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代中期冠饰造型纹样分析研究
——以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为例

2023-11-24张阿茹罕通辽市博物馆内蒙古通辽028000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1期
关键词:金银器宝珠契丹

张阿茹罕(通辽市博物馆,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辽代冠饰制作技艺在中国冠饰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材质、工艺,都远超唐、宋、金、西夏等朝代。关于辽代金银器分期的观点众说纷纭,文章更倾向于圣宗、兴宗两朝的观点。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是辽代中期金银器的代表,也是当时上层社会追捧的高级冠饰,集大辽文化于一体,充分展现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精神。因此,本文以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为例分析辽代中期冠饰造型纹样具有必要性。

一、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概述

(一)陈国公主墓

陈国公主墓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贵族大墓,于1986年进行考古挖掘。陈国公主出身显贵,伯父是圣宗皇帝,祖母是萧太后,父亲是辽景宗第二子。驸马同样身份显赫,姑妈是萧太后,妹妹是圣宗皇帝的皇后。二人血统纯正,社会地位极高,合葬墓室自然文物众多,样品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墓室出土金器31件,银器147件,共用金1 700克,用银万余克[1]。其中,高翅冠饰较为醒目,高翅冠是契丹贵族妇女最喜欢的一种饰品,用鎏金薄银片分片锤击成固定形状,再用细银丝缝缀加固。由此可见,高翅冠饰在辽代非常盛行,皇室更加重视高翅冠饰的制作工艺。

(二)辽代金银器特点

近年来出土的辽代墓葬举世瞩目,而金银器成为出土数量丰富、制作工艺精美的遗物之一。文献记载,辽代金银器具有鲜明特点。一是差异性,早期阶段,各种材质器物配备齐全,金器、银器数量较多,马具、器皿、工具的数量占比最高;中期阶段,银鎏金器成为主要材质,人体装饰品,特别是冠饰物开始出现,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晚期阶段,银鎏金器与中期持平,但是人体装饰品数量下降,马具占比上升。二是丰富性,通过解析金银器上的纹样,可发现龙纹、凤纹、摩羯纹、鹿纹等动物纹样比例较高,折枝纹、缠枝纹、卷草纹等植物纹样也多有体现,在此基础上,还包括人物故事纹、联珠纹等纹样[2]。总之,辽代中期金银器以鎏金冠饰为主,造型纹样复杂多变,研究价值较高。

(三)高翅鎏金银冠简介

金银饰品对制作者的工艺水平有较高要求。辽王朝拥有大量汉人工匠,工艺制作手法熟练,受到游牧民族文化熏陶后,将中原技艺与契丹民族审美风格结合起来,创造出文化深度融合的工艺品。高翅鎏金银冠出土于陈国公主墓,金冠形状是高筒式、圆顶、冠口双层、外鎏金,从内部视角可以看到银薄片有顺序地包裹着冠体,拼成一个圆筒形。冠的正面镂空雕饰,并刻有花纹,正面是一个火焰形宝珠,两侧各有一只长尾飞凤。高翅两端錾刻一只凤鸟,长尾向下垂落,周围遍布卷云纹。翅和冠箍附近錾有卷草纹,冠顶錾刻云纹。整体充满神秘色彩和草原文化特征。如图1、图2所示。

图1 高翅鎏金银冠正面

图2 高翅鎏金银冠侧面

二、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造型纹样分析

(一)高翅鎏金银冠造型结构

研究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不得不提到多伦贵妃银鎏金镂空凤纹高翅冠。辽代中期,陈国公主是辽圣宗的侄女,多伦贵妃是辽圣宗的嫔妃,二者的冠饰都代表当时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准,在造型结构和纹样装饰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以多伦贵妃银鎏金镂空凤纹高翅冠为参照,更能凸显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的纹样制式特点。

1.相同点

两个冠饰历史背景相似,受到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影响,由契丹文化元素、道教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例如冠体錾刻火焰宝珠、云纹等花纹,借鉴道教元始天尊像的特点,装饰长尾凤鸟等元素。契丹人在中原道教影响下开始信奉道教,辽圣宗是虔诚的道教信徒,故以道教为饰反映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传播,也体现了文化融合对冠饰工艺品的影响。此外,多伦贵妃银鎏金镂空凤纹高翅冠和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在造型结构上也具有相同点。两者都采用圆形拱顶式结构,箍口微微向内收拢,冠体两侧各立一高翅。高翅形状是长方形,顶端倒角弯曲成弧状,下半部分紧紧与冠体相连,周围用细丝线缝合,几乎看不到缝隙。

