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左病右治”刺法探讨“一气周流”之阴阳和思维※

2023-11-19陈建权杨丽美王立改于晓东刘建平

河北中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周流一气刺法

陈建权 杨丽美 谭 芝 王立改 于晓东 刘建平

(1.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消化科,河北 玉田 064100;2.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中风一科,河北 唐山 063000;3.河北省中医院脾胃一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中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的[1]。“阴阳”属于古代哲学范畴,是古人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既对立又相联的现象。中医学将“阴阳理论”应用于人体,以说明人体的功能活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解释疾病发生的原因,并以此为指导治疗疾病[2]。《素问·生气通天论》载:“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指出人体生命以阴阳和为贵,疾病是阴阳失和的结果,调和阴阳是治病之本。“ 一气周流”理论出自黄元御《四圣心源》一书,其认为一气既是天地之气,也是人体之气,皆统于阴阳,“土运四象”使气机升降有序,周流得畅,阴阳相和,气不周流则阴阳失调。“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即病在阳者治阴、病在阴者治阳[3],是阴阳理论的代表理论,是针灸治疗的原则之一,“左病右治”刺法是在临床操作中的具体体现。应用“左病右治”刺法可使疾病状态下的机体阴阳之气恢复正常的周流,达到人体阴阳合和的状态,分析如下。

1 “阴阳和”思维简析

中医防病、治病在于调和阴阳,最终达到“阴阳和”的目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提出了人体“阴阳和”的最佳状态。《素问·六节脏象论》认为:“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明确提出阴阳失和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4]。《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说:“中者,天下之所终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可见由中而和,这是中医思维的最高境界[5]。但是“中和”思维应属于儒家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和”思想强调“失中为病”“失和为病”的理念,在治疗中“调其不调”“和其不和”,为生命提供“生生不息”的基础和功能。这里“和”的基础就是阴阳两端,阴阳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存在,普遍存在于自然、社会及一切事物之中。阴阳失和导致疾病的发生,正确的治疗方法可调和阴阳,使疾病向愈。

2 “一气周流”使“阴阳和”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即气机升降出入是万事万物变化的根本,是生命活动根本,气机的升降流转是保障脏腑生理活动的基础条件[6]。“一气周流”思想最早始于《周易》,“易”者,阴阳也,“周”运行不息也,周易即遍布于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运行不息,周而复始[7]。在一气的运动下,阳升阴降,升极而降,降极而升,使阴阳互根,周而复始,如环无端[8]。“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气机运动是一个圆环形的,阴先升而后阳乃降,阳能降而后阴转升,气机流转正常则阴阳合和。

3 “左病右治”刺法使人体“一气周流”而“阴阳和”

3.1 “左病右治”刺法之“阴阳”在《内经》中的体现 《素问·缪刺论》云:“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明确指出了致病因素在人体的传遍过程,亦可提示人体脏腑经脉气血相互贯通。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即针灸治疗疾病的总则,“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针刺右侧可以引导右侧的经气调节左侧经脉虚实盛衰,从而起到治疗左侧病证的效果,出发点是引导机体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机体无病的最佳状态[9-10]。

3.2 “左病右治”刺法强调“执两用中” “左病右治”刺法在针刺过程中不做补泻手法,强调“执两用中”,即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方法,避免“过”与“不及[11]。本文所述“执两用中”的“两”指的是患者存在症状的部位及在“左病右治”刺法指导下选择的针刺部位,所谓“中”,是指正确的治疗方法,做到适度而恰如其分,不偏不倚。“执两用中”刺法即在正确的治疗思路指导下,选择与临床症状对应的经脉并寻找相应的穴位针刺,以达到阴阳和合、消除病症的目的。

3.3 “左病右治”刺法需“识症、明症” “病”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患者的症状,即酸、麻、胀、痛、冷、凉、热、不适感等。“左病右治”刺法在治疗前要明确“左病”,即要找到症的所在,是要在整体观念及六经辨证的指导下辨识患者的不适症状,明确不适症状与经脉之间的关系。以“痛症”为例,当“痛症”出现时,要明确疼痛部位涉及的经脉、络脉,于对侧找到与疼痛部位相应的经脉、络脉上的阿是穴下针即可。因此,“识症”是识病灶处六经循行的具体经脉,“明症”是明“右治”所涉及的对侧具体经脉上的阿是穴。

