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导向的微专业建设方案研究
2023-11-13黄霞郑乐
黄霞,郑乐
(南京工业大学 教务处,江苏南京 211816)
专业结构是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及其结构形态,是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专业类别、专业数量、专业体系等,反映了高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高校应满足社会对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大部分高校都是依据教育部门制定的专业目录来设置专业,存在着部分专业设置定位不清晰、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专业间相似度较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涌现,社会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应当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升级改造传统专业,以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时,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整专业设置。开展符合高校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的微专业建设研究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1 微专业的产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逐步将网络视频课引入日常教学体系,网络视频课程平台也相继建立,微专业应运而生[1-3]。
1.1 微专业的发展概况
微专业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是由在线教育慕课平台提出的,2014 年,MOOC 学院的产品经理在介绍Coursera 新项目——“Specializations”(专项课程)的同时,赋予其中文翻译——微专业,该项目的形式是将相关课程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微型专业”的认证项目[4]。当前微专业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高校牵头,联合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机构共同建设、自主开发建设的校内微专业课程,旨在弥补院校培养能力的不足,是当前学科专业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这一类的微专业大多数都是以线下学习为主,以线上学习为辅,学校开设微专业课程,每个微专业设置5~7 门核心课程,学生进行选修,课程成绩合格后,可以获得微专业毕业证书。另一类微专业是由慕课平台或者智慧树平台与企业、大学进行合作,共同设计一系列系统化的课程,这些课程是针对某一个目标设计,能快速达到某一个领域的技能要求,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快速就业。
1.2 微专业的实践探索
目前,微专业的形式大部分都以线上教育为主。从国内来看,网易公司的云课堂和其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的中国大学 MOOC 平台在微专业教学方面发展较为成熟,是我国现阶段典型的线上付费微专业发展模式,其课程大多以就业为导向,平台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企业合作,并吸纳行业专家和高校参与课程建设,为学员提供一系列前沿、实用、专业的课程[6],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专业结构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国内已经有多所高校开始独立设置微专业课程。例如,华东理工大学于2018 年开设了14 门微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择某个微专业进行学习,在一定时间内修满所需学分便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苏州大学在2020 年立项建设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未来脑科学”“精准放射医学”“国际人道工作实务”“教育领导+”5 个微专业项目。山东大学在2019 年底公布了《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将微专业建设纳入本科培养方案。除此之外,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均已着手开展校内或校间合作的微专业建设。
2 微专业在专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
2.1 避免了专业结构的同质化
各高校的学科专业都是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的,其严格规定了各个专业的名称、学科的各个门类、授予的学位等内容[7]。2018 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育条件等都提出明确要求,对知识体系与核心课程体系也提出指导性建议[8]。微专业的产生可以弥补培养方案的不足,可以独立于本科培养方案专业目录之外,针对某个学科领域或者跨学科领域进行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地学习。
2.2 避免了专业发展的相对滞后
科技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升级转型。然而,高校对行业变化的适应相对滞后,未能灵活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整专业,因此,高校可以采用微专业的模式,对专业进行微调,适应学科的建设发展,保持学校专业的发展。
3 建设微专业的探索实践: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因此,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谨慎,微专业的实施,可以使得培养方案在最小范围内进行动态调整,为专业与产业的灵活对接提供助力[9]。微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发挥其专业结构优化的积极推动作用,南京工业大学在建设微专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1 建设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现有本科专业91 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 个学科门类,其中,近63%的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学校优势学科专业集中在化工、土木、材料、机械等传统产业领域。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围绕学校创业型大学发展战略,找准微专业的“增长点”,实现对学生灵活、系统的培养,是目前学校微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青春如果没有了奋斗,没有了挣扎,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绝望,还叫什么青春?青春是一生当中最迷茫、焦虑、充斥着绝望、挑战的时候,但是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说青春美好呢?
