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良性竞争成为孩子进步的阶梯

2023-11-14

家长 2023年25期
关键词:菲菲莉莉解决办法

苏 勇

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在《进化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点。大自然中的生物每时每刻都在优胜劣汰,人类社会更是如此。这一理论在当今社会更加盛行,各种竞争在成人之间造成恐慌和压力,竞争意识在孩子心中也早已深深地扎根,并影响他们的成长。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竞争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必须面对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竞争,人们才更有自信、更珍惜机会和荣誉。因此,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和处理竞争,俨然成为当今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有几个真实案例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案例一

小晨在爷爷的熏陶下从小就爱好棋和纸牌类游戏。爷爷总会在他赢了时奖励他一个一角钱硬币,让他攒起来买糖吃,他玩棋牌类游戏的劲头也因此变得更足了。每次他跟别人玩,爷爷都会问他谁赢得多、玩得好。后来,无论跟谁一起玩,只要是赢了,小晨就会眉开眼笑,越玩越兴奋,反之就会烦躁、发怒、沮丧,有时候输多了、输急眼了,还会一把将棋子搅乱,或者干脆头也不回就走。时间长了,小伙伴们知道他任性、只能赢不想输,都不愿意跟他在一起玩了。

解决办法: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游戏终归是游戏,还是需要以轻松的心态来看待。家长平时不要将输赢的观念灌输在孩子的游戏中,而是应该告诉孩子,凡是游戏总会有赢有输,无关乎荣誉,也不全靠技能。游戏的输赢并不重要,享受游戏的欢乐和趣味才是第一位的。

家长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注意观察、快速判断、大胆决策、勇于承担等品格,让孩子在游戏中灵活应变、以退为进、懂得取舍,从游戏中学会在书本上和其他地方难以学到的东西。如果是四人或以上的游戏,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根据形势和局面,学会与队友结盟、彼此照应、默契配合,而不是一意孤行或急于求成,只有团队赢了才是真正的胜利。

案例二

菲菲和小美是班里画画最好的,每次学校组织绘画比赛,她俩总是一人得第一,另一人得第二,美术老师也常说她俩的画不分伯仲。一次,两人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绘画比赛,排在全县前三名的选手将得到去市里比赛的机会,市级比赛的前五名还能去北京参加全国大赛。菲菲怕小美超过她,于是趁小美赛前上厕所,将她包里的油画棒全都掰断了。小美因此无法顺利完成比赛,菲菲虽然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行为不端被组委会取消了后续比赛的资格,在学校也因此而抬不起头来。

解决办法:家长要教育孩子用平常心看待竞争,保持正能量和进取心,光明正大、脚踏实地战胜别人,即使失败了也虽败犹荣,但采取歪门邪道、卑劣手段,即使侥幸获得成功,也是短暂的、禁不住时间考验。

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竞争,要多给孩子讲一些通过积极努力力争上游、取得成就的励志典型,为孩子介绍光明磊落的榜样。家长可以让孩子思考在竞争中稳操胜券、一举夺魁的方法,面对竞争让孩子从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入手,用自己的实力说话,赢要赢得让别人心服口服,输要输得让自己知弱图强。

案例三

小林的情绪总是随着考试成绩而起伏不定,考得好的时候,他会傲视群雄般点评那些排名在他后面的同学,总是显摆自己如何聪明、如何厉害,还会尽情贬低别人,觉得别人无论智商还是临场发挥都远远不如自己。但如果他考得稍差,就会心理不平衡地说同学瞒着他报名校的辅导班、偷偷熬夜用功,就好像别人背叛了他一样,要不就说别人考得好是走了“狗屎运”、昙花一现,仿佛只有他成绩好才是应该的,别人超过他就不对、不行、不应该。

解决办法:考试犹如长跑,几乎贯穿了一个人的前半生,即使进入社会,各种学历类、职称类、竞技类考试仍层出不穷,但考试频次最多的还是在学生时代。因此,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学会调控情绪,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迎接、适应竞争,要努力做竞争中的强者,而不要被竞争所奴役、被竞争影响心情。

家长要教育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学会保持理性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永久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不能得意忘形、妄自尊大,因为一次成功不代表一直成功、一辈子成功,保持谦逊低调并不懈努力才是正确的做法。一旦在竞争中失败了也不要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而要积极从中寻找经验、总结规律、汲取教训,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定会迎来成功的高光时刻。

案例四

晓云和同桌莉莉上幼儿园时就在一起玩,上小学后又是同班和同桌,两人虽然是好朋友,但晓云总把莉莉当成自己的“假想敌”,把自己和莉莉的各方面进行比较:莉莉比她长得高,她烦恼;莉莉比她眼睛大,她生气;莉莉比她会说话,她嫉妒。莉莉的一举一动都占据着晓云的视线,她总是忍不住将莉莉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放在一起比,比着比着就自卑、伤心、郁闷起来。有时晓云会因为一点儿小事没做好,或者被妈妈批评了,就难过得睡不着觉,觉得被莉莉比下去了,妈妈和周围的人会嫌弃自己。

解决办法: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家长平时不要动不动就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对比,不要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而刻意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更不能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家孩子的短处对比,否则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痛苦,让孩子产生嫉妒、不满、憎恨等负面情绪,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三观”和心理健康。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日常与其他孩子多交往、多交流、多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增进了解,培养友谊和感情,即使和别的孩子再熟悉,家长也不能随口拿两个孩子的成绩、性格、体貌特征等进行比较,更不能对别的孩子品头论足,而应该鼓励孩子发现对方身上美好的品德,让孩子向其学习,让孩子和要好的小伙伴在生活和学习上互帮互助、团结协作、齐头并进。即使孩子日后难免会和小伙伴产生竞争,也要本着“友谊第一、竞争第二”的原则,要让孩子明白竞争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携手同行才能实现双赢。

既然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竞争,那就让孩子懂得理性竞争、良性竞争,在竞争中认识自己、学习他人,获得成长和进步,在竞争中变得更自信、更智慧、更大度!

猜你喜欢

菲菲莉莉解决办法
糊涂的小兔菲菲
缺素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菲菲生气了
辐射记录审核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婚外情的解决办法
不倒自行车
我喜欢的小狗菲菲
不合群的菲菲
Look from the Anglo—American jury system of ju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Differentiation of recurrence rectal cancer and benign pelvic lesions after curative rectal operation with 3.0 T magnatic reso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