2.不同点

多伦贵妃银鎏金镂空凤纹高翅冠(以下简称“高翅冠”)和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以下简称“金银冠”)虽然具有相似之处,但在造型纹样上呈现出更多的不同之处。高翅冠的双翅采用立体式,冠顶没有装饰物,金银冠的双翅采用平面式,表面錾刻花纹,冠顶有装饰物。纹样制式上,高翅冠和金银冠主纹路一致,都是长尾凤鸟,选用卷草纹和卷云纹作为复合图样[3]。但是与高翅冠不同的是,金银冠在长尾凤鸟基础上,錾刻其他图案,画面看起来更加灵动丰富。例如冠筒正中间位置錾刻火焰宝珠纹,象征吉祥如意,左右两侧各錾刻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昂首对视,脖颈弯曲成“S”形,尾部向上用力,作飞舞状,寓意契丹民族的雄心壮志;冠筒的两只凤凰相互对称,但是细看会发现,局部特征有细微变化,没有完全一致;卷草纹和卷云纹的复合图样,柔美卷曲,灵动飘逸,从远处看去仿佛一条流动的河,在阳光下更是熠熠生辉;冠筒两旁的立翅,视觉中心点处也錾刻凤纹,凤凰展开双翅,长尾下垂,欲展翅高飞,纹路与冠体相契合,交相辉映,工整细致;冠顶装饰元始天尊的人像,下方装饰莲花宝台,象征着福照人间[4]。

对比研究发现,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在设计、制作、寓意等维度都更胜一筹,最能体现辽代中期艺术风格。

(二)高翅鎏金银冠纹样分析

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的突出特点是丰富多样、寓意深远的造型纹样。研究发现,冠体纹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凤凰纹:凤凰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在凤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龙代表男性,而凤则代表女性。封建时代,龙凤在一起,代表至尊无上的王权。皇后服饰常用“凤”的图案,皇后戴的帽称为凤冠等。后来,凤的纹饰走向世俗,民间的婚礼服上常绣有凤凰,代表吉祥华贵。凤凰是传说中的一种瑞鸟,是四灵之一,百禽之王。据说,凤凰为五行中离火臻化为精而生成的,“头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风,足象地,尾象纬”,可见它是天地之灵物[5]。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以凤凰纹为主体纹样,说明契丹民族同样推崇凤凰文化,认同凤凰美丽、高雅、圣洁的精神品质。

火焰宝珠纹:火焰纹因内部图案像火在燃烧一样而得名。火焰纹色彩鲜艳,各种不同的点状、片状或丝状的红色交融在一起,似自然的火焰涌动,极具视觉冲击力。宝珠纹源于八宝纹,是一种民间常见的由八种宝物组合在一起的纹样,通常方胜、如意、古钱、犀角、宝珠、珊瑚、玉磬和银锭纹样会一起出现。《大藏经》为较早记录杂宝纹的文献之一,其中有“渚上丰饶,多有衣被饮食、床卧坐具,及妙婇女神。种种杂宝,无物不有……”根据古籍对杂宝的描述,加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古代慢慢出现了各种主题的宝物,从而形成杂八宝的集合纹样。高翅鎏金银冠上的火焰八宝纹在佛教中被称为摩尼珠,是魏晋时期传入的一种宝物,也被称为火珠,呈圆珠的形状,外有火焰装饰,有单支火焰加一颗圆珠的,也有火焰包围圆珠的形式。宝珠纹源于佛教文化,因其如意、祛病的寓意被广泛使用。契丹民族建立辽代统治政权后,实施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道教对其政权发展的影响力较大,其次便是佛教。佛教中的火焰多以稀世宝珠的形式出现,常与其他纹样搭配组合。高翅鎏金银冠选择火焰宝珠纹做装饰,整体符合契丹民族的审美情趣,即神秘莫测的宝物能让人飞升天界。

卷草纹:敦煌石窟中卷草纹从隋代萌芽到初唐发展,构图趋向丰满;盛唐至晚唐则呈现绚丽多姿、雍容华贵气象;五代、宋、西夏呈现程式化趋向,显得繁缛纤弱。辽代中期,金属工艺进一步发展,卷草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辽代皇室追捧变体花纹,卷草纹成为首要选择。卷草纹又被称为忍冬纹,华丽多变,曲线圆润饱满,由于其多采用植物生长卷曲的线条,所以衔接流畅,具有永恒的律动和蓬勃向上的力量。高翅鎏金银冠上的卷草纹在翻转滚动之间蕴含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方面突出中国装饰艺术的伟大,另一方面表现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追求。

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是道教膜拜的天神。底座是一朵圣洁的莲花,背后点缀朵朵祥云,具有仙境氛围。高翅鎏金银冠以元始天尊为装饰物,不仅因为推崇道教,更为表现元始天尊纹样天下太平、吉运相投的寓意。辽代技师在设计高翅鎏金银冠顶部时,构思巧妙,契合寓意,显示出神灵气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银冠饰是契丹民族金银器的重要组成,通过对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的分析,可以看出契丹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发展程度。文章先对陈国公主墓展开论述,了解陈国公主墓丰富的陪葬品以金银器为主,再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入手,描述辽代金银器的特点和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的简介。最后结合对比分析法、理论论证方法分析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的造型纹样,总结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独特的纹样制式,探究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义,全方位展示辽代中期金银冠饰的艺术风采。研究结果表明:以陈国公主墓高翅鎏金银冠为例的辽代中期冠饰造型纹样设计精妙、制作精良、寓意美好,向世人展示了真实的辽代皇室生活,凝聚了多元文化的智慧结晶。

猜你喜欢

金银器宝珠契丹
邱宝珠:机械行业“拼命三娘”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金」风吹开一池莲 金银器中的池塘小景
唐代金银器对瓷器的影响文献综述
张宝珠:追逐“天人合一”的画心境界
曾宝珠歌仔戏个人专场上演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西夏金银器研究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