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时代下的《公共通识》课程学习策略与分析

2023-11-15郑兰松

山西青年 2023年19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课堂

郑兰松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公共通识》课程是面对全校各阶段各专业,由学生自主必修的课程,是以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教育为核心的综合性素质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开展《公共通识》课程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文理渗透,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学生社会面适应能力。

慕课作为一种通过网络让大众在线学习的开放课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有本质区别。慕课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它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都有革新。一是慕课整合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形成多元化、丰富的课程资源;二是慕课突破传统课程时空限制,依托网络,学习者即可学到各高校开放课程[2];三是慕课课程受众面广,可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学习需求。现在有许多高校都在开展慕课教学,探索公共通识课与慕课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一、慕课时代下的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交流、协作的教学理念

信息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在校期间的学习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和发展。公开课的倡导与普及是对新形势下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强大补充。但是传统的通识课多以大班教学,教学形式单一,模式固化缺乏跨界融合,知识更新速度慢。对此大学生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交流表达和合作协作的能力,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展开交流、协作就是慕课的学习文化理念,这更应成为课程改革创新的理念,让学生在个体学习、讨论交流和团队学习中,深刻理解新时代在学习、辨析、借鉴、融合和创新中形成新思想,在人生的道路中不断成长。

(二)科学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

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较多的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内容清晰化、形象化、丰富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建立一种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以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然而这种教学模式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慕课时代的到来,可以让学生享受世界最优质的课程资源,扩展时空理念,学生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和互动,老师可能变得不那么重要,改变了过去教师以“讲”向“导”的转变,学生以“听”向“学”的转变,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探索的新方向,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借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三)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优势互补

我国当前的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性不大,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慕课教学仅仅作为一种参考。汤敏先生是第一个将慕课引入中国的,是慕课的推广者、探索者,借鉴了很多国外优秀的教学模式,他指出美国一些高校学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修学分,我国教育不能完全依赖于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但可以借鉴,将课程建立成线上线下两条线,在线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平台,在线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突破时空空间限制,教育从课内转向课外,教师由幕前转向幕后,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活动,更要注重对教育信息内容的加工与整理,在两课堂的共同努力下推进课程教育的高效性。

二、慕课时代下课程改革的创新

慕课注重建立“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实现了网络信息技术的“课内化应用”,增添了课堂的深度和厚度,整个过程围绕学生的认知体系来建构,值得课程改革创新借鉴。

(一)慕课下制作精细化的“微课”资源

慕课最大的特色就是精细的课程资源,这也是网络化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在课程在线教学的建设中,教师就要结合多方的力量与资源制作微课资源。

一是微课资源的多渠道化,在校内形成微课制作团队,借鉴国外名家、名师的精彩视频资源,结合本校文化、学生特点对收集到的大量资源进行整合,以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的微课视频;二是微课资源要走在学生的前面,超越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的思想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这才是微课资源的价值所在;三是形式要短小精悍,将内容聚焦在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学生的疑惑点上,时间最好控制在5 分钟内,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视听疲劳,以调动学生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四是情景的塑造,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生活现象构建情景,以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更真实、接近实际,促进学生融入其中努力思考,从而实现学生认知、情感和思想的转变。显然,这样的课程改革,给学生提供了轻松、自由、平等的交流环境,放松了课堂上的紧张感,将学生的真实情感、想法释放出来,更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化引导和教育的针对性。[3]

(二)慕课下创建学习共同体

慕课时代就是要实现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组建一个全新的学习共同体,既能实现个体学习,又能促进相互之间的协作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共同体就是将专家、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团队,借助网络载体实现助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那么,教师就要首先放下“说教者”的身份,主动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共同学习、思考、辨析和提高。例如,20 多年的发展使得某平台拥有了两三千万的学生数据、大量的师资队伍,他们将课程放在网上进行线上直播,从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虽然老师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但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在一起,最大程度使学生受益。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以使资源最大化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三)慕课下运行交互式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就是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建立的,教师需要根据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尽可能使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化。运行交互式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习者针对学习内容而展开的交流,主要形式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交互。在慕课中设计出教室、座位、小组和班长,在网络上搭建交互平台,创建“心灵对话”“问题辨析”“热点新闻点评”等栏目,每天或每周对话题进行讨论分析,以“兵教兵”的形式将学习中的力量发挥出来。在哈佛与麻省理工学院组成的慕课平台上,每授课10 分钟就会有一个相关论坛,任何问题和观点都可以挂在论坛上,平均23分钟后,就会有人回应你的观点或问题。通过学生的点击,网络还会自动将问得好、答得好、点击率高的帖子置顶,最大限度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课程学习就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在促进学生学习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三、慕课改革下监督评价机制

(一)课程中树立大数据观念

通识课程所传授的是基本知识,其关注的是大学生基础性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非专业”和“非职业”的。传统的通识课程缺乏一定的数据分析,使得课程教育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说服力,难免让人质疑。慕课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还建有论坛、博客和社会网络等交流平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会记录下来,从而留下很多有价值的数据,经过全面、具体、科学的分析与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进行借鉴。老师利用学生留下的大量数据来分析、评估学生的学情,以使课程的学习更具个性化。

(二)慕课下数据分析和评价反馈

当前大数据理念下,课程的教育需要切实的数据分析以掌握学情和教学效果。慕课背景下的课程学习都需要依托网络平台,这就需要对其中产生的一些数据进行统计,为评价提供一定的数理依据。慕课参与的人数虽然很多,但是什么时候登录、听了多少分钟的课、答错了多少题,计算机都会给予记录并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学习者的强项是什么,弱项是什么,应该进行哪方面的练习,慕课的后台分析对这些问题都会做出反馈。[4]此外,计算机还会进行横向分析,对“一个题目多少人答对了,多少人答错了”这样的问题都会及时反馈给教师,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就通过慕课上的“机器学习”,从后台数据中发现有2000 人犯了同样错误,于是他利用群发的方式对这2000 人开了个“小灶”,进行了及时的纠正指导。

(三)慕课下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慕课下的课程学习,也需要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网络教学的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工作量考核、学生评价制度。具体而言,通过网络要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批阅作业的情况、网上与学生互动的情况,从而对教师有一个整体的考量;通过网络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作业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考量,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评价。综合性通识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综合的知识体系。因此,通识教育的课程要体现多个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教授给学生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中提到的随堂考试,与以往的管理制度不同,这个制度采用了“网络游戏”的方式,将试题以通关的形式进行一次次的升级,老师要求学生达到某一个级别,学生必须答对其中的问题,满10 分过关。这样的管理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语

现在,慕课已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课程的学习改革提供了方向,但是想充分完成一项课堂教学任务还需要课堂结构的设计、内容的把握、气氛的调动、思维的激发等多方面的支持。[5]科学的组织也是艺术的表述,综合能力的体现。总之,慕课更注重学生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借用了信息技术中的优势,为课程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了“众人可以同时发言、倾听或回应”的功能,攻克了以往“电视课堂”“多媒体课堂”上的局限性和弊端,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形式,大范围建立了探究、谈论、参与式的学习方法。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通识少年“种”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