微专业也属于专业建设,一般包括5~10 门课程,如何选取有价值的课程,如何设计课程群,提升学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微专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10]。
3.2 建设方式
第一,南京工业大学目前有7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 个省级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12 个省重点专业和18 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学校可以以这些优势学科为基础,依托行业产业,发挥特色优势,鼓励专业教师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更新专业课程内容,以名家名课的方式建设微专业。
第二,学校可以引入成熟的微专业资源平台,例如智慧树、慕课平台,协同建设微专业,整合教学资源,调整专业结构,使得教学资源被进一步共享,教学资源的集中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学校各个专业的建设、学生多方面的学习以及学校的全面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教学基地。
第三,学校可以将弱势学科的核心课程与强势学科的核心课程合并或重新整合,调整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安排,打造各学科均衡发展的微专业。教学团队的成员需要具备立德树人的品质、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在教学上特色鲜明,能够把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教学团队应经常开展微专业建设活动以及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应责任心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3.3 建设机制
(1)建设目录外微专业。
对于微专业的建设,目前多数高校是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建设微专业,围绕某个新技术领域建设一个微专业。首先,学校需要制定微专业的培养目标,因为培养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其次,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选择某一个方向,提炼6 门左右核心课程,通过学生报名、学校遴选的方式,学生学习微专业,12~18 个月修满所有学分,掌握某项技能[11-13]。微专业课程可以由平台、企业、高校共同参与设计和建设,让微专业成为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如果达到微专业学习要求并通过考核,能够获得微专业证书,以证明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改变课程体系结构,增加微专业选修模式。
学校可以根据微专业课程群体系的特点进行改革,实行专业教育必修和微专业课程群选修的培养模式,构建灵活的课程体系,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就业需求选择微专业课程群,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3)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授课方式,也可以采取线下授课方式。目前,学校利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为师生提供优质课源,开展在线教学,搭建131 门异步或同步SPOC 课程,开设MOOC 课程,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优秀的网络课程资源[14],同时引入“超星尔雅”“智慧树”线上通识教育课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也越来越接受线上授课方式,在线上授课方式中,教师能够基于移动端开展教学活动,并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以学为中心”的学习理念,教师能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根据线上微专业灵活的特点,采用线上教学、线上答疑的模式,也可采用线上教学、线下答疑的模式。在线上教学中,学校教师可以使用自己录制的视频,也可以直接使用慕课平台或者智慧树平台提供的课程。课程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思想以及跨学科的特点,能及时将跨学科的科研成果、教研教改成果以及课程思政教改成果引入教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特点,每门课程都具有高阶性、创新性,符合“四新”发展新要求及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趋势。教师可以安排线上或者线下统一考试,结合平时的作业成绩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
(4)教学组织方式。
为了适应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加快本科专业升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扎实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南京工业大学启动微专业建设。
为了保证微专业的教学质量,首先,学校组织学院围绕某个学术领域、研究方向设计微专业。在设计建设微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时,学院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重新设置5~6 门更具灵活性的课程,深化校企融合[15]。学院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采用“基础先行,实践打底”的方式,第一学期安排基础核心课程,第二学期安排实践课程,中间可以穿插讲座。理论课程结束后,学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实践。其次,学院可以推进网络在线实操。线上微专业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其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其可以增强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增强学习的灵活性。
南京工业大学微专业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均提供了合理、有效、先进的教学资料。微专业也积极开展了教学评价的一系列改革,建立了以产出为导向的改进机制,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微专业也有效缓解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改革调整中的诸多矛盾,促进微专业目标的实现。
在线课程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可以自行安排时间,通过智慧树网站或者App 在线学习;另一种是学生按照课程约定时间,在线收看直播课程,参与互动。原则上以录取时间为起始,学生12 个月内完成所有课程修读,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完成全部课程考核,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微专业证书[16]。
4 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在线教育,在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微专业,微专业改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无论是对于人才培养的规模,还是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都产生积极的影响[17-18]。微专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更有利于高校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微专业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加强学院间合作、校企间合作,逐步探索出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模式。通过以专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的微专业建设方案的研究,高校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高校微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微专业证书的价值如何被企业与社会认可,还需要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