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2016-05-31李雅迪刘虹雨
李雅迪 刘虹雨
摘 要:如今,大学校园里更是出现了“兼职热”的现象。然而,随着大学生对兼职岗位需求的日益增多,更是出现了一些“黑中介”、“黑单位”。本文从大学生的兼职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兼职;保障措施
一、兼职的含义
兼职,区别于全职,一般是指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在业余时间里,于其他单位建立工作关系,在本职工作之外兼任其他工作职务。[1]如今,大学生兼职的现象已经不为少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周末和假期加入到兼职的大军中来。当大学生兼职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构建全方位维权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当然。
二、大学生兼职的必要性
(一)缓解社会压力。兼职能缓解经济压力。现如今高校的高额学费已经成了一些学生家庭的沉重负担。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绝大部分贫困生都有兼职的经历或向往。 兼职还能减轻学习、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
(二)积累工作经验。作为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而同学们往往非常想积累实践经验,想法本来很好,但在兼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很多大学生兼职后拿不到相应的工资报酬。
(三)扩展人脉。大学生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很大程度上不能接触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因此,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人脉也成为大学生兼职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兼职受到侵权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许多大学生在兼职期间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协议,本身又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得他们在兼职期间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
(二)法律方面。我国法律目前对于大学生在兼职期间的权益保护问题尚没有进行明确规定,立法上对大学生兼职这种身份和关系的不明确,只能依照《民法》上的雇佣关系进行调整,使得大学生的兼职期间的权益保护处于不利的状况。
(三)高校方面。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对于大学生兼职活动没有专门的部门或组织去进行管理,实际上大学生的兼职管理从源头上就没有重视起来。高校对于大学生兼职活动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便会导致大学生盲目求职。大学生参加兼职工作前不能够进行正规的培训,也没有了解信息的正规途径,不能对工作常识进行学习,对于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法律维权意识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大学生兼职前就只能靠自己去摸索经验,这样不免会发生大学生在兼职期间的权益受侵犯的情况。
(四)市场方面。对大学生来兼职说,属于买方市场。现在全国已经有2400多万大学生,过半大学生有兼职的想法,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本来就供大于求,无疑造成了大学生兼职的难度加大,为后面大学生被廉价雇用及侵害其权利埋下了隐忧。
(五)用人单位方面。 用人单位的直接动力是降低成本和
便于管理。大学生虽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但年轻、机灵、听话,大都能吃苦耐劳,并且要价不高,是一些单位降低成本的好途径。
四、浅析在校大学生兼职受到侵权的保护措施
(一)大学生学会自己维护权益。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牢牢树立维权意识,遇到问题时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兼职前应该了解一些我国关于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大学生可以联合学校内有兼职经验的同学成立大学生维权中心或者大学生兼职维权协会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这样一些团体,能够将学生兼职情况记录下来,将其书面化、制度化。
(二)从法律层面法律维护学生权益。从法律规定而言,有必要加大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保护力度。但事实上,应该在现有法规下规范企业行为。《劳动法》保护的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除了《劳动法》的保护以外,广义上的劳动者就没有其他法律来保护。法律应对民事雇佣关系予以明确规定,统一标准,使各地法院在判断民事雇佣关系时有法可依。
(三)高校的引导。学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当承担保护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合法权益的责任。高等学校应当成立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对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行为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保护学生的权益。
五、结论概述
在校大学生从事兼职是其身心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折射。由于大学生兼职市场的混乱, 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等问题, 导致在兼职过程中他们的权益屡屡遭受侵害。因此, 完善各种保障制度, 使大学生的兼职活动步入正常、有序的轨道,维护大学生兼职期间的合法权益, 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利益, 更是社会进步、文明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 黎建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