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卷草纹的构成形式及特征研究

2021-05-17马晨晨韩婷婷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茎石榴纹样

马晨晨 韩婷婷

(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池州 247100)

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拥有着无数优秀文化,传统纹样就是其中之一。 种种纹样或简约,或复杂,或朴素,或华丽,或仅仅作为装饰,或被人类赋予不一样的意义。 飞禽走兽、几何植物以及人物景象都在其中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为各类器皿织物增光添彩。 作为装饰纹样之一,卷草纹在中国乃至世界纹样发展史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唐代卷草纹,也称为唐草纹,更是体现了独特的形式美法则,形成了结构鲜明、形式精美、色彩多姿的装饰纹样,成为现代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卷草纹的概述

卷草纹主要是由一条“S”形曲线主茎和具有代表性植物形态的“C”形结构组成。 连续的“S”形波段和“C”形结构,主要起着连接与分散的作用,使得整个画面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同时随之而变化的小分支又增添了图案的变化性。 “从视觉整体上看,我们能发现其图形与底之间波澜起伏的状况。”[1]卷草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波状主干上搭配形态各异的装饰主题,包括各种花、果、鸟、兽,如石榴卷草纹就是通过把石榴花纹与其枝叶相结合的一种搭配。 概括其两个特征:一是整个纹饰表现出“卷”的状态,包括弯曲环绕、旋转的意思;二是纹饰中的“草”,指的是各种各样的特色植物以及植物的枝蔓与花叶。 总体来说,卷草纹中花朵富丽繁华,枝叶弯曲连卷,呈现出一片生气蓬勃的状态。

二、唐代卷草纹的历史背景

卷草纹在两汉装饰纹样中已初见雏形,主要呈现一种向左或上下延伸的形态,被以后各代作为一种边饰纹样。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传入,忍冬纹盛行一时,这为唐代卷草纹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明确的枝蔓和叶片,为卷草纹确定了基本样式,并且在石板雕刻及各种艺术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 唐朝时,卷草纹在前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成为唐代最具有艺术特色的标志性纹样。 这一时期的卷草纹,多取材于各种花卉,花形丰满,枝蔓环绕,极具装饰意味,且多被应用于石砖雕刻之中。田自秉先生提到,“如从历朝历代卷草纹样的发展演变中细致化分,汉代称为卷云纹,魏晋南北朝称为忍冬纹,唐代称为卷草纹(唐草纹),近代则称为香草纹。 虽名称各异,但其基本还是波浪形骨架配以叶片花朵”[2]。

唐朝按社会形态差异性可被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唐代各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使唐成为一个向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开放的国家。 在这种兼收并蓄和开拓创新的社会环境中,卷草纹逐渐走出朴实含蓄的审美境界而向饱满华丽的审美情调转变。 初唐时,卷草纹样式基本继承前朝风格;盛唐时期随外来文化影响,卷草纹主要表现出一种豪迈大气的特点;中晚唐由于社会矛盾加剧,艺术风格消沉,卷草纹样变化不多。 随佛教文化的传入,佛像和石窟被大量开凿,壁画充满各种洞窟,新增加了葡萄、石榴等题材,使得卷草装饰纹样的风格也得到巨大丰富。

三、唐代卷草纹的构成形式

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卷草纹以其特有的结构形式在中国传统纹样中崭露头角。 不管其具体名称在何时出现,卷草纹在唐代时期最为盛行的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唐代自由豪放的浪漫主义,直接影响了当时匠人绘制这种纹饰的心境,下笔恢弘大气,变化层出不穷,故又称为“唐草纹”。

(一)唐代卷草纹的基本结构

唐代卷草纹基本结构大都表现出一种圆润饱满的特点,其枝茎与花形呈现弧形状态,但每个时期又会有所差异,形成各个时期独特的纹样装饰[3]。 初唐时,整体造型简单明了,主茎分明、叶片简洁,波段弧度较为舒缓,主要凸显的是花形;盛唐时期,卷草纹逐渐显现出繁复、饱满且色彩浓厚的风格样式,展现出一种写实的状态,其主要的茎脉结构和分枝大都以圆润的弧形表现,各部分衔接自然;晚唐时期,卷草纹主茎结构被大大减弱,只在整体纹饰的变化上呈现曲形结构的特点,除了常见的“S”形,另还有“S”的相交形和背向对称、不同大小的“S”形,总体上是呈现出了一种造型多变、俊秀平稳的装饰特点。 总体来说:初唐卷草纹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枝茎明确,花形突出,强调纹样蓬勃的生命力;盛唐时卷草纹逐渐趋于繁复,叶片与花朵变化多端,整体形态结构丰腴厚实,展现这个时期独特的丰盈美;晚唐卷草纹在技艺上更加熟练,能够将各种各样、姿态各异的形象融合于一体,使纹饰展现更为多姿多彩。

