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模式探析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

2023-11-15李香英陈修梅

山西青年 2023年19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应用型

李香英 陈修梅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应用型本科高校采取二级教学单位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应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1]。2014 年5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2]。因此,随着一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因其服务地区经济的人才培养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转向高素质实用技能型培养模式。在地方本科高校中,二级教学单位作为教学管理的承担主体,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3]。

在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转型的过程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衡量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卡尔·罗杰斯在1951 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教学过程的重心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20 世纪中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理念。199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5]。此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逐步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2016 年赵炬明教授提出了“新三中心”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模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6]。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教师发展和课程建设,建立学生学习指导支持系统,匹配相关管理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文化,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7]。基于此,本文从“以学生为中心”视角出发,分析二级教学单位的职能、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模式,以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模式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一、二级教学单位主体职能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推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并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推进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改革过程中,高校教学管理重心逐步下移、权力下放,二级教学单位承担了更多的一线教学管理工作,有利于调动二级教学单位的主观能动性。二级教学单位在实施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更好地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有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8]。

(一)二级教学单位综合考核体系

采用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学校层面统筹制定二级教学单位考评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目标,二级教学单位负责具体落实。学校将该部分权力下放给二级教学单位,不再进行干涉。权力的下放提高了二级教学单位工作自主性,有利于激励二级教学单位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二级教学单位办学活力。二级教学单位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并根据不同专业制定本单位的考核体系,进一步推动学校应用型建设转型升级发展。

(二)二级教学单位院系管理体系

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实际运行中,采用院、系(教研室)二级管理模式,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级教学单位可以结合生源情况、专业特点,依托行业需求,制定富有特色的管理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统筹二级教学单位优势资源、整合专业教师团队,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等相关的教学管理活动,尊重教育规律及人才成长规律,培养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三)二级教学单位人才培养多元机制

二级教学单位开展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以学生为中心”育人理念,建立多元化育人机制,实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二级教学单位通过有效分工协作,建立共性事务和个性事务处置机制,根据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要求,建立健全多元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体系。

(四)二级教学单位管理制度

二级教学单位的管理制度在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级教学单位的管理制度涉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包含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综合测评、学籍管理、毕业实习、毕业证及学位授予审核、就业跟踪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行专业、课程灵活选择政策,实施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改革、开展辅修专业、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等,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和发展的主动权。此外,还应鼓励各专业拓展国际化培养路径,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未来国际竞争力。

二、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级教学单位下设各专业教研室、督导组、教学管理科室、学生管理科室。多部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院的目标管理与各科室管理相互协同,相互促进,逐步提升教学管理的执行力,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管理实效性。

(一)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现状

在总体上,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秉承学校教学管理理念和原则,结合二级单位实际情况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组织管理,承担着上传下达、管理、服务和决策等职能,保障教学工作顺畅进行,具有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作用[4]。

1.科学分工,团队密切协作

二级教学单位在对教学管理工作科学、细致分工的基础上,教学管理人员运用专业的知识、周到的服务,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二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人员根据工作分工既有所侧重,又团结协作。团队协作增加了他们之间对彼此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服务水平的相对稳定。

2.主动沟通,缩短问题周期

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离不开二级教学单位师生的支持和参与,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教学管理人员多数利用线上或线下渠道,开展教学信息收集、教学质量调研、维护教学秩序等。

对学生群体,在直接通过获取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教学管理部门定期通过不同渠道与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和任课老师交流,及时传达、解释跟学生有关的文件要点及注意事项,针对收集的问题,汇总分类后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及时予以解决。对于个别学生个性化的反馈信息,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地与相关部门或教师对接、处理。这些举措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支持。

3.换位思考,落实制度

随着对“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认识逐步深入,多数二级教学单位在细化与学生相关的文件制度方面探索了新的工作方法,形成了新的经验。

例如针对学生转专业问题,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深入了解学生及家长的想法,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开放、自信、包容的态度,接收其他专业的学生加入,并在学生转入后关注学生的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这能够改变学生学非所爱及尽快适应新专业的问题。

针对学生学习渠道、学习课程等的选择余地小及被动选择的问题,二级教学单位组织教研室和相关教师,在学期初对课程主要内容和授课教师情况进行介绍,鼓励任课老师推荐本课程课外优质学习资源和相关课程学习资源,针对拓展资源设计考核、评价以及检验环节,增加课外学习在考核评价中的占比,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凸显的问题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不够牢固,教学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教学管理团队成员欠缺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等。

