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德育的新挑战及对策研究

2023-11-22黄婕广东省湛江市第七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中学生中学

■ 黄婕 (广东省湛江市第七中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素养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入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使其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是德育教师的职责。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中学德育工作与传统德育工作相比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学德育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不能够再以传统开班会的方式进行口头教育和德育宣讲,而是应该积极更新德育手段,在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库中筛选出中学阶段学生感兴趣的有效信息,并利用互利网教育平台和互联网德育资源内容等,给中学生以正面和积极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中学德育教师不仅要立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从容应对中学德育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还应该学会扬长避短,选择学生们都喜闻乐见的“互联网+德育”的方式展开德育工作,最终在课程思政和德育实践环节中进行好“立德树人”工作。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新挑战

1.互联网新兴观念挑战了德育工作的权威性

广义的德育指的是国家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干预工作。狭义的德育指的是学校教育者按照社会或者阶级的要求,对学生群体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和系统性的引导,使学生群体形成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道德品质。然而,随着互利网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已经广泛地融入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些科技平台的广泛传播尽管带来了全新的资讯信息,却也带来了许多外来思想、新兴观念,使得学校德育工作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这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平台以个性化为噱头,为了吸引流量有时候会出现夸大事实、制造假新闻的情况;同时许多外来观念本身就带有“去中心化”的理念,中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但是由于一直处于封闭式的学习环境,对于许多互联网新兴观念缺乏价值判断和自我思考的能力,这会直接导致中学生会被部分新媒体平台带偏判断力,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此外,互联网的兴起还为当下中学生带来了诸多国外流行的电影、歌曲或者流行物,中学生们在接收到这些事物所蕴含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后,都会产生思想价值观上的动摇,进而否定学校德育指导思想和德育引导工作的权威性。

2.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考验了德育教师的筛选能力

互联网中充斥着海量信息,可以说当下互联网中所传播的资讯内容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也正是因为拥有了海量的资讯信息,中学教师在运用互联网资源展开德育工作时,就需要具备相应的信息筛选能力,进而保证中学德育工作能够在富有正能量的内容素材下开展起来。之所以说互联网信息内容的真实性难以辨别是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人们发表言论和观念提供了诸多便利渠道,有些人会故意散布和传播虚假信息,进而造成混淆视听的情况出现,使中学德育教师也难以辨别新闻事件的真伪情况。

因此,互联网中充斥的海量信息有可能导致德育教师在德育内容筛选上的困境,使德育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存在价值迷失、价值判断不准确、价值取舍不恰当的情况。此外,当前互利网中的资讯信息确实很多,但能够适用于德育课堂的却很少,在无数新媒体个人平台的运营之下,大量资讯信息被拼凑、加工和嫁接而传播,有意义、有价值、具有原创性质的可以用于中学德育课堂的内容却较少。由此可见,互联网海量信息考验了德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筛选能力,德育教师需要做到严格把握好网络德育内容的质量,将那些真实发生过的、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资讯信息融入中学德育课堂中去教学。

3.互联网交互方式提升了德育方式的转换难度

传统德育课堂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知识灌输为主,德育教师在讲台上生硬地向学生宣讲德育内容,宣讲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做等,但是却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这些德育方式不仅缺乏实践性,还过度关注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继承,忽视了德育行为的反馈。所以尽管有时候看似德育教师在课堂上宣讲了许多内容,但学生们会因为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并没有认真听进去,可能还不如学生们课后自己浏览微信公众号或者QQ群里的德育内容而学得多。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使用,让中学生们可以在互联网新闻网站、微信、微薄、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主动接触丰富的资讯,中学生们的视野因此变得开阔了,有了更独立的个性和新颖的想法,不喜欢单纯说教式的德育方式,反而有自己的德育主张和见解。由此可见,互联网多元化交互方式的出现提升了德育方式的转换难度,中学德育教师需要关注到中学生在资讯收集能力和观点陈述表达上的变化,更新传统德育方式,以新理念、新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如此才能够让中学德育工作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中学德育工作的权威性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庞大的信息内容很容易让中学生无法有效甄别,进而无法判断自我价值,对学校德育的权威性提出挑战。再加上传统德育模式一直让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德育状态,因此为了调动中学生德育学习的主动性,中学德育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中学德育工作的权威性:

首先,要积极转变德育观念,由德育者转变为德育服务者,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德育课堂。因此,中学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改变德育方式,注重德育互动过程,在德育环节中开展探讨式教学,使德育课堂可以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学生参与德育课堂的主动性。同时,中学德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还应养成收集德育课程反馈的习惯,倾听学生的心声,并针对学生的课堂反馈意见及时修正和更改德育课堂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改变德育方式,树立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进而塑造德育课堂话语权的平等性。例如,在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再以说教和灌输式的方法来进行,而是应该注重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提高自我德育引导能力,将德育内容和德育实践工作与中学生实际需求相挂钩,使中学生感受到德育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愿意将自己在道德行为上存在的困惑告诉教师,并主动向德育教师寻求权威性的解决方案。

