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课程改革探究

2023-11-13刘静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8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标准

刘静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88)

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首次提出从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2019 年4 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2]。同年,教育部首批启动了5 个职业技能领域试点,其中之一为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该领域由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培训评价组织对接试点院校。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级示范高等职业学校,成功入选该领域国家首批试点院校。2019 年10 月,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自愿报名的64 名学生就“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这一模块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和要求开展了专门培训,并于2019 年11 月配合培训评价组织圆满完成了这64 名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在“1+X”证书制度已常态化的背景下,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课程团队成员深入研究如何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积极推进“1”和“X”在本门课程的有机融合和衔接,促进课证融通。

1 完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用来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功能、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总体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和具体要求以及课程实施建议等[3],可以说,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和指导,起到纲领性的作用[4]。在学院统筹将“1+X”证书制度试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课程标准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在仔细研读了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制定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之后,课程教学组在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课程主要对接的是《标准》中“汽车电子电气空调舒适技术”“汽车全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技术”和“汽车转向悬挂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这三大模块的部分中级职业技能[5]。依据《标准》中的这些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课程教学组对原来课程标准中设置的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进行了重新整合和优化,使得课程学习内容和要求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另外,课程教学组还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深度挖掘每个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在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有所体现。修订完善后的课程标准厘清了本门课程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实现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有机统一[6]。

2 优化教学内容

从学院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以来,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课程教学内容一直都是由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的,并能够根据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课程内容也一直都是以学习项目和学习任务这种体系结构呈现的。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课程教学组认真梳理了《标准》中“汽车电子电气空调舒适技术”“汽车全车网关控制与娱乐系统技术”及“汽车转向悬挂与制动安全系统技术”这三大模块中级职业技能、强化培训项目及考核评价要求,并提炼出与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课程有紧密联系的部分职业技能、作业项目和培训内容[7]。经过梳理和提炼发现,原来课程设置的学习项目基本能够全部覆盖,但是学习任务未能全部涵盖,并且以前部分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还未能达到对应的中级职业技能要求。因此,课程教学组依据《标准》中对应模块中级培训和考证要求,重新整合和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

在原来“汽车照明和信号系统故障检修”和“汽车舒适便捷系统故障检修”项目里面设置的各系统学习任务,一般止于系统线路连接和信号检测,并不涉及各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但是在课程对接“1+X”证书制度时,课程教学组发现《标准》中相应模块中级培训和考核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部分系统典型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技能。因此,课程教学组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及时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深度做了拓展,力求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3 改革教学方式

2020 年是将“1+X”证书制度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开局之年,基于此,课程教学组对汽车电气维修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革新。原来本门课程主要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现代信息化技术少有融入。结合2020年上半年对该课程实施的线上教学的经验积累以及总结反思,课程教学组确定该课程应坚定不移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要将之前的项目式教学与现代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为了促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课程教学组首先使用教学平台搭建网络共享课程,按照项目、任务体系搭建课程框架,并将近年来积淀的优质教学资源分门别类放置对应的栏目中。这些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微课、视频、动画、图片、习题、案例、虚拟项目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素材[8-10]。然后,课程教学组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平台上的资源和平台自身的功能来应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

课前,学生通过课程平台在线上完成微课或演示视频的观看、文本资料的学习、课前测验及师生互动答疑等任务。教师设置的课前线上学习任务既要简明扼要,又要预设问题。简明扼要是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升他们的自信心;预留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对课堂教学充满期待。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更具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11]。

课中,教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使信息化技术在解决教学难题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积极运用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12]。另外,教师利用线上教学来辅助课堂教学。比如,利用课程平台进行选人提问、课堂讨论、头脑风暴、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的现场互动;在理论讲解和实操训练环节,利用课程平台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小组学习成果的提交、成果的评价、经验分享等内容均在课程平台上完成;实操训练时,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操作遗忘时,可以随时登录课程平台自学对应的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讲授、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及分组研讨相互交替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真实参与体验感[13]。

课后,教师精选部分习题,通过课程平台发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线上提交。教师通过课程平台查看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结果,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便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式。另外,教师通过课程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拓展资源链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

4 结语

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部署和举措。职业院校应该抓住机遇,主动对接“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也要通过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素养及对学生学习指导的能力,不断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