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朋辈教育视域下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效能的路径探索
2023-11-15何宣慧
何宣慧
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一、朋辈教育概念
高校朋辈教育指的是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具有相同背景或者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分享经验、知识、观念或者技能,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1]朋辈教育的影响古已有之,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先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傅玄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同辈教育的积极作用在古代就已被关注,只是尚未被明确定义。
英国约瑟夫·兰喀斯特和安德鲁·贝尔为应对工业革命时期教育资源稀缺的困境,创建的“兰喀斯特—贝尔制”,又称“导生制”,即选拔高年段或优秀的同龄学生担任教师的助手,学生丰富自身经验学识后,通过分享交流的方式传递给其他学员,减轻教师教学管理压力,进一步促进知识文化的传授。此为同辈教育在国外的初步应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同辈教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咨询、预防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教育、自我成长、人际关系、社会实践、职业规划等领域。在我国,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单一的学生管理模式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当前的学生群体和校园形势。如今,朋辈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在国内高校得到诸多探索和应用。
二、朋辈教育的独特优势
朋辈教育以学生群体为主,和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相比,具有平等性、自发性、互动性等特点,是具有高度感染力和融合力的隐性教育力量。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善自我教育功能
教育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缺乏自我觉醒的教育活动是一潭死水,是教育者自我感动的独角戏。
孔子在《论语·里仁》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提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强调品德修养的提升需要依靠“自得”。因此,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回归到教育对象本身,尊重其主人翁地位,引导并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朋辈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鲜明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朋辈教育者可以是班级助理、心理辅导员、朋辈调解员、朋辈兴趣小组、社团群体等等。朋辈群体年龄相近,爱好和成长背景相似,日常学习生活接触较为紧密,相互交流更易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在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下展开朋辈教育活动,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主体被尊重、被聆听,能促使学生以优秀同伴为参照物,发现自身不足,取长补短,校正人生观及价值取向,自发性进行自我教育。
(二)辅助辅导员管理,拓宽“由点到面”的管理视角
辅导员担任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繁杂工作,常规的管理方式并不能有效把控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尚存在着管理盲区。
由于身份角色、生活阅历、教育背景的不同,辅导员与学生总是存在若有若无的“距离感”。一方面,学生对教师存在敬畏心理,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是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上位,具有权威性。据相关研究表明,除了少部分班干、党员、积极活跃的学生会主动和辅导员沟通交流,80%的学生大学期间几乎不会和辅导员产生过多的接触和交集。另一方面,辅导员任务繁重,常常身兼数职,难以深入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活动。朋辈教育的群体来自同龄人,彼此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自然生成的。并且相互的沟通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突破了课堂教育的固定场所,彼此有着相似的困惑和交流语境。因此,大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倾向于向亲近可信任的同伴倾诉并寻求帮助,相较父母和老师,同辈间的建议和劝导显得更易于接纳。弥补了辅导员“一对多”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帮助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活动状态,拓宽了“由点到面”的学生事务管理视域。
(三)构建同伴关系,塑造榜样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主体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对象(榜样)的行为,形成某种认知表象,将信息加工后指导自己的行为。
简言之,朋辈辅导员是选择与群体年龄相仿的人,作为群体的榜样,他们的行为能够在无形之中成为同辈群体的观察与模仿对象,这样便能够实现对同辈的良好教育,促使同辈群体产生良好的行为。[2]良好的榜样示范能给学生群体带来深刻直接的触动,如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学霸考研宿舍”等新闻。朋辈教育群体通常选拔学习优异、品德端正、积极热心、善于沟通的学生构成。对班上存在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困难的同学及时关注,以自身的经验和擅长方向针对同辈教育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一些家庭关系紧张、性格孤僻的同学,应及时让善于沟通、积极乐观的学生多与之谈心交流,疏解低落情绪,转变心态。朋辈教育蕴含的榜样力量对学生群体的影响是积极生动的,它来自群体自身,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和示范性,通过个体的榜样行为带动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同伴间互助互爱的交往方式也进一步构建了融洽的集体氛围。
(四)疏导学生不良情绪,预防心理危机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其中涉及自残行为的比例高达15%。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重点关注的方向。
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原生家庭氛围、恋爱心理危机、人际关系不和等。家庭方面,部分学生原生家庭氛围存在缺陷,父母争吵、感情不和、离异重组家庭导致亲子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学生心理成长,这类学生长期存在抑郁悲观情绪。恋爱方面,大学生初入象牙塔,心智较为稚嫩,尚未建立健全独立的恋爱观。人际关系方面,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难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不善换位思考的情况。同伴间出现摩擦矛盾,未能妥善处理,往往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学习的情绪。虽然有的学生存在抑郁症状,但出于对退学和被异样眼光歧视的担忧,他们很少向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同辈群体在平等的交流中以强烈的共情心理获得对方的信任,他们善于倾听,能及时给予反馈和安慰。因此,在预防学生心理危机方面,同辈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三、朋辈教育优化学生管理效能的路径探索
