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策略探讨
2023-11-22何静济南市平阴县第二中学山东省济南市
■何静(济南市平阴县第二中学/山东省济南市)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单元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教版语文的教学大纲是按照单元进行的,每个单元在某些方面都存在着共同点,有的风格相同,有的主题相近,有的句式相似。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爱国的,而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五篇则是说明文。采用单元法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单元教学注重以一个特定的学习单元为基础,注重对知识的整体整合,通过对一两篇文本的精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其他内容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中学语文单元教学。
一、新《课标》视野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语言使用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语文教育,仅限于对字词句的基本记忆,由于考试对读音字词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让学生“记住”,而在“理解”与“应用”方面,却有一定的不足。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要主动积累、梳理、整合大量的语言体验,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指出要让学生记住字词的含义,而不会直接提出要积累和整合的要求。虽然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但由于教学时间和考试的压力,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
2.思想培训难实施
当前,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解答,但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仍采取了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在提问阶段没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多数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或依靠教师所说的“标准答案”,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回答问题时,要想把自己的思想完整地组织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在发展和提高思维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和探索的能力。而当前的团队协作是一种形式,只有少数教师在公开课上才会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在普通的语言教学中是很少见的。一些教师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在这方面他们做得还不够好,必须强化。如果教师能够在单元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协作和探究的能力,并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3.缺乏对审美的重视
审美欣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审美欣赏的培养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语文课堂中,我们把审美教育看成是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和作者的情感共鸣,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很少有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的过程,过于程式化的回答会制约他们的思维。在学习诗词、散文时,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真正地融入文章中,体会到其语言的风格以及作者的感情。在审美教育中,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提供一个合适的时机,并对其进行引导。在审美鉴赏结束后,要把所学到的知识、方法应用到艺术创作中去,以表现自身的审美经验。而在调查中,教师对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审美创造效果的研究也较少。当前,审美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应使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美、创造美。
4.文化传承难以取得成效
目前,教师们已经意识到了文化理解与传承的重要意义,而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也发现,他们的文化素养在单元教学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师在文化层面上的教育,却忽略了文化认知的重要性,仅仅强调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目的上要让学生去体会、去体会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与内涵。但是,这类课程的目标设定往往太过含糊,缺乏特定的文化导向,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障碍。在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来理解其本质,但缺乏对其深层含义的发掘。同时,教师对学生现代文化学习的重视也较少,这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影响。
二、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中学语文学科的研究,发现我国中学语文学科的单元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教育环境、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单元教学的掌握、对学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当代教育环境对我国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尽管在很久以前就提出了“素质教育”,但是在实践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对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业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对成绩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技能上,而忽略了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在中学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教师们在课堂上按照考试的要求,突出了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让他们背诵古典诗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背诵、默读,没有对诗歌的语言内容进行分析,也没有感受到作者的情绪。这种教学方式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将学生变成了一台测试机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了对文章内涵的挖掘,忽视了文章的内在联系,对文章的结构、文章的情感等进行机械的解读,使得选文丧失了它的教育功能。由于考试的压力,学生们很难抽出时间来进行综合实践。在应付考试时,学生在基本知识、诗词等方面存在着生硬的记忆力,思维不够灵活,难以进行知识的转移与扩展。
2.教师对语文核心素养及教材缺乏全面的理解
