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路径研究

2023-11-12唐莺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有机融合课程思政

摘  要:基于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与思政价值内涵,调研了解到我国当前传统体育文化和课程思政结合过程中存在缺少合理课程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与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能力不足、学生缺少对本国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传统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对此,各学校和有关部门应该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有所用,培育学生规则意识和优良的体育品德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加强对体育教师能力培训,提高其将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综合能力素质,以期培养出更多优秀体育人才;促进本国体育文化发展,通过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传统体育文化走进思政课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搭建完整的传统体育文化课程体系,在不同教育阶段引领学生思想文化正确发展,培育学生健全的体育人格。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087-04

我国体育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在世界体育史上占有关键的地位。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赋予了传统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但在以往体育教学课程中,体育训练常常是重技能而轻理论、重競赛而轻品行,在学校教学体系中难以发挥其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顽强意志、培育学生自信自强思想的优势地位。对此,学校应将本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将传统体育文化注入课程思政体系中,以传统体育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为中心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塑造学生理想人格,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

一、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理论解析

(一)传统体育文化起源学说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形式丰富的多民族国家,在国家传统体育文化领域内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这一丰富而庞大的传统体育文化体系,经过几千年文化发展、扎根中华文化大地上延绵不绝的多民族文化所交汇而成,其历史起源与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下述几大观点。

1. 劳动起源说。此种观点认为人类在早期演化过程中,渐渐掌握了奔跑、跳跃、攀爬、投掷等基本身体技能,并在捕获、收集活动中持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说明人类是通过自身的智慧和身体进化,开创了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文化。

2. 军事起源说。由于自然界物质资源总量有限,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从而引起部落族群之间的斗争。为了扩大在武力冲突中的优势,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各部落开始组织成员在武力方面进行相关训练,由此产生了一定的体育文化。

3. 游戏起源说。人类在生产生活相对闲暇时,为了展示内心的情感并满足自身精神需求,创造了一些相对高级的肢体运动方式。

4. 宗教起源说。原始社会人类受自然环境影响极大,生存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人类将大自然地质活动和天气现象当作天神的活动,经常举办一些宗教仪式渴求神明庇佑,仪式载体大多以跑、跳等体育形式为主,也由此产生早期体育文化。

5. 教育起源说。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现象和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基础,教育在人类早期生产技能和经验传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体育文化发展壮大的沃土。人们将人类原始的、野性的行为动作加以总结,而后传授给下一代,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体育文化。

(二)传统体育文化的思政价值

1. 有利于培育良好思想修养

体育文化不仅对学生提出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竞赛需求,还能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孕育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拼搏奋斗、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这与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传统体育所呈现出的多种运动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动锻炼效率、增强了其身体素质,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人际交往与团结协作的机会[1],为学生在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树立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的态度提供有力保障,避免学生出现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情况。

2. 有利于增强心理承受水平

高校学生经常会感到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而高校工作者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况,导致部分学生焦虑、忧郁的情绪得不到合理宣泄,更有甚者还会以损害身体来解压。高校可以建设更多体育课程项目,弘扬传统体育文化,让学生通过更多体育活动合理宣泄心理压力,暂时抛弃生活学习中的烦恼,使心灵得到一定限度的宽慰。提高学生抗压能力,避免其因为心理问题做出极端行为,从而养成健康的人格,起到良好思想教育作用。

二、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一)缺少合理的教学目标

新时代体育实践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新的、全面且科学的思政目标作为指引。但在当前体育竞赛、考试和就业等多方面压力下,众多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多以运动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学生缺少人生观、道德观的目标规划,教师对终身体育理念和体育育人理念以及传统体育文化传授力度不足。归根结底是因为学术界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不够深入,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以及对体育文化的育人特性研究不够充分、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总体目标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建设融合不充分,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和课程思政的学习较为浅显,对二者的认识停留在表层,并未理解其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的价值,以致不愿参与传统体育文化和课程思政的学习。

(二)体育教师能力有待提升

高校体育教师是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完善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目标的主力军。但从相关文献以及对高校体育课程实际考察来看,体育教师对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动力低、研究进度极其缓慢,特别是体育教师作为高校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推动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主体,并未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2]:一方面,体育教师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能力不足,无法将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融合;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流不足,难以体现传统体育文化和思政教育价值内涵。

(三)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欠缺

现阶段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在推进二者结合过程中,由于传统体育文化精神理念难以完美嵌入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导致体育教师仅仅是将现有的体育文化观念简单放置于教学内容当中,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内容趋于碎片化、同质化。现代体育观念和体育项目多由其他国家制订并宣传,我国体育教学以其他国家体育项目为基础进行训练和讲解,易使学生对本国传统体育文化缺少认同感。

