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2023-11-22张馨元长春高新兴华学校吉林省长春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微课

■ 张馨元 (长春高新兴华学校/吉林省长春市)

一、创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思想情感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接受道德品质的教育,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这个阶段教学的首要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随着教育的不断革新,核心素养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基本能力,基于核心素养下创建道德与法治高质量学习环境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培育核心素养需要学生扎实文化知识基础、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确立良好的人生发展道路。新时代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既是做人的准则,又是做人的根基。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实践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此,学校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学生如何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推动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主动思考

现如今教育不断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对于学生道德教育也开始关注起来。教师为培养学生道德水平,从小学就开始为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相关的课程。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在传授道德与法治内容时,学生的听讲状态都是跟着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思路走,比较随波逐流,缺乏主动思考。而真正投入到课堂中主动思考的学生只在少数。如果教师不尝试改变学生这种上课听讲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越来越不主动,思维能力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思想僵化、状态木讷的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反而对教师产生一种思想依赖,遇到问题也不会解决,学生很容易失去提升自我修养、丰富精神内涵的热情。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愈加不乐观,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2.学习渠道过于固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设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更好地生活、成长。虽然目前小学阶段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时间有限,每周所能学习的课程就那么几节,并且只有在校时才能有效学习。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短暂的学习时间外加固定的学习渠道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无法实现小学生道德的培养和高尚品格的塑造。新时代,社会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固化的学习渠道无法达到新时代教育政策的要求。短暂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也无法有效改变学生的行为,无法满足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需求,不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师生的交流沟通不够

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学生是课堂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方式就造成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无法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也不能充分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但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使学生不敢提出质疑。无论课上还是课后,学生要想提高自身道德与法治能力修养,师生必须保持密切沟通。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语、数、外三大主科上,为升入初中打下坚实基础,这就造成了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轻视,学生在学习该学科时漫不经心,在课上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这样的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毫无意义。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策略

1.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学生思考能力

小学生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也是尚未成熟的,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事物的评判、分辨能力。所以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宣导,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能力。但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不愿意主动地动脑思考的,教师在教授教材内容时也在尝试转变教学方式,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在听讲时思维总是处于一个停顿的状态,很容易被教师和其他同学所牵引,缺少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样的状态即便教师用其他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教师为必须打破这样的现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成效。现如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样也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小学六年级学生正是贪玩,沉迷于网络的时期,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行为特点来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教师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用现如今年轻人和学生接触比较多的软件,如微信、微博、抖音、知乎、小红书等等,从中收集一些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热门事件在课上与学生进行分享。

例如,教师在课余可以收集微博中的热门校园霸凌事件。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课时,与学生进行分享。小学高年级学生同样好奇心比较重,喜欢听一些热门的事件和新闻,教师在与学生分享热门校园霸凌事件时,学生都会集中精神去听去了解。但教师在事件分享后,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告知学生不仅要遵守法律,也要坚守为人的道德品质,不触犯他人、不伤害他人。让学生通过反面实例来学习道德与法律,并且教师在事件分享后要让学生思考这个事件中的不正当行为和触犯的法律。学生在集中精神听教师分享的热门事件后,一定会对此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想法,对此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触犯到法律。这种方式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表达自身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互联网带给我们诸多便利,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道德与法治相关资料,但不能放任学生过度的使用,毕竟学生的自控能力弱,容易沉迷其中,对此学校教师也要联合家长加以监督。

2.运用互联网微课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成效

教育不断地发展、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了目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对此,教师为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律学习成效,塑造小学生的道德品格,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新时代互联网优势,采用互联网微课的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互联网微课有着传递方便、内容丰富精彩、教育意义强、应用广泛等特点,运用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并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联网微课的运用时间比较方便,它可以在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前使用,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它也可以在课堂上作为教师授课的辅助,让教学更加丰富多样,更具趣味性;它还可以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后,为学生强化所学内容。但是要关注的一点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对学生接触网络有些排斥,家长担心孩子以学习为由过度使用网络造成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毕竟网络是把“双刃剑”。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且与家长携手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学生用“网”过度,督促孩子用互联网微课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时,教师可以提前找到体现尊重的微课,发送到学生的班级群中,并且与家长沟通好,让家长监督孩子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选择微课时必须要贴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发挥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课时可以将在互联网上找到的关于生活中体现尊重他人的短视频播放给学生,并通过小组讨论,使其深刻理解这段视频中尊重的行为对他人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体现尊重他人的事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引入教材知识点: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被尊重,不是只有帮助他人、名人英雄才应该被尊重。在我们的国家,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也是尊重和保障我们的人权的,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辱骂、诽谤和诬告陷害。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并将学生带入到接下来的知识内容: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他人,也要学会尊重自己,因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自己包括自尊、自重、自爱和自我接纳等方面。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不自卑是尊重自己的重要表现。互联网微课的使用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渠道单一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微课能让学生在上课之余也学习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不仅让微课的优势作用发挥在课堂中,还能使学生学习生活更丰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同时也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树立学生的法律思维,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3.增加师生沟通交流,提高学生修养内涵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能以理论知识为主,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学生发表的看法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没有及时地了解学生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被动的上课状态下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耐心,不利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发展。并且,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高尚的品格,就必须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在学生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学生的成长道路指点迷津。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互动,让学生勇于提出质疑。

例如,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在课上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人类在地球上居住了几百万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也为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请大家说一说目前地球面临着哪些环境污染?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将学生带入到课程的主题中去。教师向学生讲述目前地球的环境状态,面临了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气候变暖、植被绿地面积缩减等问题,对于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呼吁人类应该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家园。并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点滴小事来爱护我们的环境,有哪些小事体现了保护环境呢?学生会说出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等爱护环境的措施。接下来教师引入教材内容:为了共建地球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来制约公民破坏环境、浪费地球自然资源的行为。在课后,教师在看到学生有乱丢垃圾、浪费水资源、破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时也要及时制止,并且耐心地劝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这样与学生保持沟通,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修养内涵,真正做到为立德树人开拓道路。

总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品德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密切相连,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道德品格。并且教师也要做到以身作则,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上课之余,都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筑牢根基。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微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