(二)唐代卷草纹的基本形式

分析唐代卷草纹的基本形式,首先从起源上看,会发现其与早期的动物纹样之间有着些许联系;其次,卷草纹的主要枝茎“S”形是一条变化的曲线,以之为单位,首尾相继,无尽反复,达到一种无限延长的艺术效果,使得卷草纹充满了极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另外,和它相连的植物花叶与果实以“C”形形式正反重复呈现。 相对于主茎脉的“S”形作为一条动态曲线来说,“C”形则作为一条静态线,动静组合对比,表现出了强烈的节奏感与韵律感[4]。

经过分析可以得出:在初唐之际,卷草纹的“C”形装饰元素都是非常标准的固定在半圆空间内,枝叶与花果等造型各自独立,画面形式严谨;到盛唐时期,卷草纹在“C”形面的处理上做出了与前期较为不同的改变并有所突破。 “C”形装饰面不再限制于规定的半圆空间内,可以叠加在“S”形主茎骨架上,枝叶互相之间层层堆叠,自由交叉;而晚唐时期的卷草纹,形式上基本继承了盛唐的样式,但从整体上看,其造型形式却不及前期饱满丰富,画面平缓,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如图1 所示。

图1 初唐、盛唐、晚唐卷草纹形式对比

四、唐代卷草纹的基本特征

(一)唐代卷草纹花形分析

作为植物装饰图案,花叶并茂是卷草纹的显著特征,花形也就成为其主要部分,而枝蔓则被当作一种修饰物,发挥着烘托的作用,但由枝蔓相连接的花形所体现出来的象征含义才是卷草纹的重要意义所在。 作为卷草纹的主要部分,不同的花形具有不同的寓意,这在我国是极为重视的[5]。

1.初唐时期卷草纹花形

初唐时期国力强盛,民族融合得到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缠枝卷草”就基本总结了卷草纹的大致特点。 目前所能看到最早的缠枝卷草纹是出现在印度萨特那出土的佛陀雕像上,属于公元5 世纪的马图拉笈多风格,被誉为印度古典主义艺术代表作。 初唐时期的卷草纹主要有三种花形,分别是缠枝莲花卷草纹和缠枝葡萄石榴卷草纹、缠枝百花卷草纹,它们都具有初唐时的清秀绚丽风格。 虽同时存在但又彼此互相影响,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特点。 缠枝莲花卷草纹,花形由多种叶纹组合而成,有圆形叶、长条叶、卷头叶,平整舒展,是异化了的装饰植物纹样,自成谱系;缠枝葡萄石榴卷草纹,葡萄纹单元纹饰为葡萄和花朵,而石榴纹则是石榴剖面露籽,外层内卷包合状,缠枝上叶子稀少,应用广泛,延续至盛唐之初;缠枝百花卷草纹则是融合了众多花形组合成的一种纹样,枝茎铺满细长卷叶,另还画有鸟兽等其他形象。

2.盛唐时期卷草纹花形

毫不夸张地说,盛唐时期的卷草纹样是边缘装饰图案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单枝石榴卷草纹、多枝蔓草卷草纹、大叶石榴卷草纹、茶花卷草纹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花形。 单枝石榴卷草纹中,石榴造型各式各样,每一面各不相同,并且常以两种不同的颜色交织涂绘,加强曲线流动感。 到盛唐末,单元花形卷叶宽大,内中石榴成半圆形或写实形,花形每面多有变化[6];多枝蔓草卷草纹的主茎上则附着数条大大小小的分枝,分枝上每段有一较大的石榴纹饰并布满不同的卷叶,这种颇具自然流畅感的卷草纹是融合初唐时缠枝百花、石榴等多种卷草纹样的演化;大叶石榴卷草纹,叶片宽大,分布均匀且数量颇多,每段石榴卷草中伸出一片长叶,相继连接。 枝茎多隐于花叶之中,正反转侧变化无定,虽繁华富丽,但节奏感不强;茶花卷草纹更具特色,其主干多为一片狭长的卷叶,分段连接,常绘茶花、莲花于卷叶之中,纹样组织结构有很大的随意性,是中唐茶花边饰的前奏。

3.中晚唐时期卷草纹花形

中晚唐时的卷草纹依旧是众多纹样中的主要部分,但比之盛唐时雍容繁复的气势还是有所减弱,流动感也逐渐趋于平缓。 单元花型的卷叶不再长铺翻转,石榴花纹减少,茶花纹增多,显得平稳而安静。 依其连续结构的差异分为两种:一种是缠枝为主干,依主茎而布满修饰的花叶,单元花饰则大多以茶花为主,留存有众多前期的风格;另一种是缠枝在卷草连续中时隐时现,花大叶宽,每组花饰卷叶呈现收合状,花中多为石榴纹或间有茶花纹,有的绘有灵鸟纹,标志着卷草纹在唐代进入了重要的转变时期。 晚唐时期的卷草纹仍是数量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但从整体上却逐渐偏向程序化、简单化表现,缺少了灵动生气。 花形主要有缠枝茶花卷草纹、双枝对波卷草纹。 缠枝茶花纹是一种全新的边饰纹样,盛唐末期时茶花形就已经成熟,缠枝内每一波弯画一朵茶花,两边对称配饰叶纹;双枝对波卷草纹的主要结构则是两条相对的波状主茎作连续相接,一开一合之间生动自然。 该纹样始于中唐晚期,在晚唐中显得非常别致。

