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

2023-11-12吴鹏黄天寅徐乐中李大鹏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2期
关键词:教育机制创新创业教学

吴鹏 黄天寅 徐乐中 李大鹏

[摘 要] 現阶段高校越来越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是人才国际化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创新和创业思维导向的人才培养应该是高校着力发展的方向。以苏州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为启发,从创新意识入课堂、设立多形态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创建良好氛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为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供发展方向,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化趋势的教育机制。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教学;给排水专业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主体三阶段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市政工程方向为例”(JGZZ17_066);2021年度苏州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特色课程”(202203)

[作者简介] 吴 鹏(1985—),男,浙江金华人,博士,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2-0041-04 [收稿日期] 2022-07-10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背景

高校的教育制度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革,顺应人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逐渐成为焦点。在过去的“十二五”时期,众多高校工程专业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要求,围绕以学生为主导的核心,施行了一系列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及改革的计划,推动高等教育进一步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国外一些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比较发达。美国各地政府、高校以及各类社会机构组织等均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内容丰富多样,实践性强,国际视野广阔,教育模式独具一格;新加坡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全球化趋势下,积极投入高校创新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浪潮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国外这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拥有的丰富理论和实践探索,对于我国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和模式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世界经济与社会不断前进的同时,也引起了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而最具有影响力的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教育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优化了人才结构,而且加速了科技的进步,推动国民经济高速运行,这些都是国家看重教育的原因。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政策开始被大力倡导与实施。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核心,更是一个国家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经济转型升级也面临挑战,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对完美的契机。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推行,教育部门也实施了一系列专项政策和制度给予引导和规制。由最初的发轫初创、试点实施到后来的全面推广,创新创业教育政策逐渐趋于规模化和系统化。在国家、各地政府、学校及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创新创业教育突飞猛进,质量不断得到提升,政策体系也在持续优化[2]。

大学生是国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力量[3]。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但是目前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不强,实践能力不足,以及政策存在漏洞等是各大高校在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然而教育体系的有效改革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高校创立特色性、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也至关重要。以苏州科技大学给排水专业为实例,讨论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建设和相应发展,根据教育现状分析得出教学启示,为在当前环境下建设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促进工程学子发展。苏州科技大学为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其中环境学院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两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3]。坚持对工程学子施行高质量的教育,更应关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和机制的正确实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建设

(一)现有建设条件

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难点是建设条件的匮乏。许多高校一直以来都在实施封闭式的办学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教学活动很容易脱离社会实际需求。同时,创新教育资源和创新实训服务平台的相对匮乏,也是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单一的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创新平台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与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密切相关,师资队伍的缺乏也很难满足目前创新创业实用教育的需求。所以建设合适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很重要的是依托可用的创新平台,并将师资力量最大化。

目前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有两大科技创新平台——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及江苏省水处理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在对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问题上具有很强的实力和指导价值。除了常规的本科生教育之外,我校环境学院受商务部委托,承办一年多期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城市污染防治技术”等环保技术类短期国际培训班,来此进修的多为国外能源、环保、水利等方面领域的技术、管理人员;在研究生阶段,学院还承办有两年制国际留学生制度,这些制度顺应了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并给我校给排水专业创业创新教育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二)机制实施

1.创新意识引入课堂。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全国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劣势也暴露无遗。尤其是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逐渐复苏的时期,可供选择的实际就业机会逐步减少,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渠道也越来越有限,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要求仅仅就是找到一份工作,加之传统高校应试教育培养模式中过分看重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所以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意识缺乏、创新能力弱,创业激情不高等问题。

