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赛融合”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3-11-15

山西青年 2023年19期
关键词:课赛课程体系融合

曾 飞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网络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思维,面对传播行业巨变,顺应数字信息时代与媒介融合发展所需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这门具有强烈交叉性质的新兴学科,正顺应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的趋势下逐步成长。自2013 年教育部批复的28 所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正式招生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以及媒介融合的高速发展,如今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多高等院校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并陆续招生。目前,在课程建设实践中,该专业存在着专业定位模糊、课程内容陈旧以及无法突出教学特色等问题。为避免课程内容与社会岗位需求脱节,高校需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在“课赛融合”背景下,构建更加科学性与系统性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注重开发突出赛教结合的新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努力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教学差异明显,无法突出专业特色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融合了文学、营销学、法学、艺术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设置这个专业的初衷,就意味着新闻传播教育的“融”和“跨”[1]。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出较强的学科容纳性,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需注重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据了解,大多数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采用跨专业的课程拼贴模式。例如,课程设置延续了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学、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开设方法,学科理论占比过大,实践类关于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创意与生产、数据分析的课程相对缺乏。因此,为了避免不同院校之间教学差异明显、缺乏特色教育等问题,网络与新媒体课程体系建设应致力于探索新视野、新理念,以“能够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全媒体新闻人才新模式”为引领,贴合国家教育政策,突出专业的特色与优势,以此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建设理念不清晰,缺少新课程开发

在新时代,高校教育的发展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拔尖人才的培养转变,培育技能型与复合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的责任担当,也是提升应用型大学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学科自身发展与社会变革息息相关,在当下新兴技术发展、媒介融合背景下,对高校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相关课程,主要分为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两大类,理论课包含必修的基础专业知识,实践类包含锻炼学生实操能力的相关专业实训。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一些高校课程体系设置普遍缺乏系统性与渐进性,存在的问题大多是跨专业的课程拼接,这会导致核心科目的比例占比不均,缺少新课程开发,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难以凸显网媒专业的创新性与融合性要求。

面对日新月异的传媒生态,高校首先要明确建设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行业新面貌、新概念融入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致力于建设优质“金课”。在课程设置上创新教学模式,例如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从而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很多高校基础课程建设中缺少“课赛融合”的教学实施方法与相关课程,缺乏优秀课程案例,也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投入到新课程开发中,学生一方面很少主动关注相关赛事,个人实践能力无法得到锻炼,这将会导致教育成果与行业需求脱节,直接影响就业率。

(三)教学方法陈旧,硬件设施滞后

新媒体专业相较于其他文科专业,具备应用性与时效性较强的特征,高校应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在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发展下做到与时俱进,及时革新课程体系与课堂模式。经了解,大部分院校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模式,并未建设新媒体工作室、融媒体中心等可供学生参与实践的学习基地;传统的理论式课堂教学,会使学生在繁杂的理论知识面前丧失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学方法总体缺乏逻辑性与系统性。部分高校可供学生学习后期制作方面的多媒体教室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条件有限。例如一些学校机房存在设备陈旧、软件版本过低、系统无法及时更新等问题,并且难以实现每个学生一台实训机器,大多是几个人一小组在课堂中使用一台设备,这会使学生缺乏实践性课程的针对性训练,课堂外很少接触到,难以实现学以致用,想要做到深度融合教学还需进一步投入建设。

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赛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一)探索“课赛融合”的新课程体系

我国新媒体产业当前正处于迅速扩大、整合阶段,其产业规模与技术革新增加了融合型新闻人才的需求。在大环境影响下,各大高校要响应国家政策把教育重点放到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成果上,以便于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由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成立的时间较短,课程建设尚处于不够成熟、逐渐摸索的阶段,而新媒体媒介生态格局已发生深远变化,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网媒专业学生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技能以满足行业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进一步深化。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课程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包括课程与比赛之间的关联程度、二者结合的必要性以及难易程度等方面。“课赛融合”是随着产教深入融合需求和各项技能大赛的发展被广泛认可的教学理念,“课”即学校课程与教学体系,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也要兼顾岗位需求,根据学生的参赛需求融入相关知识。“赛”即校级、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五级技能大赛[2]。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可参加的比赛类别众多,分别有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高校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以各级大赛为纽带,从竞赛的准备、培训、参赛到评奖环节等,需要进一步制定出合理的培养计划,融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参加竞赛能够检验教学质量,更能衡量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课赛结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方法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赛融合”的开展可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将课程设计逐渐延伸到专业课程中;积极创建校级、省级多方赛事;将比赛项目融入到培养方案、比赛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比赛内容融入课程之中等等。在培养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大赛流程与评奖作品,学院可以不定期组织开展学术讲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比赛作品的指导,及时了解行业趋势,共同进步。将方案具体落实到学生可参加的本专业竞赛上,包括开展参赛征集、调查问卷等相关活动调动大家积极性,及时了解学生比赛意向,所有参赛项目由学院商讨决定方可统一参赛。

