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文化安全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建构理路

2023-11-12史蕾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0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保障措施思政课

摘  要:国家文化安全是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国文化工作的实施原则。把文化安全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当今文化交融、文化冲突的形势所需,也与思政课育人目标相一致。思政课是学术象牙塔与大学生思考认识的联系桥梁,通过思政课,国家文化安全的学术理论得以有效进入大学生脑海中。文章提出国家文化安全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背景和必要性,梳理出二者有效结合所坚持的人民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原则,从融入路径、保障机制、审查机制三个角度论述了国家文化安全融入思政课的路径建构,努力实现国家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国家文化安全;思政课;融入路径;保障措施;审查机制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0-0059-04

文化安全关乎民族、国家和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他运用系统思维考量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价值,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民族复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党和政府同样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要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提到,“思政政治课理论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2]。这些论述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改革明确了方向,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在新时代的复兴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和文化安全的论述为新形势下在文化层面勇攀高峰、勇闯险境提供了思想理论框架,在高校思政课的讲授中,要用具体的教学安排、教学尝试填充这个大框架,将国家文化安全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

一、融入的必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关注国家文化安全形势,探讨文化安全议题和议案,重视文化在国家安全中的引领价值。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各高校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设有关课程。将国家文化安全思想融入思政课,就是改革的具体实践。

(一)基于国家安全价值考量

文化包含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层的智慧和价值观,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理想信念、使命担当、道德修养和智慧支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不可避免,但国外的敌对势力往往采用文化交流的表面形式来掩盖其想要进行文化渗透、文化殖民的实质。各种敌对势力试图通过文化渗透输出西方意识形态,鼓吹西方政治制度所谓的优越性。文化安全是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的重要保障,不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有丝毫妥协和退让,必须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应对此种情况,一方面要抵御西方文化的威胁,防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另一方面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文化相融合,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措施,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主动向全世界宣传我国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交融潮流中站稳脚跟。国家文化安全的保障,才能大大增强国家的引导力、凝聚力、影响力,才能形成一个智慧强大有力、情感深沉丰厚的伟大民族。高等院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主要阵营,应顺应文化潮流,将国家文化安全融入作为立德树人关键性课程的思政课中,让学生意识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

(二)基于高校国家文化安全教育不足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2]高校思政课作为践行“育人”目标的主战场,绝不能只是知识和理论的简单累加。在高校文化教育中,要找到思政课中文化安全教育中的问题,有效指导学生学会辨析,既学习优秀的普世文化同时,又要坚持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文化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平台,让学生主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识别和筛选能力,丰富大学生对文化的理性认识,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自身的文化安全“保护罩”。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文化教育,主要是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育传播作用,系统全面开展国家文化安全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起点向外辐射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力。

(三)基于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塑造安全大格局中的一項重要课题。国家建设需要当代青年的共同努力。当代大学生是文化建设的扛旗者,文化自信的传承者,更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先锋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力量一经觉醒,先进思想一经传播,中华大地便迅速呈现出轰轰烈烈的革命新气象。”[3]大学生是文化安全宣传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思政课文化安全知识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知、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努力让大学生在文化冲突、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下,创新文化安全建设的有效路径,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融入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内容和体系深奥精微,只有确定好教学的基本内容,才能将其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对青年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在研究国家文化安全内容的基础上,与思政课融入的内容的选择上要恪守三个原则:人民性原则、民族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一)把握人民性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4]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原则。这些原则也需要从文化安全的角度切入。首先,有利于人民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创新。对于人而言,物质生活是必需的,精神生活也同样必不可少。进行文化改革,紧抓文化建设,保护文化主权,都是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具象化表现。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不断开发,让人民共享精神文明成果,塑造良好的社会心态和人生价值观。其次,有利于为人民的精神生活创造和平环境。文化安全的实现,可以抵制西方有预谋的“文化入侵”“意识形态渗透”,激发人民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扛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5]这就要求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文艺人员要创造符合人民大众价值观的作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总而言之,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需要人民,人民也需要良好的文化环境。背离人民需要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注定在历史长河中淘汰、淹没。

(二)把握民族性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性原则是民族性。将国家文化安全思想与高校思政课融合起来,根本就是要明确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一根本原则。民族文化的宣扬,明确了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对“中华民族整体观念”价值的认同,体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族性是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特征。

