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

2023-11-15何达伟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何达伟

[摘  要] 人口素质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脉,而培养数学思维则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如培根所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呢?文章以“圆锥曲线的定点与定值”的教学为例,从学前分析、课程简录与教学思考三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 数学思维;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系統地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过程与方法而作的教学设想与安排[1]. 同一课题在不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定位与方案.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基于数学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为此,笔者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尝试与研究,收效颇丰.

本文以“圆锥曲线的定点与定值”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本节课教学设计方法与课堂教学流程,最后阐述一些教学感悟,与君共勉!

学前分析

1. 背景分析

数学思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高度复杂的活动. 古往今来,研究数学思维的理论颇多,总体来说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目标[2]. 由此,数学思维的培养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节课想要基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进行教学,必须对学生与教学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

2.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虽然是文科班学生,但他们整体素养较高,学习自觉性强,数学基础扎实,大部分学生心思细腻,有较强的计算与概括能力. 整体来说,该班学生的思维水平属于中上等层次.

3. 内容分析

圆锥曲线定点和定值问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以及与直线之间的关系等,同时还与不等式、函数以及方程等代数内容有联系. 想要解决与圆锥曲线定点和定值相关的问题,不仅要有较强的数形结合思想,还要有扎实的代数运算功底,如此才能灵活地转换数与形,呈现出数学学习应有的严谨性思维.

教学目标: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并能熟练应用几何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等求解圆锥曲线的定点与定值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圆锥曲线定点与定值问题的常见解法的预判与优选.

教学简录

1. 回顾知识,切入主题

基于本班学生数学基础较为扎实,学习氛围好,本节课笔者选择从回顾旧知出发,直接切入教学主题,以缩短课堂导入时间,为后续探究活动的开展留下充足的时空. 同时,这种导入模式充满着“数学味”,更符合此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

师:大家还记得椭圆的定义吗?

生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F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为椭圆.

师:很好,你提到的常数要是等于FF,点的轨迹还是椭圆吗?

生1:常数应该大于FF(恍然大悟).

设计意图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是数学推理的依据,亦是形成抽象思维的基础. 回顾椭圆的概念,意在帮助学生从知识库中提取与本节课教学相关的信息,笔者的点拨意在向学生传达概念的严密性与准确性,以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椭圆定义的回顾,可让学生感知定值与动点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联系.

2. 搭建平台,引发思考

思维的发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设计需要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出发,利用“低起点、小步子”的问题,为学生铺设多层台阶,让学生的思维沿着台阶自然而然地拾级而上. 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也是为学生思维搭建平台的主要基石.

问题1 已知a,b,c为实数,且2a=b+c,若过点P(2,3)作直线l:ax+by+c=0的垂线,M为垂足,O为坐标原点,求线段OM的最大值.

生2:可以先求出与直线l垂直,且过点P的直线的方程,解方程组获得点M的坐标后再写出OM的表达式,最后求出线段OM的最大值.

师:很好!方法正确,思路清晰. 还有其他不同的意见吗?

师:很好!此方法紧扣“动中有定”这个特点进行分析,大家说说“定”指的是什么?

生4:这里的“定”是指图形在运动中,直线l恒过点Q(-2,1),同时PM⊥QM.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知代数法与几何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强化学生对运动变化背景下问题的认识,形成探索不变条件的意识,为学生思考提供方向.

一般情况下,解决数学问题常用代数法与几何法. 显然,代数法侧重于“数”,常从方程、坐标等角度进行分析;而几何法则偏重于“形”,一般结合图象的几何性质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对此问的分析,充分感到这两种方法在解题中实际应用的利弊,为后续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奠定了基础.

3. 逐层递进,启发思维

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一起探讨实例,通过逐层递进的互动,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2 PQ为经过椭圆C:2x2+y2=1中心的任意一根弦,已知点A为椭圆C上与P,Q不重合的任意点. 如果线段AP,AQ的斜率分别为k,k,求kk的值.

生5:kk=-2(快速给出答案).

师:反应很快啊,说说你的具体解题思路.