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依托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师的角色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教师要把控整个教学进度,课堂上融入大量竞赛的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加深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更为全面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实践操作能力。此外,教师要进一步做好对学习资源库的创建与完善、知识点凝练,针对不同课程,采用情景式教学、翻转课堂、小组竞赛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对“课赛融合”的推动作用。这种新兴的竞赛课堂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学科竞赛与课程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以赛促学才能将“课赛融合”的效果最大化。

(三)以专业竞赛为动力,革新课程考评方式

合理设置考核方式能明确培养目标,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约束自身,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大幅提升学习效率,促进人才培养的目的。大多数院校的专业课程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最终成绩为“30%的平时成绩+70% 的期末成绩”,出勤率与课堂问答情况是大部分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这种固定与单一的考核形式难以检验学习效果。为了使平时成绩的判定更为客观,可将参赛情况、等级、奖项纳入考评,课后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相结合等形式。多样化的评价能让教师及时调节课程内容和方法,锻炼学生的新媒体技能。将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比赛中的新技术、新视野、新热点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借鉴专业比赛训练模式实践教学内容,构建课程实施全过程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根据阶段性的反馈来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因此,考评方式的革新是推进“课赛融合”模式的重要环节。此外,针对学生学期结课情况,还可以邀请新媒体行业专家或企业家参加座谈,进行比赛点评、开展竞赛经验分享会等创新模式,增强专业性与趣味性。

(四)改善教学条件,建设产学研实践基地

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重心,以产学研深度合作为依托,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科研、教育和生产为一体的产学研实践基地[3]。该基地将结合网媒专业特色与学校优势,建设新媒体项目实施规划、文案策划、素材采集、内容编辑、可视化数据分析的教学实践基地。该基地不仅在课堂中开放使用,在课后也可以按时段向各专业开放展览,不仅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同时也能对外展现新媒体的特色与优势,提升专业知名度。新媒体工作室的建立有助于全景式展现新媒体工作流程,对于内容创作与理念创新方面都能作为很好的教学案例。

在授课方式上采取直播式教学,建设新媒体仿真实验室、开通数据库、云计算等,以可视化的方式增强学生现场体验感,让学生了解到新媒体前沿技术的同时,对未来就业前景、岗位职责与部门分工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新媒体内容生产是核心竞争力,通过开通学院官方微信、微博、小程序等平台的实训运营专区,让学生组建团队分工运营官方账号或个人账号,打造真实企业环境下业务流程,将其环节纳入平时考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如今企业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关赛事的获奖成为学生扩大就业面的金钥匙。将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具体措施,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建设的重要目标。“深化产教融合”则要求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示范性教学活动,在课程建设中吸取经验,让校企双方在工作协同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同时还需要企业导师在专业课程上做出指引,与网络新媒体专业教师、学生一同进行专业项目实训,依靠产学研实训基地,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五)加强双师型教育,提升学生竞赛意识

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是由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到教学工作中,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新媒体业态的发展并不十分了解。为推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改革,则需要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青年教师发展,由资深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发挥教书育人精神。学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比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实战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激发学生竞赛意识的作用,主动带领学生了解行业动态与前沿知识,师生之间做到相互协作配合,并结合5G、云计算、VR 技术等实现学习资源共享,让大家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检索到最新专业知识,避免与就业市场产生脱节。同时,高校应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定期组织安排教师培训,主动参与调研,及时接收反馈并作出调整,也要了解学生对新课程体系的适应度与满意度,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等。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媒介融合的快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课程建设应与时俱进。为加快教学革新速度,适应信息技术与媒介融合的飞速发展以及网媒专业就业岗位需求,如何推进课赛融合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满足岗位需求,成为目前网媒专业面临的问题。“课赛融合”模式的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竞赛能力,强调学科理论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能够适应新媒体行业发展需求,是未来高等院校的发展大趋势。

猜你喜欢

课赛课程体系融合
“岗课赛证”融通在职业本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