因此,维护文化安全,就要确保其民族性这一特点不受侵害。在这一理念的启发下,我国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方针来建设文化产业,保障文化安全问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维护国家安全不仅要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要重视民族文化的开放和发展。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三)把握系统性原则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应在大局中把握,在系统中考量,在变化的形势中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确立了我国文化安全的前景。首先,深刻认识国家文化安全所处的重要位置,在实现国家安全的过程中,文化安全是整个安全格局稳定的保障,与其他安全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其中的关系。其次,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实现“四个全面”总体框架的进程中,文化安全也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发挥文化的精神凝聚力作用,为实现奋斗目标不断努力。再次,维护文化安全不仅在国家层面去考量,還要在全球视野中去衡量。当今时代,“文化冲突”“文化交融”相互交织,内部文化安全与外部文化安全再也不能割裂来看。站在更高的位置展望文化发展的未来和价值是当务之急。最后,深刻国家文化安全内部要素的协调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把好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方向的舵,持续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建设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高文化创新力和发展动力。

(四)把握时代性原则

中国文化传承千年未曾中断,其秘诀在于开放兼容、自我更新。中国文化的时代性塑造出当前中国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国家认同和安全意识,既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源泉,也构成了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6]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时代在变化,文化安全的形势变化,文化建设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措施也会持续更新。将国家文化安全融入高校思政课体系,让大学生深刻意识到“国家安全没有旁观者”这一观念,激发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软实力献计献策。把国家文化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堂,丰富新时代的青年培养内涵,培养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融入的联动路径建构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始终,持续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育人。”[7]国家文化安全可以与各种实践课、实践活动相结合,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

(一)国家文化安全融入课堂的路径

国家文化安全融入思政实践教学,增强文化安全相关知识在校园的传播,运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构建舆论氛围,团委、党委、学工等部门应研究国家文化安全宣传的合理方式,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积极开展国家文化安全宣传活动,创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将国家文化安全融入课堂中,使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深入大学生的脑海。确保课上讲的内容要在课下去运用,线上学到的知识要放在线下去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把国家文化安全融入思政教学的大框架,设计文化安全教育的实践教学大纲、创新符合国家安全形势的教学模式。拓宽文化安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渠道,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自己本专业相结合,在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中践行国家文化安全思想。

(二)国家文化安全融入课堂的保障措施

国家文化安全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个重要课题,不仅需要高校师生的努力,也需要环境的促进、保障措施的加持,多领域交流正是重点问题。从学校领导层面来看,建立国家文化安全教育的领导小组,制订符合我国文化安全形势的教学大纲,从学校大局层面把握文化安全教育发展方向,协调好下属部门的相关工作。从教育资源来看,创新国家文化安全教育资源,开发国家文化安全教育案例、示例,建设网络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平台和课程,打造相关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资源库等。从教师培训层面来看,要加强高校国家文化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人才加入高校教师队伍,举办国家文化安全师资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申报国家文化安全相关项目。

(三)国家文化安全融入课堂的审查机制

有效的反馈、评价、审查,能让学科教育教学吸收经验,捍卫教育,并以此进步。评价前,制定与实施国家文化安全教学课程标准。促进国家文化安全思想通过数字媒体等形式融入课堂,对国家文化安全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产生的效果制定标准并分等级打分。评价中,严格执行评价国家文化安全教学课程标准。要实地考察、深入课堂,与教师、学生深入交流,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实际情况并公平公正严格执行标准评价。评价后,要监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完善。要定期检查国家文化安全在校园课堂中的落实情况,促进国家文化安全不断深入融入课堂。此外,在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國家文化安全的维护不仅需要融入思政课,还要融入国家、社会、家庭,产生联动效应。将国家文化安全与高校思政课结合起来,利用思政课这一对大学生来说最直接的平台,广泛传播文化安全意识,从课堂到社会,促进价值认同、建构思想价值与认知都是文化安全意识提高的具象化表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2022-04-26(01).

[3]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2-05-11(02).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 中共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7] 陈旭.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 人民论坛,2019(11):6-8.

(荐稿人:张晶,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项目编号:L21BSZ025)。

作者简介:史蕾(1999—),女,硕士在读,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保障措施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