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段语文作业创新设计
2023-11-21赵彬
赵彬
摘要:“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应做出实践性、层次性和创新性转变。依托作业本身的多样性,教师可创新设计自主类、体验类、跨学科类、探究类、制作类、游戏类套餐自选型作业,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双减”;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核心素养
课后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语文作业能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双减”政策要求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指出作业设计要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注重思维发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双减”政策还要求教师丰富作业类型,要根据年级、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要突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体验多样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解决以往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难易失当、量大质差、忽视差异”等问题,设计出具有实践性、层次性和创新性的课后作业,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学在作业、乐在作业”。
一、套餐自选型作业的设计特点
基于作业本身的创造性,创新语文作业应链接“教学”与“评价”。教师应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开展跨学科联动,开发出适合小学高段学生的开放性作业,力求使作业成为学生自我检测、评价和总结的学习资源。“双减”背景下的语文创新作业设计主要依托作业本身的可创造性,笔者设计了自主类、体验类、跨学科类、探究类、制作类、游戏类六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类型。
(一)从传统单一到丰富多样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普遍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基础性抄写的作业多,提升综合能力类型的作业少;书面性的作业多,实践性的作业少;“一刀切”必须完成的作业多,自主选择搭配的作业少。有些作业枯燥乏味,只看重书本内容,不注重拓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
基于“双减”政策,作业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在设计语文创新作业时,应确保作业中既有基础性知识的巩固练习,又有探索性知识的自主实践;要把课本资源与课外资源结合起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将课堂所学知识和课外知识相融合,在关注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从知识内容到语用价值
作业是学科知识沉淀和反馈的重要环节,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只有在作业中加入推动语言理解和表述、文字表达和运用的设计,才能真正使作业指向语言文字,体现语用价值。
语用价值需要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培养。所以,语文作业不能局限于书写,而是要融入多元开放的因素,从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感悟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三)从偏重书本到文化渗透
语文作业要跳出固有模块,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作業中培养文化自信,通过不同层级的作业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在学习有关祖国风景名胜的课文时,教师可通过作业设计带领学生“走”出家门,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学习革命类型的课文时,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习古诗词时,结合传统节日组织相应活动,鼓励学生诗词寄佳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套餐自选型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自主类作业: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设计自主类作业时,教师可通过创设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适时引导学生生成意义、建构知识体系。
1.分层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下,教师可依托校本研发的学习单,以“减负提质”为原则,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作业以星级分类,有一星级的基础性题目、二星级的提升性题目和三星级的拓展性题目。学生可依据个人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完成对应星级的题目,教师也会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
2.注重个体感受
不同于枯燥乏味的传统小练笔,“双减”背景下的小练笔更注重每一名学生的自我感受。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多媒体与亲身经历,将感受与心情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随后再将文字加以整理,完成一篇小练笔。此举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亲身经历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教师在班级中开展了“我以我心爱祖国,我以我行报祖国”的国庆活动。活动中,学生观看了一部部红色电影,还将自己的所见所思以小练笔的形式表达出来,诉说对祖国的热爱。
(二)体验类作业:让学生获得沉浸式体验
体验类作业是以“情境中的学习活动”为载体,发掘、拆分体验要素,创设真实或虚拟的体验情境,设置既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又利于学生认知与情绪交互作用的作业,促进学生的体悟学习。
1.活动一:“小小说书人”
基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民间故事的学习,教师让学生结合该单元中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通过合理想象丰富故事情节,适当调整故事的叙述顺序,再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学生就有了一次“说书人”的体验。之后,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的“小小说书人”并录制视频,供大家观看学习。
2.活动二:“小小编剧”
同样,基于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民间故事单元和五年级下册的名著阅读单元的学习,班级学生自由合作,组成小组,开始自主创编剧本。每个小组可自行选择一则感兴趣的民间故事或名著故事,在保留故事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3.活动三:“小小演员”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以“阅读古典名著有哪些方法”这一本质问题重构已有文章,用“如何演好课本剧”这一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社会性实践。学生依据自己的名著片段阅读感悟,基于先前打磨的剧本开展小组排练,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完成作业。
学生最终呈现了《女儿国》《长坂坡》《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贾探春理家》等多部精彩的课本剧。教师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这次作业的成果。
(三)跨学科类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较于传统的专科作业,跨学科类作业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淡化学科界限,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指向多元智能发展,为学生的全面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绘制六格连环画
