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3-11-15蒋彩娜

山西青年 2023年19期
关键词:民办产教应用型

蒋彩娜

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联合培养”“半工半读”发展到现在的产教融合,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在各项政策的支持推动下,我国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都积极参与了产教融合项目,通过产教融合改革教学和办学方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的人才。其中,民办高等院校以其灵活的办学模式等优势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产教融合还存在着不少痛点,如高校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文章就以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产教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出破解之路。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需要,而且是职业教育和产业企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1],它不仅是职业院校的创新办学模式,也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教学改革、转型发展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有773 所民办本科院校,在增加地方高等教育供给、提升毛入学率、促进学生就业、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以及进行多元化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等创新办学模式方面,民办高校以其灵活的办学机制等优势成为先行者。很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项目,将企业引进校园,灵活设置贴近市场需求的专业,与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共建产业学院、共建校外实习培训基地等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实用技能,培养了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解决了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问题。例如,广东白云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内已建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一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已与百度、蓝月亮、美的等一千多家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2]。黄河科技学院通过建立校企联盟,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宇通集团、河南投资集团等深度合作,共建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8 个产业学院、产学研创一体化融合平台,探索出了“教育+金融+孵化器+产业链”的新模式。哈尔滨剑桥学院成立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中心,与蔚来汽车、软通等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了实验室,让产教融合在实践环节中落了地。在湖北武汉多个高校落地了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全面落实将鲲鹏、昇腾、欧拉等计算产业自主创新技术融入高校课程等等。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各个民办本科院校也在产教融合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高了学校的名气和竞争力。据悉,目前47 所上市民办高教公司旗下的民办本科院校中,有13 所学校位列2021“金平果”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前100 名。同时就业率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关数据显示,上市民办高教公司旗下部分高校就业率大都在90%以上,不输于部分同地区优质公办院校就业率水平。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在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各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但与之相对应,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标准和教育质量还有待完善和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一)产教融合中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目标不一致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学校以育人培养人才为宗旨。虽然民办院校相比公办院校具有一定的营利性,但它存在的首要目的还是育人,为社会供给高等教育人才,这一天然的异质性让两者融合起来非常困难。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院校希望企业尽量多出钱、出力、出设备、出工作机会,负责运营工作中的各种费用,在学生参与实习项目时多给予津贴。而企业则希望学校为产教融合项目提供更多场地、支持政策、专业教师,从中获得减税、降低用人成本等益处,两方角度和出发点不一样,追求的利益点存在很大的分歧,这些问题多多少少都会影响产教融合项目的开展。现实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很多产教融合项目中,往往学校很积极主动,而企业却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二)产教融合项目落地执行变数大

首先,虽然国家在政策上已经给产教融合做了明确的阐释,也有明确的顶层设计,但有些院校对产教融合理解产生误差,认为产教融合就是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项目推进过程中,还是照搬原来校企合作的思路和方法,在办学模式上并没有创新。比如,院校只是将企业引进学校,企业在学校提供的场地进行办公,但是两者并未进行实质的融合内容。或是进行了实质性的项目合作,因为企业市场化运作,后续投入大盈利小的情况下项目“夭折”的也较多。

其次,在产教融合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企业和院校在管理上或沟通上的偏差,很可能使项目停滞不前。例如,有的学校产教融合共建培训基地的管理上,出现的无领导或者多领导管理使日常工作出现混乱,企业导师和院校教师之间协同工作上的沟通摩擦等问题。还有的院校为了应对政策要求而申请产教融合项目,项目到手后,项目资金被挪作他用等情况,或者有些院校对产教融合的推进没有规划、不够重视,而致使产教融合流于形式。

最后,就是大部分的民办院校应用型研究水平较落后,无法组织起来专业的研发团队,产教融合项目也只能涉及浅层次领域的内容。例如,共建的实训基地也只能培养基础的技术工,而对于企业要求的深层次的应用研究难以推进,比如攻坚行业技术难题等问题。或者即使是有了相应的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及后续的市场化运作也是问题,这些都会使产教融合项目的执行偏离原有的目标。

(三)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力不够

在政策方面,从不缺政府的支持,在宏观层面上为产教融合指明了方向,为产教融合的开展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但产教融合由系统架构走向系统实施,尚需要法律和政策层面的细化与协同[2]。

