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气周流新释

2016-11-11章瑞斌杨诗宏

光明中医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中气一气阴阳

章瑞斌 王 飞 杨诗宏 季 节 郭 静 黄 笑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气周流新释

章瑞斌1王飞2△杨诗宏1季节1郭静1黄笑1

一气周流是中国先哲对于生命形式的精妙阐释,在《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都有论述。至清代黄元御在《四圣心源》正式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理论,然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重在阐述中气为一气周流之枢轴,对气的周流运动叙述甚少。人身之一气外至于筋骨皮毛,内至五脏六腑,遍达周身,通彻内外,无所不至,周流而不息;气行不偏于外,不偏于内,至中至和,协调平衡即称为一气周流。人体组织细胞不能自养,需要气的周流运动濡养形体官窍、五脏六腑。人体之阳气上行,以养在表之皮毛肌腠及在上之脏腑官窍,阴气下行以养在里之脏腑及在下之形体官窍,阳气升已而降,阴降已而升,如是周身皆得所养而气平和。世间万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皆需要气的周流来濡养其形体,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气不周则病,气不流则死,故而一气周流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中气为运行一身之气之枢轴,为生命的根本,是一气周流的原动力。保养中气,复一气之周流是中医治病防疾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妙理。

一气周流;新陈代谢;中气;疾病防治

1 一气周流源流

一气周流源于《周易》,“易”者,阴阳也,“周易”实指阴阳之气周行遍布于天地之间,运行不息,周而复始。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论及这种混元之气,先天地而生,非阴非阳,周行不息,是万物生存的本原。《素问·六微旨大论》进一步指出了气在天地间循环往复运动的主要形式是气的升、降、出、入,并提出气的升降出入是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本动力。“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故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难经·三十一难》“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论述了营卫之气周流全身,如环无端。至清代黄元御《四圣心源》中写道“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正式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理论,并为后世中医学者所推崇。然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重在阐述中气在气机运行中的轴心作用,对气的周流运动叙述甚少,后世医家也少有提及。

2 新陈代谢与一气周流

人体的组织细胞完成生理活动需要不断消耗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而组织细胞不能为自身提供这些物质和清除有害的排泄废物。需要通过血液循环不断地将有益的物质输送全身的每个细胞,并带走有害物质。因此,心脏不断泵出血液,再将血液从组织细胞间回收到心脏,血液周流不息,运行不已。

但是整个新陈代谢过程并非循环系统完成,需要全身各个系统协同完成这一过程。呼吸系统不断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合成人体所需物质及对有害物质化合解毒、排除代谢废物;泌尿系统不断排泄代谢废物等。各个系统协调统一的发挥生理功能,需要合理的进行血液的分配,使各个系统的血流量平衡协调。任何一个系统的血流量增多或减少,都会影响到营养物质的输送和废物的排泄。

所以人体新陈代谢过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循环系统不断将新鲜的血液输送至全身每一个细胞并回收,周流不息;二是输送到各个部位的血流量必须不多不少,平衡协调。维持新陈代谢的有序进行需要一气之周流,以气为一气,故不偏于阴,不偏于阳,平衡协调,以此气周流,故周身得所养。