当前,许多一线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目前,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仍停留在“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上,没有及时进行思想上的更新和培养。另外,一些教师并没有积极地把语言核心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或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四个要素在不同的单元中的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正确地把握四个要素的关系。此外,一些教师对单元教学的认识还不够透彻,没有形成整体的单元意识。如果从宏观的观点出发,会造成知识点的疏漏,从而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单元教学对教师的教材把握、课时的安排、教学质量等都有很大的要求,使教师的单元教学难以进行,从而影响到语言思维、审美鉴赏、文化传承。
3.学生对单元课程的认识不足
在单元教学中,学生缺乏对单元教学的理解与重视,缺乏自觉地构建起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影响到单元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单元教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单元整体意识,使其有系统地集成知识。其次,教师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拓展思维、发掘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中学语文单元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1.重视语言的构建和应用,体现单元知识的规则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以注音和释义为主线,在教科书选题的末尾设置“读读写写”,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并在此基础上积累相应的语言知识。在本单元中,也提供了扩展的字词和语法。
例如,在七年级语文《邓稼先》一文的后面,就有“副词”一类的说明,并以实例、概念说明为依据,并将其与《邓稼先》一文的内容结合起来,并列出了文章中的一些语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字词和语法。在《回忆鲁迅先生》的最后,也有“介词”的介绍,教师在课文末尾做了一些简短的指点,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扩展,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除了课本上的词句,课本中还有大量的古代诗文和现代诗,随着传统文化的普及,古诗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也给学生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朗读古代诗词和当代诗词时,学生不但要读准字,而且要掌握韵律与节拍,在朗读中感受到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传统文言文的大量基础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再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将四首古典诗词与单元主题相结合,在预习部分提出了学习古诗词的必要条件,从而开始了初中阶段的诗学生活。此外,本文还提供了一些教学和建议,例如,古代诗歌中,常有借明月来表达思念的诗句。朗诵下面的诗句,感受一下诗人的情绪,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找到有关的材料,从而提高知识的积累。通过大量的语言素材,使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语感,使自己的写作和表达更加丰富。培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语文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践应用。教师应该注意到文本中的线索,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
2.整合课文内容,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发展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安排了大量的诗歌单元和小说单元。七年级上下两册都以单元划分,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都有散文诗和古诗,课文中的情景描写,能使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景,产生联想,产生意象,从而体会到散文所产生的审美体验。七年级下册五单元《紫藤萝瀑布》预习部分建议学生先不要阅读,透过题目去想象,用文字来表达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学生们或许见过紫色藤蔓,但紫色藤蔓茂密如瀑,如此壮丽的一幕,就必须让学生们在看到题目的时候,进行想象和思考,然后在心中创造出一个场景,然后通过描述,来丰富自己的想法,从而进行形象思维的扩展和升华。同时,这个单元以王国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为单元导语,用来解释这一单元的所有文章都是通过对风景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情绪。在对单元文本进行加工时,可以使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从而达到与读者的共鸣。比如,在这一单元的《未选择的路》中,学生可以设想自己处于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抉择。
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是由童话、诗歌、寓言和神话等内容构成的单元,在本单元的引言中,我们可以看到想象的重要。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中心,以“运用联想、想象”为主要内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掌握作者的思想,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3.重视培养单元审美,促进审美鉴赏与创新
语文是一个文字的世界,在文字中我们能看见自然和生活。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愉快的心情。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中,同学们可以从欣赏的文字中,体会到紫藤的美丽、繁茂,以及作者对风景的描述。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文言文中有关自然风光的单元。《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作品,不但让同学们学会了古人对自然山水的描述,并且,通过反复朗诵、联想、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感受到画面的意境,真正地沉浸在画面之中,感受到了这一幕的美丽。这样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除了自然之美之外,人性之美更能使学生体会到世界上的种种情绪。通过阅读,使学生能够把文本和生命相结合,从而在人生中发掘出人性的魅力。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包括四篇论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和对人性的美的发掘上。鲁迅先生浓烈的爱国情怀;藤野先生不存在那种狭隘的民族偏见,也不是朱德母亲的大爱;列夫·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深刻而丰富,居里夫人对他的卓越贡献,对他的研究和对功名的超然追求。这种情感与心灵是人类的美丽,需要学生积极地阅读才能找到。语文是一种专门的审美教育,它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语言转换成有形的图像,使人的思想与作品的内容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文章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情绪,并在课文与课外阅读的双重影响下,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让学生自由,让教师自由,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单元教学的需要。单元教学注重“举一反三”“整体性”“综合运用”“创新”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探讨如何运用单元教学的具体操作,如何充分利用单元教学的优点,推动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