3.4 意念导引、动作导引是“左病右治”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病右治”刺法重视患者“自我导引行气”,从而达到“静而内观”“感而遂通”的目的。在针刺后,医生嘱咐患者尽可能主动感受机体的变化,即意念导引,同时协助患者进行肌肉或关节运动锻炼,即动作导引,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逐步调整患者动作范围,调动患者自身的潜能,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帮助调节机体整体状况,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病情[12]。“意念导引、动作导引”可加强“左病右治”刺法疗效,在疏通经络、缓解不适症状方面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经气更加快速的到达病灶处,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调和阴阳[13]。

4 典型病例

韩某,男,67岁。2021年6月29日初诊。主诉:左侧上、下肢活动不利2天。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活动时出现左侧上、下肢体活动不利,左上肢勉强持物,左下肢可站立,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吐字不清,无意识丧失、抽搐及大小便失禁,于当地医院予“改善循环”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静脉滴注治疗1次,症状逐渐加重。刻诊:左侧肢体无力,上肢抬举无力,左手不能握固,走路不稳,左偏,无视物模糊,吐字不清,无抽搐及二便失禁。舌暗,苔薄白根部偏腻,脉沉少力。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80/110 mmg(1 mmHg≈0.133 kPa),现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5)30 mg每日1次,血压控制尚可;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现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201001]16 U 20∶00皮下注射,未规律监测血糖。查体:体温36.3 ℃,心率72次/min,脉搏21次/min,血压156/100 mmHg,意识清楚,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左上肢肌力Ⅳ级,远端Ⅲ+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左侧巴氏征(+),双下肢痛觉、触觉减退。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下腹轻压痛,余神经系统查体及内科系统查体均未见明显异常。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头颅CT:脑干区可见点片状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尚清楚。头颅MRI+DWI提示:①脑干多发DWI略高信号影,不除外近期腔隙性脑梗死;②桥脑、双侧额叶、颞叶、放射冠区、右侧基底节区、丘脑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伴部分软化胶质增生;③双侧侧脑室旁白质疏松;④左侧椎动脉血管流空影较对侧细;⑤脑萎缩;⑥额窦、筛窦、右侧上颌窦部分黏膜肥厚。西医诊断:脑梗死(脑干、桥脑、双侧额叶、颞叶、放射冠区、右侧基底节区、丘脑);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神经病变。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针灸处方:取右侧合谷、中渚、后溪、阳谷、外关、手三里、曲池、八邪、三阴交。以按压穴位周围疼痛明显处针刺,患者平卧位进针,针刺过程中每刺一针,均嘱患者活动患肢,感受针刺效果,留针45 min,期间不行针。拔针后患者可自主上下楼梯,左侧上、下肢活动不利明显改善。查体:左上肢肌力Ⅴ-级,远端Ⅳ+级,左下肢肌力Ⅳ+级,左侧巴氏征(+)。每日1次,共治疗7天。 7天后左侧上、下肢肌力完全恢复。查体: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巴氏征(+)。

按:中医学认为中风多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内伤积损等单独为病或合而致病,其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14-15]。本例为老年男性,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左侧上、下肢活动无力,其病变经脉涉及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及其络脉,按“左病右治”的原则,选择右侧上、下肢的三阳经及其络脉治疗。为保证针刺的安全性,选择肘、膝关节以下穴位针刺,因此采用上下倒换原则,在上焦取穴。在三阳经合谷穴、中渚穴、后溪穴、阳谷穴、外关穴、手三里穴、曲池穴、八邪附近找阿是穴。中医学认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太阳经可沟通全身气血,阳明经可推动人体气血运行,少阳经可沟通表里,联系脏腑运行气血。《素问·调经论》云“气血者,喜温而恶寒……温则消而去之”,因此针刺三阳经可推动全身气血温经通络,使气血周流全身,阴阳调和。为提高针刺疗效,采取阴阳倒换的原则,三阳经倒换到三阴经,为减少针刺穴位,取三阴交穴,三阴交为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交会穴,针刺此穴可调气、养血、益气。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沟通络脉,因此选择右侧八邪穴沟通经脉与络脉之间的联系。针刺过程中与患者互动,鼓励患者活动患侧肢体,引导气血重新周流输布,调和机体阴阳,以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5 结语

《内经》是中医经络学说的基础,指导认识、治疗疾病。“左病右治”刺法是《内经》中阴阳理论在针刺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以“左病治右、上病治下、阴阳倒换求、三才倒换求、同气相求”为指导原则,抛开脏腑、疾病、穴位功能主治,简化为六经辨证,“执两用中”及定位,借助“意念导引、动作导引”的手段,使患者机体“一气周流”,最终达到“阴阳和”的最佳状态。

猜你喜欢

周流一气刺法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全真一气汤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一气周流”理论与针灸补泻手法思路探讨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气周流新释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从一气周流学说浅析中风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