3 一气周流的内涵

3.1一气周流的概念一气周流即是指人身之一气,外至于筋骨皮毛,内至五脏六腑,遍达周身,通彻内外,无所不至,周流而不息;气行不偏于外,不偏于内,至中至和,协调平衡。周者,周流全身,无所不至;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周全周遍,不偏不倚。人体之阳气上行,以养在表之皮毛肌腠及在上之脏腑官窍,阴气下行以养在里之脏腑及在下之形体官窍,阳气升已而降,阴降已而升,无阴阳之过与不及,如是周身皆得所养而气平和。如人无先天之疾,本具至精至美至和之躯,一气周流,精而无杂邪,人体自然阴平阳秘,安和无病。伤于六淫、七情等诸邪气,占正气之位,至气不能周,或偏于阴,或偏于阳,则病;气不流,则死。如《灵枢·脉度》“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非人如此,世间万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皆需要气的周流来维持其生理活动,故一气周流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3.2中气与一气周流然气何以如此中正周全?以人身之气本中气所化之故也。中气者,混沌未开之时混元之气,又称为真气,元气,道家所谓炁是也。此中气浑然一体,至虚至和,无阴无阳。混沌始开,中气旋转,清者化阳,浊者化阴,阳升而阴降,升降一体,有阳气升必有对等的阴气之降,故和合而无有偏颇也。中气旋转,阳升已而降,阴降已而升。阳气升为心气应夏,阳升已而降为肺气应秋;阴气降为肾气,阴降已而升为肝气应春。以中气为枢轴,阴阳升降一体,密不可分;中气斡旋,气周不息(见图1)。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阐述四季为一气变动,密不可分。如是中气旋转,一气周流,即是中气运阴阳以奉生生之妙理。

图1 天地形象图[5]

中气健运不休,是生命的根本,是一气周流的原动力。林秀华等[4]认为“中气旺盛,升降有序,为人生命之根本;中气虚衰,升降窒塞,则百病丛生。方人之少壮,中气充足,运枢之力强,气周而强,人安和而无宿疾,形劳喜怒难伤;若邪气外客,正能与之力争,故邪正交争盛而病易愈。人之老也,中气日衰,虚而不运,气流不周,运而无力,故邪常客而宿疾多,与邪之争无力,故病象微而病情重,缠绵难愈。若中气亡,不能运枢,气不周留,则人死。然人之元气,先天所生,成形之初,已有定数,虽有妙药,而难复先天。故治病防疾,当护复一气之周流,无伤先天真气也。

4 一气周流与疾病的防治

4.1一气周流与疾病的发病与治疗“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人之有此身,为中气所化,精妙无比,一气周流,无有杂邪,自然清虚和合而无病。若邪气侵袭人体,周流之气无位,则与邪气相争,邪正相争则为病。林明欣[6]等认为“平人乃一气周流,如环无端,运动圆则人身安和,运动不圆则百病由生。”气不周流则升降出入失调,升散太过潜降不及而阳盛,阳盛则里之脏腑失养而糟粕难出;发散不及潜降太过则阴盛,阴盛则气不发散而表之经络气血不通。阴阳失衡实气不周流之象,故必审邪之所在,正邪之所争,气于何所不能周而复之,而阴阳自和,人自安矣。故中医疗疾,御气祛邪,复一气周流之道而已。气能周流,人必然安和协调;气不周流,自有阴阳之盛衰。仲景治病,以祛邪复道为先,而少用补药,复道而补在其中也。若邪气久客人体,气久不周,阴阳失调而中道不复,则中气日损,损尽不能运枢则死矣。

4.2一气周流与养生防疾故人之养生,当保养真气,护卫一气之周流。一气周流,则邪不能客,人自安和,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如《素问》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正气者,一身周流之气也。恬淡虚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犯寒暑,不妄作劳,则气归于权衡而周流不息。一气周流则真气得全,身无奇疾,而能尽终其天年也。《十三式总歌》中“气遍身躯不少滞”,即是一身之气周流与养生全神之妙理也。

[1]清·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10.[2]清·徐灵胎.徐灵胎医学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8.

[3]李玉宾·四圣心源白话讲记[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8-44.

[4]林秀华,胡学军.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阐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3):430-432.

[5]商·姬昌.周易大全[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02

[6]林明欣,朱章志,吕英.再探中医学“圆运动”规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516-1519.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成都 610072)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0.050

1003-8914(2016)-20-3014-02

�世芹

2016-06-30)

猜你喜欢

中气一气阴阳
下 雨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运用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从“中气”论治术后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浅析中气与湿温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从一气周流学说浅析中风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