 此类试题只需要学生掌握相应概念,能进行简单计算即可,而且能筛选粗心的学生.
目标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向量的计算与三角函数最值的求解,需要结合图象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素养.
解法分析:解法1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设点为未知量,将问题转化为求动点横坐标的最小值,之后根据圆的几何特征获取动点的轨迹完成求解;解法2设角为未知量,数形结合地将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函数的最值. 解法1和解法2均属于通解,解法1侧重几何,解法2侧重代数. 解法3则完全利用几何法,借助投影向量求解.
题源分析:此题的命题思路来自人教A版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4 圆的方程”课后习题中的动点问题,核心在于正确作出示意图,然后将数量积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的问题. 解题时需要数形结合,选择合适的变量对所求式子进行转化与化归,解题难度与所选的未知量有一定关系. 当不等式与其他知识模块结合后,试题的跨度大,既可以直观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高考全国卷中未考查立体几何中的动点关系.
类题赏析:动点问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痛点,高考中的动点问题主要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等. 求解方法主要是通过设未知量,利用坐标、向量和几何关系等建立方程并求解,将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高考中的同类动点问题还有2023年天津卷第18题、2022年全国甲卷(理科)第16题(公共点问题)和2021年全国甲卷(理科)第19题(立体几何中的动点问题)等.
二、优秀试题分析
例4 (全国乙卷·理10)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π3],集合S =[cosann∈N*],若S =[a,b],则ab的值为( ).
(A)-1 (B)-[12]
(C)0 (D)[12]
题意理解:此题综合考查数列、三角函数与集合知识,体现集合的工具性. 主要考查学生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和集合元素性质的理解. 通过试题条件可以得到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结合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S. 试题求解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周期数列的周期为3与集合中只有两个元素相结合. 另外,要求解集合S中元素的乘积,隐藏了问题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思路探求:因为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π3],所以an = a1 +[2π3n-1][=2π3]n +[a1-2π3]. 所以cos an周期为3,即cos an最多有3个不同的取值. S =[a,b]表示集合中仅存在两个元素,故同一周期内,cos an必有两个取值相同. 接下来共有3种方法能求出答案. ① 分类讨论法:对数列中相同的项进行分类讨论. 为了方便计算取数列前3项,分别讨论a1 = a2和a2 = a3. ② 特殊值法:代入容易计算的特殊值求解. ③ 分类讨论法:设前两项相等,借助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分别讨论关于x轴非负半轴对称和关于x轴非正半轴对称.
回顾反思:此题是集合、三角函数与数列的综合试题,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大量的计算是这类题的设计特点. 此题考查高中数学中必须掌握的元素的基本特性,即互异性,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时需要根据条件表示集合中的元素,通过推理和运算获得答案. 此题的难点在于将“同一周期内,必有一个元素相同”转化为数学式子. 解决难点共有3种方法,方法1和方法3均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难点. 其中,方法1为通解,方法3是对方法1的優化. 解题时,通过分类讨论能条理清晰地对所有情况进行研究,可以避免遗漏,但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方法2属于特解,利用特殊值可以快速求解,但是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数学直觉.
回顾反思:此题的本质是考查指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素养. 通法为作差法,对应的解法1条理清晰,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是高考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作差计算较困难时,若指数、底数有相同的数字,可以借助函数的单调性求解;若有相同结构,则可以通过构造函数求解;若出现熟悉的数字,可以利用估算求解;还可以选取合适的中间值求解,考查学生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比较大小的试题中若出现常见的无理数或熟悉的函数结构,可以使用特殊值法求解,对应此题的解法2. 通过代入具体数字求解能加快解题速度,但是需要一定的计算技巧,属于特解. 此题的创新点是根据复合函数外层函数的单调性,将问题转化为比较内层函数值的大小. 2023年高考中的同类试题还有天津卷第3题和上海卷第21题第(2)小题,其均结合其他知识考查不等式的工具性. 比较大小是2022年高考中的热点问题,2023年热度有所降低,且对应试题难度下降.
此题还可以从函数的性质角度考虑求解,即由[fx]关于x = 1对称,将[f22],[f32],[f62]的大小比较转化为对[22],[32],[62]与1的距离的比较.
回顾反思:此题将不等式与解析几何结合,不等式在其中发挥工具性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此题的难点在于对问题的转化,即通过设点为未知量,将矩形的周长表达为二元式子,再通过矩形邻边垂直将二元降至一元,并求得最小值. 此题求解的障碍点是计算,求导复杂,还需要利用绝对值不等式,易错点是不能同时取等的证明. 解题时,可以通过平移函数化简计算,若将函数向下平移[14]个单位长度后再证明,可以减少部分计算量.
变式设计:(1)将抛物线方程改成椭圆方程或双曲线方程;(2)将求周长的最小值改成求面积的最小值.
三、复习备考建议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和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的基本内容,更是研究数学问题的工具. 作为高考必考内容,单独考查时难度较低,多出现在选择题前几题的位置. 更多时候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其工具性. 通过对2023年高考“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专题典型试题的解题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复习备考建议.
1. 注重基础,把握基本考点
高考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性质、定理本身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于细微处着手,考查学生对知识细节的掌握. 复习过程中,需要以概念和通法为主,打好基础,做到对知识点融会贯通.
2. 关注情境,学会分析问题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在高考中发挥工具性作用,通常与不等式、函数、导数、数列等进行综合考查. 这类试题的题型和难度跨度较大. 解题时,需要将问题中的“恒成立”“存在”转化为求最值问题.
不等式在高考中既作为考点,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又发挥工具性作用,以主观题形式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和求解. 后者往往具有情境性,复习时可以借助情境化教学,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熟悉问题转化的技巧.
3. 感悟思想,培养核心素养
高考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掌握,依据试题结构归纳解题思路,寻找破题点. 常见的破题点有: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的转化、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反证法、构造函数等. 解题归纳能让学生回归知识本身,使得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有条理;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其遇难题而不慌.
四、典型模拟题
1. 在研究集合时,经常遇到有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问题,我们把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A叫做有限集,用Card来表示有限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 例如:A =[a,b,c,] 则Card[A]= 3. 现有集合M =[xx≥0,x∈Z],N =[yy=9-log2x,x>1,] 则Card[M∩N]等于 .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曹媛,李金生. 重视基本概念原理 强调数学思维方法:2022年高考“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专题解题分析[J].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22(7 / 8):21-31,40.
作者简介:王浩宇(1998— ),男,二級教师,主要从事课题教学研究;
王红权(1970— ),男,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