依托学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笔者有机结合美术课程,引导学生绘制六格连环画,通过学科融合,增强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提炼民间故事主要情节的方法,还通过概括主要情节的内容,初步达成缩写故事的目标。
2.设计网络版小报
依托学校的板报主题“网络连着你我他,安全防范靠大家”,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以网络小报的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3.呈现电子版习作
教师在设计时可在语文作业中有机结合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将自己的习作以网络文档的形式呈现,并配上合适的图片或相关照片,同时运用多样的字体制作电子版习作。这一在语文习作中融入信息技术的过程,给传统作文课堂教学增添了多彩动感的元素。
(四)探究类作业: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
探究类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变为学习上的问题,能充分体现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推进学生在科学素养、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1.撰写研究报告
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本所学知识与课外查阅的资料有机融合,完成汉字研究报告;要求学生在研究报告中明确地表述研究对象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等,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注重语言的客观性、严谨性。
2.制作研究小报
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本所学知识与课外查阅的资料有机融合,制作一份汉字研究小报。研究小报与以往学生制作的小报有所不同,除了依托美术学科,兼具相应的审美要求外,还强调要注重小报中资料的准确性、科学性。
(五)制作类作业:是学生“手脑联盟”的创意行动
制作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加以巩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专注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1.制作书签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学生收集了许多中秋诗词,并将自己最喜欢的摘录下来,配上美观的插图,系上飘逸的流苏,完成了中秋节书签的设计。此次中秋节书签的设计结合了五年级《语文园地》中学习的书写格式,学生亲手写下喜欢的诗句,观察书签的书写格式及编排特点,从右往左,用端正的楷体书写。
2.制作中秋灯笼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做灯笼、挂灯笼的习俗。为了让学生感受中秋节深厚的文化内涵,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班级举行了“做灯笼,猜灯谜”的灯会活动。学生在完成的灯笼上写下灯谜,请大家猜谜底。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拓宽了思路,还在相互欣赏各自灯笼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游戏类作业:让学生的作业妙趣横生
游戏类作业是以游戏为载体统筹设计的作业类型。教师在设计游戏類作业时需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依托学习工具,激活游戏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
1.收集与创编笑话
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大家都来讲笑话”,收集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笑话;也可鼓励学生主动创编笑话,并对全班学生讲一讲自己所编的笑话。
2.制作《班级笑话集》
有了之前的活动基础,笔者引导学生分小组将学生自主创编的笑话汇总上交,并帮助各小组将汇总后的笑话进行整理、筛选,最后编辑成册,制作成《班级笑话集》,供班内学生传阅。
三、套餐自选型作业的评价创新
教育效果提升的秘诀是评价。优质、创新的评价能帮助学生立足当下,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展示自己。评价标准的设立要基于学生的学情,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激励学生开阔思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一)分层评价,注重差异
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做到分层评价,注重差异。尤其是对待基础相对薄弱的潜能生,只要其完成了相应层次的作业要求,教师就应对其给予肯定。
教师要结合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质量开展作业评价。分层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分层鼓励。身为引导者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激励,也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提升其学习能力。
(二)积分评价,鼓励创新
教师的评价应立足当下,适时做出调整,摒弃传统的评价方式,尝试开展积分评价。在批改学生的各类书写作业时可采用积分制,设置相应的积分表,每一次作业都有相应的积分。教师可在每周、每月、期中、期末这些时段公布实时积分排行榜,激励学生挑战自我,不断向前。学期末,学生可兑换积分,获得相应的奖励。
(三)语言评价,正向赋能
在评价中,评语的作用不容忽视,有效的评语会成为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动力。所有面向学生的评语都应正面、积极、充满力量。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作业的质量中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其正向的评价,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作业评价成为师生间良好互动的桥梁。
(四)过程评价,发散思维
作业评价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注重结果性评价,还应呈现过程性指导,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后再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促进其思维发展。
教师设计作业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学生完成作业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经历了自主类、体验类、跨学科类、探究类、制作类、游戏类自选套餐作业后,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能体会到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成就感,切实提升了自身语文核心素养,也让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地展现。
参考文献:
[1]方建兰,汪潮.“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设计趋势[J].语文建设.2021(22).
[2]李琳.“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转向[J].小学教学设计.2022(Z1).
[3]张俊波.“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能力型综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2(14).
[4]马燕婷,胡靓瑛等.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5]孔亚明.小学语文中高段选读课文作业创新设计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5).
[6]王雯.小学高段语文分层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6).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