师:你能将自己看到的结论应用到实际解题中,非常好!但直接应用一些非定理类的结论时,需注意使用范围,切忌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椭圆的标准方程存在两种情况,解题时不能仅将眼光放在焦点位于x轴的时候,而应考虑周全. 若事先并没有接触过这个结论,大家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快速解题?

生6:可以从特殊化的角度出发,如将点P,Q设为短轴的端点,点A设为长轴的端点.

师:不错,特殊化思想是解决定点与定值问题的便捷方法,即从特殊情况出发,通过“猜想—验证”的方式解题. 通过分析问题1与问题2,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7:问题1得到的结论是圆上一点M与直径端点P,Q的连线斜率之积kk=-1,该结论与问题2所应用的结论类似.

师:你的观察很细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尝试了解一下“有心圆锥曲线和圆的联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化对椭圆中心弦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并通过圆与椭圆的性质类比,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课后自主延伸题主要针对学优生,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问题3 如图1所示,点A为椭圆C:

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并整理出以下思路:

思路1 假设k→点P,Q的坐标→AP,AQ的方程→点M,N的坐标→圆的方程→定点.

思路2 假设k→点P,M的坐标→点Q,N的坐标→圆的方程→定点.

思路3 假设P(x,y)→点Q,M的坐标→AN的方程→点N的坐标→圆的方程→定点.

思路4 假设M(0,m)→点P,Q的坐标→QA的方程→点N的坐标→圆的方程→定点.

思路5 假设k,k→点M,N的坐标→圆的方程→定点.

思路6 假设M(0,m),N(0,n)→圆的方程→定点.

师:大家从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出发,通过不同参数表示点M,N的坐标,获得圆的方程后再整理,让参数的系数为0,由此获得结论. 从以上各种解题思路来看,思路3、思路6避免了解方程组的烦琐. (师生共同探讨典型解法)

设计意图 通过台阶铺设与小组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对“圆锥曲线定点与定值问题”的认识. 同一个问题呈现出多种解题思路,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4. 提炼总结,巩固提升

随着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笔者与学生一起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炼解决定点与定值问题的主要步骤为:(1)定值问题,设参、表示所求的量、消元(注意整体代换、特殊情况等);(2)定点问题,设参、求出曲线方程、让参数失效(注意“设而不求”、对称性等情况).

教学感悟

1. 解题训练是提升思维的基础

一题多解属于变式训练的一种,本节课中的例题都存在多种解法,这是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一题多解的设计,具有以下目的:(1)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2)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3)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形成创新思维.

一题多解所涉及的各种解题方法,必然存在一定的通法与巧法,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通法与巧法的存在. 通法能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避免学生定式思维的形成,不能让学生看到一道题就只会按照固定的思维去思考,那就得不偿失了.

巧法是指针对问题的个性,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具有新、巧、奇等特点. 巧法从很大程度上凸显了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巧法应用得当,就如灵动之水,会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解题训练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而摆正通法与巧法的关系是实现解题的关键.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通法中求巧法,将巧法有机地融于通法中,两法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

2. 激发思考是思维成长的关键

数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思维过程的教学,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在大脑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 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根本[3].

激发学生思考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激趣,令学生“愿思”. 如耐人寻味的情境、诱人的悬念等,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思考. (2)分解难点,令学生“会思”. 高中数学存在不少综合性强、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可结合学情,有意识地分解难点,为学生的思维铺设更多的台阶,让学生排除畏难情绪,愿意思考. (3)鼓励创新,令学生“乐思”. 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看待与分析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尤其要多肯定学生,让学生感到思考带来的成就感.

3. 核心素养是思维发展的归宿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服务.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安排一些综合性高、探究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有效促进思维的成长.

教学活动的安排,最常见的有深入探究、合作交流等,让学生的思维从求同到求异,通过长期的坚持,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善于反思、协同合作的学习习惯,获得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能力,让思维的培养成为促进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

总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亦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与数学观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为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全红.数学教学设计视角:关注数学思维过程[J]. 教学与管理,2013(36):108-110.

[2] 科斯塔,卡利克. 思维习惯[M]. 李添,赵立波,张树东,胡晓毅,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 朱智贤,林崇德. 思维发展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