1.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不够牢固

当前,与学生有关的教学管理工作有以下的特点:管理工作偏多,服务内容较少;管理模式粗放,难以提供大量精细化服务;对学生的需求回应总体及时,但实际工作中缺少个性化的深入解决案例。上述问题主要是由于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人员少、精力和能力受限,难以实施个性化服务。

2.教学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科学规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服务工作,需要对应完善的制度保障。截至目前,多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校层面制定了跟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有关的文件、制度、规范,涵盖了从入学到毕业各个环节。二级教学单位在文件、制度和规范实际贯彻执行过程中,部分制度规范还难以落实到位,既有对制度理解、掌握有偏差的原因,也存在责任意识不到位,还有某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不够,缺少针对学院具体问题的落地、细化措施或办法。

3.教学管理成效不高

由于教学管理工作琐碎、繁杂,多数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人员人手不足,人员变动频繁,缺乏长期、系统的培训,缺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借鉴,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教学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角色不匹配,导致教学管理成效不高。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

针对笔者所在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过充分对二级教学单位管理人员、师生调研访谈,从二级教学单位的战略规划、组织与管理体系、组织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转型方面,提出了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模式优化的路径。

(一)强化战略规划先行

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理念融入二级教学单位战略规划,要先写入学院相关文件,在文件实施过程中,及时对相关教师、学生进行调研、督导和反馈,让“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理念真正落地。

(二)组织与管理机制改革

在“三全育人”的教育背景下,学校需要构建一整套新的生态系统,支撑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例如人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权力适度下放。

(三)组织文化转型

1.转变理念,开启教学管理模式迭代

学院组织教学管理服务的相关人员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学习、宣传,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进一步提高学院师生思想认识[5]。特别是直接负责与学生群体打交道的负责人员,应全面了解学生个体以及所在群体的优缺点,打破对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某种偏见,有针对性地适时进行引导与启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被尊重、被信任的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及时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完善管理机制,保障教学管理工作落实

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二级教学单位结合学院自身情况,梳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基于闭环管理思路,真正探索、建立、完善一套行之有效,适应学院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如与学工队伍的联动制度,班主任、学业导师发展性评价制度、企业教师管理方案,教学管理人员考核激励制度等。

3.关注服务质量,进行教学管理团队建设

教学管理团队建设的主要路径包括:组织教学管理人员通过线上或线下,定期学习文件和制度,探讨与工作的结合点,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讨论,工作中强调责任感,加强敬业精神的培养,注重以老带新,对新接手工作人员加强业务指导,遇到问题主动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兄弟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沟通,这种沟通既可以发现与兄弟学院的差距,快速找到解决之道,节省精力和时间,还能强化部门之间的联系。此外,通过创设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引导教学管理人员调动积极性,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挖掘个人潜能,在工作中实现最大价值,在教学管理团队中找到归属感,自主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来。

4.充分发扬民主,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能

对人的管理是一切管理的核心。单纯依靠教学管理人员,很多事情难以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集中学院内外、社会团体和企业人员的智慧来参与教学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相关联动机制的建立、运作、完善,特别是与学工队伍的联动机制,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1.专业调整

根据教育部指导方针、政策和国家全方位发展需要,对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专业、办学形式、培养效果不好的专业申请停办或改造,聘请或引入专业、企业、行业人士,定期对专业及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价、指导,根据指导意见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推动专业办学不断优化。

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家指导意见、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规律由专业负责人牵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提出具体可行的修订意见,修订意见经论证后写入人才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重构

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之一,就是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鼓励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修订评价反馈机制等,以项目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分析教学效果、结合校院两级督导情况及学生反馈,推选标杆示范课程,不断提高课程建设。

4.教学方法改革

专业课程学习需要通过线上或线下课堂实现,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差异,教师应根据课程所属学科、授课对象、内容特性尽可能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探究式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课程甚至专业有更深入的学习和掌握。

(五)教师发展转型

针对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中青年骨干教师不足、高层次人才和“双师型”教师短缺、教师队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受制于资源约束的现实,学校注重构建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逐步优化教师数量与结构,并把教师培训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将应用型办学定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

四、结语

新发展理念指明了高校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对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二级教学单位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明确目标,积极面对和参与教学管理变革,创新工作机制,化信念为行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