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际化水平提升路径探究
——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
2023-11-15曹睿
曹 睿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2020 年6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把教育国际化摆在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强调推动实现教育对外开放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1]。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各高校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新路径,力求进一步扩大自身在国际高等教育中的影响力,为学校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提供新助力。
一、高校国际化现状
(一)对外交流不断扩展,合作办学成为新着力点
对外友好关系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国际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我国高校在拓展海外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都有各自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由于地缘优势,与韩国的高校合作数量多、关系较为紧密。例如,与韩国大林大学、大邱大学、湖西大学、瑞逸大学、亚洲大学等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韩国建国大学合作设立环境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学校逐步扩大与格鲁吉亚、俄罗斯等国高校的合作。例如,2021 年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国立大学、格鲁吉亚工业大学建立友好关系,2022 年与俄罗斯库兹巴斯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国立食品大学签署友好合作协议。此外,2022 年与西印度大学举行合作视频会议,探讨建立有关学科博士生联合培养、师生交流以及短期学习项目,标志着学校开辟与对外友好关系的新领域。
在拓展对外友好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双方可以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合作研究、建立国际科研或实验合作平台等,其中两校合作交流更为深入的方式是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引进外方的先进教学师资、课程等资源,使中国师生不出国门便可以接触到世界先进教育资源[2]。山东理工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包括,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合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建国大学合作的环境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山东理工大学正在探索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建立合作办学机构,双方前期共同成立了中英智能农业联合研究中心,申报了农业工程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拥有扎实的合作基础和优势。
(二)师生公派出国项目更加丰富,保障措施逐渐完善
按照资助资金来源,高校师生公派出国项目可分为国家公派、省政府公派和学校公派。国家公派主要是指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项目,这类项目的特点是资助力度较大,且资助费用是以每月发放到银行卡的方式发放到个人,无需提前借款、准备发票、回国报销,程序相对简单。国家公派资助高校教师出国访学和研究的项目包括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等,资助高校师生出国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项目包括“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韩国互换奖学金”“俄罗斯互换奖学金”等,另有一类资助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项目。省政府资助公派出国的项目,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是指山东省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包括省校联合培养出国项目和外事干部公派出国项目,出国项目时间可选择半年或一年,资助额度分别为5 万元和10 万元。学校公派是指学校经费资助师生出国的项目,山东理工大学人力资源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均有专项经费资助教师出国研修或访学,项目主要包括海外访学计划和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国际交流合作处为出国学习的学生也设立了资助制度。
为给师生公派出国留学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2017 年,山东理工大学修订了《山东理工大学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办法》《山东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内外访学计划实施办法》,对教师海外访学的进修类别、人数、程序、回国考核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提高了教职工出国进修的积极性;2018 年,学校出台《山东理工大学本科生出国交流管理与资助暂行规定》《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出国(境)资助与管理暂行办法》,对出国交流学生的选派流程、出国责任与义务、学分与学籍管理、资助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给学生提供了经费支持。
近年来,山东理工大学在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上取得了新突破。2022 年,山东理工大学积极申报并成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三个项目资助,2023 年获批“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丰富了师生出国项目的类型,增加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对山东理工大学公派出国留学的资助和支持力度。其中,“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支持学校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每年派出4 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 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 名访问学者赴国外深造,“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学校外国语学院每年派出2 名访问学者赴国外深造、1 名师生赴国外攻读博士研究生,“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支持学校每年派出2 名访问学者赴国外深造,“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支持学校生命科学学院每年派出4 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4 名访问学者赴国外深造,实现学校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上的飞跃。
