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与教学实践

2023-11-21孙晨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法治道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要求,对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质量以及提高学生道德素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中存在融合不深入,呈现方式单一以及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入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丰富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促进两者融合。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小学教育更加强调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学生道德素养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意义重大。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发展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它在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上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有一致的目标。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分散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之中,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将两者进行融合,形成系统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实现以文化人的德育目标。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特别是在外来文化不断涌入的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价值观框架。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并且有较多抽象的概念与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并且一些抽象的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缺少关联,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法提起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动力,更不用说去践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若教师照本宣科进行知识灌输,显然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受限。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发展中沉淀的文化精髓,能让学生产生较大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更能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去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直接将理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较为困难,并且部分理论知识的思想起点较高,仅依靠理论学习来提升认识并不现实。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拓展教学素材,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例如生动的故事和具有共鸣性的文化观念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教学价值:一方面是能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提供故事情境和事迹素材,另一方面又能在文化观念上与学生产生共鸣,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助推高质量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现。

(三)增强小学生道德素养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充分应用传统文化精髓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熏陶,能丰富课程的文化内涵,有效增强小学生道德素养。在素质教育深化背景下,我国少年儿童的道德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少年儿童进行培育需要做到“以文化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来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状

现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課程融合不深入

现阶段,部分小学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价值与育人价值,然而在尝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时,却普遍存在两者融入不深入的问题,也就是说两者融合的形式大于实质,在内容的融入上缺乏过渡,这不仅无法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优势,还有可能破坏原本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整体性,造成学生的学习体验产生割裂感。究其成因,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中缺乏经验,选择传统文化素材较为随意,没有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筛选以及与具体课程内容进行匹配,导致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与教学内容联系牵强,不仅无法体现融合优势,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再加上部分教师对课程结构设计不科学,引入的传统文化素材不符合教学开展逻辑,让学生感到费解和迷茫,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呈现单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呈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正因如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浓厚的印记。然而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呈现单一,主要以文字叙述的方式予以呈现。而对于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和展现形式感兴趣的小学生而言,以文字叙述为主的传统文化呈现方式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单一的呈现方式无法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无法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小学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传统文化故事,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造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紧张,教师只能采取灌输式教学来推进课程进度,这又会使学生陷入疲于学习的恶性循环。

(三)教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经验不足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固然对课程教学具有推动作用,并且社会上关于此类的活动设计有很多,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传统文化融入和主题活动开展提供灵感与思路。然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直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教师对于实践方面并不重视,也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两者融合效果不佳。就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中华优秀文化主题活动中没有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也没有明确两者融合的目标,这导致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缺乏导向性。同时,对于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也没有进行及时分析与反馈,在活动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导致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积极性不佳,造成活动的实施和融合效果受限。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优化路径。

(一)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目标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首先要明确两者的融合目标,这是融合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以融合目标为依托,将其进行分解,并逐层完善到教学实施中去。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认为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片面地认为传统文化只是辅助性的素材功能,而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导向功能,在教学设计中到底以传统文化作为价值指引,还是以普世道德认知作为价值指引,是教师需要厘清的问题。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而对于传统文化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地方进行筛选,避免传统文化的融入与主流价值观产生冲突,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产生偏差。

(二)深入挖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其核心目的是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这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仅局限知识普及方面,缺少精神传递和情感氤氲,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少,难以获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基于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全面分析传统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与情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许多古诗文,都蕴含了丰富的道德理念。教师要深刻挖掘古诗文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并拓展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来,将传統文化教育转化为生活语言,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生活化、常态化,创新教育教学之路。

(三)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式

小学生处于情感懵懂状态,如果教师完全采用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首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传统文化。现阶段,很多宣扬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大放异彩,让公众眼前一亮,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贡献突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也可以借鉴这类综艺节目生动、形象的表现特点,采用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去开展教学,如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角色扮演法等,不断提升教学感染力。其次,要借助传统习俗,寓德育于实践。传统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根基,教师可以利用传统习俗和传统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实现德育目标。最后,要讲好传统故事,培根铸魂于行动。故事具有广泛的吸引力,一则好的故事胜过长时间的说教。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道德文化讲堂,讲好传统故事,让学生在集趣味性、情感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传统故事中获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

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并且传统的灌输式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地位,无法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学校可以搭建传统文化教学平台,搜集和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教师在教学平台中可以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并借鉴优秀教师的传统文化融入方法和传统文化教学素材,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学习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并能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解决困惑。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新媒体工具的应用,在备课中采用多样化多媒体工具和多媒体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图片、视频、漫画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要重点分析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变化特点,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效果。

(孙晨艳,大学本科,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一年级级部主任。)

猜你喜欢

中华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