朋辈辅导是指朋辈教育者接受招募培训后深入到学生中开展教育活动,运用所学服务同学的教育过程,并形成滚雪球效应。[3]探索切实可行的朋辈教育育人路径,对优化学生事务管理效能具有积极意义。
(一)重视朋辈教育群体的选拔和培训
合理选拔和培训朋辈教育群体对推进学生事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具有积极助力。因此,在选拔朋辈教育群体时应注重几个方面。
首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度的责任心,想要发挥朋辈主体自身的能量对周围的同学产生积极影响,朋辈教育者在道德修养上就要有高度的自律性,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到以人格魅力服人。其次,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朋辈教育者在辅助学生事务管理方面起着上通下达,左右协调的作用,要及时发现同伴产生的各类困难和心理问题并积极给予反馈。最后,同辈教育者学习优异,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也是考查的重要因素,成绩优异表明学生学习态度、生活习惯较好,能快速接收新知识,朋辈教育者虽然是非专业的教育群体,但在处理同伴心理危机、学习困惑、人际交往时仍需要掌握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另一方面,针对朋辈教育的选拔还可以组建专门的评审机构,聘请相关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教师和学生事务管理专家担任,使朋辈教育的队伍更专业化、合理化。
朋辈教育根据不同的角色职责可以采取短期统一培训和差异化培训两种方式,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学习、沟通技巧与方法、“心理培训沙龙”、预防网络游戏成瘾、职业人生规划讲座等,全面提升朋辈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二)健全朋辈教育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朋辈教育管理制度,是保障朋辈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石。作为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程序,朋辈教育需要领导层面重视并推动相关制度的健全与实施。首先,建立专门的教育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部门及相关人员职责分工,确定朋辈教育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原则,制定朋辈教育的工作机制和规范,统一朋辈教育的标准;其次,建立朋辈教育的考核与培训机制,定期对朋辈教育工作者进行评估,组织专业培训,邀请德育专家、心理健康咨询专家或相关行业人才为学生提供相关培训,不断提高朋辈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再次,建立朋辈教育的激励机制,将朋辈教育工作业绩表现纳入学生评优评奖加分项,表现优异者可推荐项目实习机会,以切实可行的激励方式推动朋辈教育蓬勃开展,激励更多优秀学生积极参与朋辈教育工作;最后,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朋辈教育工作者的选拔、培训、宣传以及实施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工作过程,实施的效果不仅需要制度的支持,更需要提供资金、场地和物质保障,学校应设置专门的朋辈教育活动场地和支出经费预算,确保朋辈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三)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虽然朋辈教育对常规的学生事务管理提供了积极助力,但并不意味着朋辈教育可以脱离辅导员的管理,辅导员在朋辈教育工作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掌舵人角色。
朋辈教育者群体是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的优秀学生构成,相较同龄人心智更加成熟,综合素质较为全面,但面对复杂情境的危机处理能力尚缺乏经验。因此,辅导员应及时制定工作计划,促使朋辈教育发挥更好的育人作用。一方面,建立朋辈教育记录档案,对每位朋辈教育者负责的主要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工作职责,及时发现朋辈教育中的问题,通过教研活动分析,总结经验。另一方面,不定期与朋辈教育者沟通,了解朋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成效,如朋辈工作者与同伴沟通时是否欠缺方式方法,触及同伴的自尊心或泄露个人隐私等情况都会导致工作难以开展,对朋辈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校正,取得良好成效的同学给予正面鼓励。此外,辅导员也不能脱离学生群体,将学生管理事宜全权交由朋辈工作者,还应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对朋辈教育者的看法,收集可行合理的建议,调整朋辈教育工作机制,调动各方育人力量,主动和外校开展朋辈教育交流活动,借鉴经验,开展学术论坛、活动讲座,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四)重视朋辈教育者的职业化发展
针对朋辈教育者存在的优势和潜力,高校应制定朋辈教育者职业发展计划,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朋辈教育群体的职业化发展。
部分高校选拔希望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相关职业的学生担任朋辈教育者,使其在帮助同龄人的同时锻炼职业技能,具体包括制定朋辈教育者职业发展计划,提供付费培训、实习项目及其他学习锻炼机会,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4]朋辈教育者的职业化发展,对学生而言,培育了综合素养及职业能力,能尽早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于学校而言,不仅提升了朋辈教育群体的专业服务水平,为学生管理事务提质增效,还进一步加深了产教融合的衔接度,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根据朋辈教育者群体的服务时间和表现发放朋辈辅导员证明,学校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引进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组织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如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劳动关系协调员等考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资质支撑。此外,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经验,提供职业发展思路,聘请就业指导专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引方向,同时,加深学校、政府、企业的信息联通,为朋辈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四、结语
朋辈教育具有显著的平等性、互动性、即时性特点,是填补传统学生事务管理盲区的有效途径。朋辈教育不仅可以优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还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科学有效的朋辈教育育人路径对全方位、多维度提升高校育人实效具有积极意义。朋辈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流程,不仅需要学校管理层由上至下推动实施,同时需要朋辈教育者、辅导员群体、社会的协同配合,才能真正发挥朋辈教育独特的育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