(三)国际科研合作领域趋向深入,平台不断完善优化
高校师生进行国际科研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因公临时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友好学校等与国外高校进行交流,或在校内举办国际会议,邀请国外高校专家做会议报告或短期来访交流;第二种是申报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进行学术合作[3];第三种是通过与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后,在双方框架协议的基础上,深入、细化合作内容,建立科研或实验合作平台,实现较深层次的合作。2022 年,山东理工大学的教师成功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可用于新冠病毒凝血检测的微流体器件制造技术”项目、“国际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基于动态代谢组学技术的生物丁醇代谢调控机理研究”等国际科研合作项目;2022 年,学校举办了“生物合成与转化国际会议”“偏微分方程理论与计算国际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2022 年,学校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合作,建立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国际联合实验室”。学校国际科研合作覆盖的学科领域不断扩大,平台不断完善。
(四)师生短期出国交流频次回暖,积极性日益高涨
近阶段,师生出国交流的积极性逐渐高涨。2023 年上半年,山东理工大学教师短期出国共计7 批次,主要为合作科研,集中在南非、韩国、日本等国家。学校组织了学生暑假短期出国交流团,赴爱尔兰、俄罗斯等友好学校进行课程学习,学生参与人数不断增加。
二、高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出国仍受经济条件影响,资助力度仍有欠缺
高校师生出国既是衡量师生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增强师生国际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师生出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费用较高,往返机票、国外住宿费用、学费、板凳费等给师生出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负担。校级公派出国项目的年度资助在5 万元左右,省级公派出国项目的年度资助在10 万元左右,国家公派项目额度较高,根据国外地区不同资助标准有所差异,能够覆盖教师基本的生活花费,但竞争较为激烈。对于学生而言,尽管学校出台了相关资助政策,但仍无法覆盖学生所需的大量费用。
(二)国际化与学科人才教学工作融合度仍不充分
目前,高校国际化存在“为国际化”而“国际化”的问题,尚未形成国际化与学科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大外事格局。当国际化工作融入学校重点工作的各个方面时,国际化相关工作积极“顺势而为”,为学校重点工作牵线搭桥、助力加瓦,开创了国际化与其他工作之间能够更好地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4]。
(三)中外高校资源结合程度仍不够深入
目前,在高校与国外建立的友好高校中,仍存在很多“静态关系”,即建立友好学校以后,开展的实质交流合作项目不够多,师生互访不够频繁。长此以往,双方合作接近停滞。这种关系仅仅具有合作的象征意义,实际价值并不大,资源整合程度不够深入。
三、高校国际化工作新路径探索
(一)加强顶层设计[5],增加国际化在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中的比重
国际化是高校走出国门,引进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高校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力争有所突破。一是加入国际化联盟。例如,西安交通大学于2015 年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这是联结海内外高校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6],为有志于进行“丝绸之路”国际合作的高校提供了优质国际交流合作途径。二是学校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或教育国际化领导小组定期组织讲座、读书会等活动,邀请国际化程度高的高校国际化工作负责人、国家或省、市教育外事部门的负责人作报告,提升学校师生的国际化意识。三是建立荣誉体系,授予当年国际化工作优秀的单位荣誉称号或给予表彰,以评促建,激励更多部门和学院加大国际化工作力度。四是加强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学校2021 年派出1人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挂职,应积极利用此宝贵机会,密切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沟通,了解项目在申报、执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加强项目申报指导和过程监督,加大学校师生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国家公派留学在学校的影响力。
(二)强化师生国际化意识,将国际化意识植根基层师生群体
“先富带动后富”[7]是改革开放后促进中国经济取得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在国际化程度需要逐步提高的高校,也可以运用“先国际化带动后国际化”的战略。留学归国教师、参与学生交流项目回国学生是国际化方面的“专家”,即“国际化先驱”,学校根据国际化发展需要提供平台,举办讲座、交流会等活动,使这部分有国际化经历的师生站上讲台、分享经历和经验,扩大国际化影响力,带动更多有国际化留学想法的师生走出国门,迈出“关键一步”。2020 年,山东理工大学举办了“教师海外访学经验分享工作坊”,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公派出国项目申报指导,公派出国访学归来的教师进行了国际论文发表、科研合作、出国手续办理、国外生活体验等心得分享,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师参加公派出国项目的积极性。
(三)扩大对外友好合作高校范围,配备多语种国际化管理人员
通过一所高校在国际版图上友好学校的范围,可以判断出该校国际化战略的广度。英语国家是师生留学的热门目的地。而法语、德语、日语等语种国家,高校师生留学、互访仍有较大潜力可供挖掘。高校国际部门在进行国际化管理人员专业布局时可以注重多语种性,丰富管理人员的语种构成,从而加深对多种语言和文化的了解,逐渐建立与不同语种国家高校的联系,进一步拓展学校国际化版图的广度。
(四)“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合作是大学发展的重要推手和根基,学校应积极利用短期出访机会,校领导亲自带队赴国外访问,对接相关工作,实现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拥有国际化助力;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学校先进师资和教学资源,鼓励各学院与国外合作高校联系,拓展学校国际交流“朋友圈”,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实现国际资源带动国内发展、协同进步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