在学校方面,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办学时间短,缺少财政支持,资源和基础条件有限,往往硬件设施跟得上软件实力不行。比如,缺少相应的师资队伍,自有教师队伍又偏理论型缺少相应的实践性知识结构、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等问题,达不到产教融合对学校师资配备的要求。此外,有些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不清,对产教融合项目的执行和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组织或部门,有的学校教务处主管产教融合项目,有的是二级学院,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归属,这样产教融合就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无法达到产教融合最初的目的。在考核激励上,目前大部分院校缺乏对参与产教融合教师合适的激励措施,致使教师参与产教融合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在企业方面,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最初的目的是降低人才撮合的交易成本,期望能通过产教融合项目长期从学校招聘到合适的技能型人才,但这个过程中,院校专业和企业所需人才是存在偏差的,即使有些院校为企业开设了专门的专业培养所需人才,但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漫长和充满风险的。总体来看企业在产教融合项目上持续投入力度和参与的积极性是不够的。

总而言之,三方在产教融合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合力不足影响产教融合的落地执行,从而达不到产教融合的预期目的。

三、促进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对策

(一)结合自身定位匹配具体产教融合项目,服务区域支柱产业发展

在产教融合项目推进中,可以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在细分专业上与企业对接,总体来说就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3]。因为,民办院校水平各有不同,强项和优势专业也各有不同,各院校要结合自身水平,明确自身定位,利用现有政策,主动出击,抓紧组织一支教师队伍建设专门的产教融合平台。审时度势,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根据本区域主导产业、重点行业、新兴产业等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优化本校专业结构布局,设置市场急需专业,服务区域支柱产业发展。

(二)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产教融合组织体制模式

产教融合必须依靠稳固的互利共赢、资源对接和成果共享机制,对等实现教育端与产业端的利益诉求[3]。而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利益诉求不满足,要提高企业积极性,就要考虑到企业的这些利益诉求,利用民办高校的灵活性,进行机制体制方面的创新,基于参与各方利益诉求,以“共赢”或“双赢”为目标进行组织架构设计,比如学校联合行业、企业创建的产业学院这种形式,让产教融合的各方都参股产业学院,真正参与到产业学院建设管理中,这样各方共同孕育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才能顺利健康成立起来。或者有技术专利的学校可以用专利入股的形式和企业共同创办企业,为企业搭建人力资源桥梁;或者允许研发能力强或者技能型的教师成立工作室,承接企业的项目,实行教师的双岗、双薪、双聘制制度等,不再拘泥固定的融合形式,以灵活的机制建设产教融合。

(三)权力下放,明确产教融合的管理主体

针对产教融合执行过程中无领导或多领导的混乱管理问题,各院校应将权力下放到二级学院,明确其在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学院自主办学的高效运行机制[4]。院校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只要做好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制定政策和制度,设定好目标然后进行监督考核,二级学院具体操作执行相关的政策、制度和目标,比如具体产教融合项目的具体运营管理等。这样才能保证产教融合有明确的管理组织架构,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各个具体项目。

(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产教融合的可持续性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基础。但是院校教师一般缺少实践经验,从企业引进导师又没有教学经验,需要增加教师在职培训或派遣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民办本科院校还可以利用其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从企业或其他外部机构引进一批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实行双岗、双薪、双聘制,既可以在企业工作又能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参与专业建设改革等。这样,产教融合才能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为学校培养一批“双师型”师资力量,让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下去。

(五)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教融合的层次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获得财政支持有限,在科研投入上不太多,应用研究能力有限,只能和企业开展浅层次的合作。这种情况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大力投入科研,提高自身研发能力,这样才能满足企业的技术需求,承接更高层次的产教融合项目,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研发新产品,真正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实现校企“共赢”,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

(六)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提升产教融合的质量

有些院校只注重参与产教融合项目的数量,并不注重产教融合推进过程和最终的成果。要提高产教融合质量,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在两级管理的基础上,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建立起目标管理机制,根据产教融合建设具体推进情况,对二级学院、参与产教融合的教师实行考核,比如借助产教融合开发了多少课程,进行了哪些具体的教学改革、培养了多少学生、有了哪些技术革新等,主要考核产教融合项目是否完成了企业和院校合作时设定的目标、任务,是否真正给院校和企业带来了相应益处、产生正向的社会效应等,根据产教融合具体完成的情况对每一位参与单位、人员进行评价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和本单位的工作绩效考核挂钩,或纳入院校的职称评价体系中,这样才能提高参与产教融合的各方人员、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产教融合的质量。

猜你喜欢

民办产教应用型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