第三,要坚持德育指导思想,确保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主动对学生思想动态展开追踪观察。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通俗化和具体化的介绍,使中学生能了解其中的深意,并主动接受德育指导思想,并愿意在实践中要求自己的品德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此外,德育教师还应该借助互联网论坛、微信朋友圈、微博平台等关注和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由此归纳出德育工作的反馈信息,以此制定具有说服力的德育教学内容,使学校德育工作在开展上能够更具权威性。

2.贯彻网络德育,顺应中学德育发展的新要求

为了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中学德育工作应建设好自己的网络教育阵营,让中学德育工作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使中学生们能够在即时互动的网络德育环境下接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因此,中学德育教师应该贯彻网络德育,从以下几个方面顺应中学德育发展的新要求:

首先,要加强德育平台建设,让平台展示的内容与形式符合中学生审美和使用习惯。这就要求学校德育管理者在建设德育平台的过程中,能够改变传统校园网陈旧和呆板的展示模式,而是应该融合网络的趣味性,以传播德育知识和倡导德育新气象的方式更新校园网的展现模式,进而提高学生们对校园网的使用率。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中建设德育平台,增加红色歌曲、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感动中国人物的介绍等,使学生们能够在校园网络中搜索到已经被筛选好的、有效的德育信息。

其次,要关注学生上网动态过程,在德育平台中开辟多种渠道开展师生交流互动。这就需要学校在贯彻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开辟出学生们可以自己管理的模板,将互联网话语权转交给学生,使学生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愿意主动用规范的言行为自己、为他人做出榜样。在提高学生互联网使用权利的同时,学校德育管理者、德育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后台沟通交流的方式,及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把握好学生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的实质和焦点,使德育教师能够在互联网监管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要提高德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频率,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主动参与网络德育。中学阶段传统的德育工作在开展上本身就缺乏有效的师生交流和沟通机制,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互联网即时沟通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许多学生本来就存在害羞、害怕与德育教师展开面对面交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德育阵营的方式,利用校园德育平台与学生展开实名或者匿名的沟通。例如,可以在德育平台中单独开辟出一个“心理健康辅导”,或者“德育教师信箱”的模块,这可以让德育教师和学生在不见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展开线上交流。学生也可以将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以匿名的形式告诉德育教师,德育教师可以以此消除学生戒备心理,并在网络上与学生们畅所欲言,进行隐性的德育渗透工作。

3.加强多方联动,开创中学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互联网+”时代中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类新媒体事物都具有虚拟性和新奇性等特点,这很容易让中学生着迷和流连于互联网世界而荒废学业。中学德育教师应依据中学德育目标要求,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模式,由此保障中学生思想不偏离主流价值观。因此,中学德育教师应该加强多方联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创中学德育动作的新模式:

首先,要在德育实践中运用互联网渠道,探寻多元化的德育资源,并将其运用于班级管理。例如,德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如果观察到有的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的感受等自私自利的情况,可以开展“让关爱充满人间”“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等主题班会,并在班会上播放从互利网上下载的各种乐于助人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们明白关心他人的重要性。在主题班会结束之后,班主任还可以将本次班会的主题以微课的形式录制下来,发布到班级群,邀请家长们与学生一起观看德育微课,使学生们能够在德育主题班会和家长的巩固引导之下改掉不良习惯,培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其次,要积极联动家长群体加入德育工作,创建家校合作交流群,为学生营造出方位引导的德育环境。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利用互联网渠道,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并建好相应的德育微信群,平时可以在群里分享一些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培养的心得体会、名师案例等,使家长们能够及时掌握学校的德育动态,及时了解孩子们在校学习的情况。有了这样的家校共育德育群,如果个别学生出现特别偏激的思想行为,教师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展开积极沟通,使问题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得到及时纠正。

第三,要与社会各界建立起德育共助关系,加大德育工作的宣传,使学校德育工作获得社会层面的支持。这就要求学校德育管理者出台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制作视频和宣传推广工作,让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推广和传播,使学校当地的新媒体平台能够意识到传播虚假资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愿意主动净化网络,尽可能为绿色互联网助力。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当地网络监管部门的合作,例如,定期邀请网络监管工作者、公安部门人员前往学校为学生们进行互联网使用规范的宣讲会,使学生们明白就算在匿名的互联网时代也应该做到洁身自好、强化道德意识、不散布谣言和谩骂炒作等,由此可以有效减少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对中学生思想言行的腐蚀。

总之,“互联网+”时代,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核心依旧是要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规范的行为,以及正确的“三观”,互联网中各类新兴媒体的发展尽管为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海量的网络数据资源、全新有趣的线上线下互动方式等也为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契机。中学德育教师应紧密关注时代发展的趋势,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教育”的跨时空性、多元性和丰富性优势创新德育模式,相信在这样的理念和途径下,中学阶段的立德树人任务必将践行和发展得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中学生中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