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23-11-15

山西青年 2023年19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体系

高 洁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6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协调发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育人作用。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在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对于高校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其后期工作生活的能力提升,并为大学生教育带来全新思路。激活大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为其日后的发展带来全新思路。

现阶段,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多数高校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于重点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1]。而多数高校往往在大学生发生心理问题后,才会对其进行教育,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没有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做好充足准备,对于大学生心理综合素质的发育,及心理潜能的激活几乎没有关注。而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兴模式,能够有效适应大学生的现状和心理问题,从而应用多角度,多方面协调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心理,构建美好人生。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观念较为传统

现阶段,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多数存在教学观念较为陈旧及传统的现象。心理学教师仍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关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降低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减弱,降低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缺乏有效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活动频次较少。同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教育目标,基本都按照课程大纲的需求进行制定,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化情况,因此不适用于全体学生。无法基于学生实际的心理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学辅导,因此达不到较好的效果。无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缺乏创新型教育模式的构建,继而无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减弱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较为单一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单一,及教育内容设置的局限性较大的缺点。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单一性和内容的重复性,导致实际教学中仍采取理论知识传授,以及心理知识辅导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作用。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较为重视学生个体的心理辅导与帮助。部分高校也投入了较多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去重视该方面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却没有实际改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的单一性和结构局限性[2]。这是由于现阶段各高校仍没有意识到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中的关键性,从而无法充分开发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个人潜能。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应有效结合积极心理学辅助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综合成长,全面发育,使其成为我国社会未来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缺乏科学性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程评价措施上。课程评价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途径,且传统心理学评价体系,重视检查大学生内心的不健康因素。主要的教学作用和评价体系,是在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重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果,但却缺乏对学生消极心理和悲观心理的预疗防护[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体系,应结合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制定,从而要以学生实际的课程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之间协调进行评价。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育,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评价较为缺乏。且无法基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长远规划,以及个人潜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缺乏了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客观性,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下降。

(四)缺乏对学生的积极引导

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心理教育以及耐心引导。而现阶段,各高校在大一学生入学后,校方往往就会安排心理教育。但多数情况下,往往都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会让他们去寻求心理辅导及心理咨询的帮助。而在其他学年,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安排。因此,只是单纯引导学生去进行自我心理检查,而没有逐步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没有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方式,也无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积极心理学应用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相关策略

(一)构建积极心理学课程教育观念

积极心理学突破了在传统心理学教育上的研究方向,并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等层面,最大程度彰显学生个体的幸福感及美好,使学生明确实现自我创造价值的过程。积极心理学的有效应用,可以引导学生有效挖掘个人潜能,激发个人活力,促进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升,积极探索健康成长的相关方式,保证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和未来规划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也符合当前社会及未来社会发展,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基于此,高校心理学教师需要结合高校层面的力量,有效创新改良教学观念。并推广以积极心理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的成长发育和心理健康培养、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注入新鲜元素,努力培养学生激活个人潜能。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还要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意义,要求教师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角度出发,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品质,转变传统的观念,有效掌握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去关注自我成长以及思想品质进步,使学生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展现个人价值。促进心理成长以及健康发展,提高个人幸福指数。最终为大学生培养完善、健全、科学的人格观念和价值观念、行为观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4]。

(二)构建多样化的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教育目标,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服务的,要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美好感,使其强化心理健康程度,减轻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积极心理学能够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校方应积极引导教师,采取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可以将其分解为由总目标引导,继而分层次的教育目标,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均衡针对来自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与不同情况的大学生心理发育特征教育,以及其实际需求的心理需要和相关差异性。例如,针对已经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常规的心理预防,向其传授讲解心理保健知识。进而有效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激活学生个人潜能。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某个人。不要等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后再进行教育,要做好提前教育和预习教育。且要结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特征,帮助学生掌握心理教育和心理调节的相关能力,使其适应心理健康的积极品质。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需要与学生实际的心理发育特点互相吻合,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合实际构建完善的教学内容

积极心理学观念,倡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态度,有效转变自身的认知习惯,从而充分激活潜能,并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制定,应结合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以及实际倡导的意义出发。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较为单一,且理论知识的占比较多,所以多数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气氛,无法提高学习精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鉴此,心理学教师需要有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为学生构建积极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强化课堂教育的乐趣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间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提升。

教师需要注重融入案例进行教学,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从案例证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作用和积极价值。并发现在理论教学知识中存在的优点,在进行人际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例如性格平和、个性独特、工作学习具备灵活性的特点等等,从而在多方面多角度着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中,积极改良心理因素,构建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四)构建积极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评价体系。其中较为关键的是教学评估体系,由于传统的心理学评价体系,重视对于学生不健康心理因素的检查,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在发现学生具有心理问题后,或检测出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时,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变得较差。因此,高校心理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际的教学角度,以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意义作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发展为目标,并应用乐观量表或积极量表等方式,科学完善地评估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状况。并由心理问题教育转变为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组织管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层次分明的综合评估。从而构建完善统一,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个人情况,全面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相关价值观、行为观等因素,评判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等等。从而针对大学生消极心理进行及时预防,减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全面了解大学生所具备的积极健康人格。激发学生潜在的个人能力和内在的心理健康潜质,不断促进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发挥实际的教学作用。

(五)构建丰富的课堂教学氛围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学教师及高校学生的事情,也需要教育部门及全社会共同提高重视,帮助心理学教师,有效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个人成长发育的同时,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及完善人格。例如,高校教师可结合学校层面、学生层面、个人层面等方面,借助社会各界的帮助,在多方协调努力下,强化优良校风、校纪、学风、班级文化、社团文化、网络文化等多方面的构建,全面推动高校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构建全方位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境,从而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乐观生活的健康思想。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树立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并应用自身不懈的努力,积极探索未来发展,制定人生规划,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5]。

综上所述,在积极心理学引导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需要重视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构建强大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使其时刻保持乐观、健康、积极的个人心态,激发个人潜能,培养健全人格。教师也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合理融入积极心理学教学观念,并转变单一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培养体系,构建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教学体系,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心理学教师可结合德育工作,教师工作总结、文化教育的多方面协调作用,将其合并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从而有效强化大学生提升品质修养及综合文化水平。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遵纪守法的优秀学生,为未来的工作生活及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体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