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和正确创新观念的养成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应加大对此的重视力度,将之纳入课程体系。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创业与创新的联系。众所周知,要想在创业的道路上有突破和发展,就必须看到创新意识和精神的重要性,开创性是创业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如果我们在创业时只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而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不能打破常规、勇于开拓,那么创业将很难取得好的成果,即便取得一定进展,也会在接下来的进程中举步维艰;而创业是创新意识和精神被认可的最终归宿,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通过创业实践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予以体现,创业者也才能得到内心的慰藉。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创业可能就是一般意义上开个公司、简单做个代理商、代购微商小买卖等,这的确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对工程学子来说,创业实际上与创新息息相关——技术创新是关键,掌握基础知识、多参与实践并勤加思考,通过自己的创新想法对技术进行革新,拥有技术资源才是创业的基石,这是有发展、可持续性的创业,也是在对工程学子的教育中應该被提倡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穿教学始终,不应突击或者间断,要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中全程覆盖[4]。在设置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之外,国际及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发展和理论知识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也必不可少。此外,更要把理论知识的专业培养、创新创业观念和思维习惯的培养融于一体,糅合在高校对于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培养中的关键一环。各大高校应倡导、组织创新创业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团队竞争与合作意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意志,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总之,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实现现有专业教育内容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有效融合,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5]。

2.多形态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应局限于一种方式,而是更全面综合地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1)创新课题。在现阶段,可开设多种类型的大学生创新实验或创新研究课题,研究热情高、能力强的学生积极组织广大同学包括国际进修学生和留学生参与进来,以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为依托,结合研究项目、可提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等,为本科生搭建更为专业的创新条件,以创新平台专家分组指导和交流,有助于促成学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增强沟通交流能力,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趋势。(2)创业竞赛。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等级的创业竞赛之外,在校内甚至院系班级等更小范围内围绕技术创新组织创业竞赛,而通过创业竞赛的引领作用,学生更能体会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背景下,培养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相比竞赛结果更注重学子的参与过程,尤其是将创新思路和技术革新作为判断标准。我校环境学院可与相关水处理部门、环保企业、科技公司等合作,对创业竞赛的组织进行指导和辅助,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将创业竞赛纳入常规的素质培养环节,让学生适应并习惯于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方式,这对未来进入创业领域或者任何社会行业都十分有利。(3)专家培训。当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所拥有的激情和冒险精神值得肯定与鼓励,但是当他们面临社会上的激烈竞争时,只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创新创业进行专门化和专业化的指导与培训,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组织创新课题和创业竞赛是学生有效参与实践的环节,请相关科技创新平台的行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请从学校走出来的环保企业创始人进行自身的经验介绍和交流,是较直接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参与实践前、参与中和完成后,可组织相关专家分别进行普及性、针对性、总结性的培训交流,与专家的直接对话将十分有效地传达创新观念和经验,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行业专家学者以亲身体验来传授也是很好的方式。同时专家针对大赛参赛项目进行专题指导,有助于学生在竞赛实训中加深对专业知识、创新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4)课程体系。构建多元的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关键。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到因材施教,首先,通过课程教学的方法,培养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动力;其次,对创新创业意识较高的学生而言,需要有计划性地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来提高其创新创业的能力;最后,重要的是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仅要基于理论,更要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

此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合适的教材是优质课程体系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现有专业教育内容与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融合,更为关键的是从教学的综合性和学科的互补性上下功夫,着力实现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机融合与比例协调,构建一整套操作性较强、内容较完善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3.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保障体系,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力度,其中以加大投资和建设资金为主要的手段。学校可与多方联系,普及推广产学研的合作,注重学生创新价值以及国际化观念的引导[1]。良好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所以应在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创造校园内良好的创新意识氛围,构建全面的创业环境,建设现阶段合适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借助地方政府援助的资金,解决高校毕业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匮乏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减轻创业压力[6]。当然,校园广播、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种热门的新型媒体也要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了解到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相关政策的改革与变化,还可以针对社会上新的创新创业成功事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此加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向创新创业迈出前进步伐。

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大力倡导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不仅有助于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也有利于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也极具意义。基于此,高校应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健全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并通过完善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能力锻炼,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教育机制创新创业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城市管理暴力执法解决途径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