(二)唐代卷草纹色彩比对

色彩,作为感官最容易接受的有效视觉语言之一,对于信息的传递、情感的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早在隋唐时期人们对于色彩的变化及运用就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从敦煌众多色彩缤纷的壁画中可以看出,卷草纹大多运用黄、绿、青、朱砂红、土红和赭石等颜色,更多使用纯色,对比强烈,达到协调统一和交相呼应的效果。 学习借鉴唐代卷草纹的色彩表达,对于现代设计中色彩的认识、归纳及运用有着极大的帮助[7]。

1.初唐时期的卷草纹色彩

初唐时卷草纹的色彩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秉承汉代风格,强调以黑红色为主与黑、白、灰进行搭配,形成饱满淳朴的暖色调。 局部则利用少量冷色来进行修饰,从而营造出一种鲜丽且富有特色的神秘感觉;另一种则是在原来色彩的基础上融入西域风格,以蓝靛与石绿为主色调,再利用暖色对主体图形进行烘托,冷暖对比衬托使整体色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与均衡感。 如图2 的缠枝葡萄卷草纹边饰,其中青、绿、红、赭、白等颜色对比鲜明,清新明快。 总体来说,初唐时卷草纹整体的色彩感觉是在不断摸索中进行的,各种风格之间也没有达到互相融合的水平,而且从数量上看,壁画中卷草纹汉风色彩稍胜一筹。 作为边饰,不喧宾夺主,可见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技术与审美情趣。

图2 缠枝葡萄卷草纹 (初唐 敦煌莫高窟第220 窟)

2.盛唐时期的卷草纹色彩

随着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卷草纹色彩逐渐丰富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应用规律。 盛唐时期卷草纹虽用色增多,但在整体色调上仍保持和谐统一的效果,各颜色在纹饰的不同地方进行穿插使用,使整体保持层次感。 同时也擅长运用红与蓝、红与绿的强烈对比,呈现出一种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如图3 所示。 唐时的繁荣使卷草纹更加成熟、富有活力,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唐代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社会状况。 总的来说,盛唐时期用色较为大胆,线条精练,开始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本土化创作,前期外来文化对其影响逐渐变小,使之成为更有盛唐风貌的传统纹样。

3.中晚唐时期的卷草纹色彩

图3 大叶石榴卷草纹 (盛唐 莫高窟第23 窟)

中晚唐时期,卷草纹的色彩丰富程度虽不及前期,但在色调上却进行了一番探索。 一类是追求清新淡雅的风格,主色调为素净的青绿色;另一类则是追求深邃稳重的风格,强调土色打底,主色调为朱砂、赭色等。 唐晚期时开始追求一种简洁明朗的时尚趋势,这也使得装饰图案在一定程度上深受影响,与盛唐时雍容华贵的艺术氛围相比,中晚唐时的卷草纹则呈现出一种含蓄内敛的风格特征[8]。在壁画中,卷草纹各色之间搭配舒适典雅,明度纯度对比和谐稳定,工艺也是更加炉火纯青,使整体表现出清爽优雅的特点。 如图4 晚唐时的石榴牡丹卷草纹边饰,曲状主枝茎相继连接,各分枝有一卷叶花朵,土黄打底,以石绿与青蓝为主色调,少量黑白进行装饰,整体色调清新明朗。

图4 石榴牡丹卷草纹 (晚唐 莫高窟第196 窟)

五、结语

唐代开放自由、包容并蓄的特点,使得卷草纹能够在这个时期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大量吸收外来文化创造出新的样式,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装饰纹样。 唐代卷草纹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可分析为三点:首先,其纹样的演变过程体现着文化的融合与思想的进步;其次,唐代卷草纹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了众多纹样的结合与发展变化,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样式且被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再次,作为一种边饰纹样,其“S”形动态曲线与“C”形结构所呈现的视觉效果,使纹样充满了生命与活力。 通过对唐代不同时期卷草纹构成形式及装饰的研究,可以以史为鉴,为现代设计提供思路与灵感来源。 同时也应立足当下,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时尚又具有民族传统的优秀作品。

猜你喜欢

主茎石榴纹样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烟草主茎生长动态模拟与异速生长关系分析
石榴红了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西夏陵出土砖饰纹样与特点
种植密度对烟草主茎中化学成分运输与储存的影响
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