(四)课程内容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各个阶段教育目的、各学校教育环境以及教育策略具有不同特点,体育课程项目设置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主要以跑步、跳远、跳高等基本体育项目测试为主,在此阶段基本不会涉及课程思政建设,众多传统体育项目更是被排除在课程体系之外。到了高等教育阶段虽然一定改善,部分院校在体育课程中加入了传统武术、太极、龙舟等项目,也结合相应体育文化开展了一些宣传讲解活动,但由于部分学校对体育思政元素认识不足,对文化自信、政治认同、国家意识等思政领域概念理解不充分,导致学生对此领域认识不到位,使得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构建不完善。

三、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一)树立教学目标,强调学有所用

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选择和开展形式,对此,各院校和体育教师在组织相关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首先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涵和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深度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传统体育文化和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功能,并据此树立课程教学目标,再对相应教学规划和教学活动进行设计。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正确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根本目标,借此加速推进对学生优良体育品德和规则意识教育,打破长久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学之间顽固的壁垒。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实际体育情景为学生讲述相应课程思政知识,引导学生在运动技巧的反复练习中了解背后隐含的德育思想。其次,坚持传统体育文化终身体育育人教育目标,挖掘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隐性思政资源,从激发学生对传统体育的兴趣着手,结合现代科学体育训练方法,完善现有体育教学目标、内容[3]。以此为中心贯通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体育运动态度、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质提高。宣传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赋予广大学生群体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二)加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久、联系频次最多,其言行举止将对学生的行为和观念产生影响。首先,学校应增强体育师资培训,拓宽体育教师来源渠道,足额足质配齐教师资源,在招录和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体育技能素质,更要注重培养教师的思政理论和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可将体育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纳入同一小组,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制订规划,以此提高体育教师将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的能力。其次,学校和有关部门应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体育教师队伍,增加体育教学课时,给予教师更多与学生交流活动的机会,为教师将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提供充足时间。最后,制订合理奖惩机制,以合理的课程奖惩体系激发学生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内在潜力,调动他们将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结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表现优异的师生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表现不合格的师生实施惩罚措施,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家国情怀、民族意识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

(三)促进本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

1. 传承地域文化特点。根据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指导,各院校以本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既有利于培育德技兼修的专业体育人才,也有利于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创造性发展。学校体育课程应积极挖掘并培育本国传统体育项目,要对具有强烈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加以扶持,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录入公共体育教学课程,如龙舟、舞狮、摔跤等,引领学生深刻理解这些体育项目所蕴含的历史积淀和当地历代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借机推动传统体育文化走进思政课堂,增进学生对本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

2. 增强学生体育文化自信。如今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程趋于同质化、碎片化,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难以感受到本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意义,这就需要学校和有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在实际体育课程中继承和发展本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如在太极练习过程中理解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等思想文化,减少单纯理论知识灌输,使学生在实践中将传统体育文化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不断增强学生体育文化自信。

(四)建立本国传统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学校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应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为中心,在课程设置和教育目标上应紧紧围绕课程实际情况建设既具有共性又强调一定特性的体育育人体系[4]。首先,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体育课程应建立以游戏、娱乐为重点的传统体育课程体系,如空竹、蹴鞠等,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体育氛围下,孕育出良好的集体观念、责任意识、纪律原则、家国情怀和斗争精神,从萌芽时期开始,引领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方面发生变革。其次,在中学体育课程体系中可注入一定的偶像、明星概念。如姚明、劉翔、李娜以及中国女排成员等,通过对以上人物学习,了解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让学生感受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榜样和正能量,激励学生向突破个人身体极限发起挑战。最后,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自身思维和价值观念基本成熟,并具备了一定的事物分析和总结能力。对此,一方面学校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其所感兴趣的传统体育项目起源、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尝试寻找传统体育项目在今后的发展走向,为该项目在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厘清其课程思政建设脉络[5]。另一方面,从以往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背景出发,教授学生如何做好一名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锻炼观念,让传统体育文化回归校园、回归人民日常生活,实现全民体育的宏大目标。

四、结语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怎样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其课程思政建设高度融合,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作用,达成体育教育思政目的,是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难题[6]。体育教师应全力以赴,深入探究本国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优良体育品质和体育精神,根据重大体育赛事、典型体育事件以及模范体育人物三大载体,运用好课内、课外两个教学主渠道,依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知能力、心理感受,结合学校实际,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地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 苏健蛟,冯朝海,李印东. 新时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方位审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04):134-144.

[2] 张家伟.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立法保障探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22(04):35-40.

[3] 万利.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路径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77-79.

[4] 郑茗芥,唐亮,尹彦,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 2022:321-323.

[5] 曹浩鑫,王晶,陈蕊蕊,等. 民族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武术). 2021年全国武术教育与健康大会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一). 2021:326-327.

[6] 冯凯杰.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武术课程的路径初探[J]. 中华武术,2020(09):69-71.

(荐稿人:孙开宏,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大思政背景下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課题编号:2021JSJG663);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1334)。

作者简介:唐莺;(1982—),女,硕士,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运动生理。

猜你喜欢

传统体育文化有机融合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生态文明视域下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回归
论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中信息页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民族舞蹈介入音乐课堂教学的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