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五个维度

2023-11-12田园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2期

田园

[摘 要]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要落脚在政治的高度、理论的深度、思想的广度、情感的温度、方法的效度五个维度上。政治高度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意识强,政治能力硬,政治纪律严;理论深度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理论的深刻性、丰富性与实践性;思想广度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知识的视野、历史的视野和国际的视野;情感温度要求思政课教师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方法效度要求思政课教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师“教”的有效性,通过方法手段创新提升学生“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高度;理论深度;思想广度;情感温度

[作者简介] 田 园(1990—),女,湖南怀化人,博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2-0032-05 [收稿日期] 2022-07-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的特殊性“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1]。当前,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2]。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的前提条件。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包含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各方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要落脚在政治的高度、理论的深度、思想的广度、情感的温度、方法的效度五个方面。

一、锤炼政治品格,提升政治的高度

政治要求是对思政课教师素质的第一要求。在政治素质上,思政课教师必须有政治的高度。

(一)政治意识要强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对于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把思政课建设始终摆在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在重要的场合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指示,更是主持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思政课为主题的座谈会,对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任务;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思政课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要切实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二)政治能力要硬

政治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3]。当前,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加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深入推进,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异常激烈,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思政课教师身处意识形态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必须有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守稳、守牢意识形态战场。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政治纪律要严

思政课教师,从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师”,负有对大学生播种信念、夯实信仰、塑造灵魂的责任,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与师生思想交流的平台,思政课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的思想交流而实现的。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从严要求自己的言行,遵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严守课堂纪律,严格言论规矩,通过思政课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到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4]。

二、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的深度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思政课教师要有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站稳讲台、讲好思政课的立身之本。

(一)理论的深刻性

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6]。借口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深而降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要求与标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马克思主义原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本源,它历经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的检验,凝聚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和科学的理论成果[7]。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下苦功夫认认真真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不能浅尝辄止、一知半解、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二)理论的丰富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三)理论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它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走向,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无可辩驳地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伟力。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全面系統深入掌握,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解释作用、引领作用与指导作用。首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向大学生解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问题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敏感话题进行理论解读,对意识形态各种思潮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引导、分析与批判。最后,将马克思主义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

三、拓展知识领域,提升思想的广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其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建立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思政课教师要广泛吸纳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用“一潭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一)知识的视野

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与党建,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思政课教师如果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8]。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扎实功底,也要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国际关系等各方面的知识,要通过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方式不断拓展知识视野。

(二)历史的视野

思政课教师要有纵深的历史视野,综合地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和展现历史,进而立体把握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和整体历史发展;要通过对历史发展状况的掌握进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大势;要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世界史、国际共运史的学习与掌握,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明确“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

(三)国际的视野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和全球治理前沿,中国与世界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让学生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在思政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国内与国际的比较甚至制度与主义的论争等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对有关世界历史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了解和研究,要学会将对中国的分析放在国际的视域来考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横向的国际比较,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四、尊重关爱学生,提升情感的温度

大学生既是思政课的受教育对象,同时又是思政课的学习主体。思政课教师要尊重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的对象,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理性对话与情感交流,把思政课上成有温度的课。

(一)以理服人

大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在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在不停地思考与选择。在理性认识与理性思维方面,他们有理论思考的需要,有理论分析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理论探究的能力[9]。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大学生讲“理”: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清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清中国近现代各个重大事件的历史轨迹及其前因后果,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成果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历史背景和最新进展[10]。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讲授,“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认识,增强其对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政治认同与理论认同。

(二)以情动人

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灵魂”课。思政课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要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通过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应通过理论讲授对学生晓之以理,更应通过情感融入对学生动之以情。首先,崇高的职业情是以情感人的前提。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对学生品格塑造、价值追求、道德培养、精神品格培育的重要责任,选择了思政课教师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种崇高的信仰、一项终生奋斗的事業。思政课教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利用三尺讲台为学生传理想信念的坚定之道、认识世界的正确之道以及改变世界的科学之道,授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时代新人培养之伟业,解思想认识之惑、社会现实之惑、人生成长之惑。其次,真挚的师生情是以情感人的基础。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政课面对的是人的心灵世界,致力于解开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层困惑,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1]。只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思政课才能取得实效。思政课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平等个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要把学生作为思想认识尚未成型的教育对象,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思想认识释疑解惑;要把学生作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群体,爱护学生,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的政治素质角度出发,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最后,深厚的家国情是以情感人的旨归。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一体”要求中国人由爱家而爱国,正是这样的文化传承涵养和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关注学生需求,提升方法的效度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场所,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是否学有所思、学有所获,是衡量思政课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思政课教师要增强自身理论实力,提升教学能力,以学生为出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以学生为落脚点进行形式多样的“学”,通过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切实提升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教”的有效性

思政课的主阵地在课堂,理论讲授是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方法。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提升理论水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讲深与讲透,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大学生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在课堂讲授中,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首先,要把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12]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之下,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各方面的伟大胜利。思政课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解读。其次,要把理论与当今社会的实际相联系。当今,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更加激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认识更加复杂多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社会生活中的不良风气不可避免地对涉世不深的高校学生有着负面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加以分析批判,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二)创新方法手段,提升“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教的对象,同时也是学的主体。思政课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先,要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参与相结合。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在思政课中的话语主导地位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上“采用独白式语言和命令式、训导式语言”,而致使思政课教学在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中处于虽未失语但却失效的尴尬境地[13]。思政课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理论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可通过演讲、专题辩论、热点评说、经典诵读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参与热情。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要将思政课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进入读图时代的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形成文本语义视觉化的信息捕捉定式[14]。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已经深深地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与心理意识。思政课教师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与拓展课堂教学方式,借助PPT电子教案、音视频、动漫、VR等多媒体形式对理论教学进行辅助,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以可观可感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对所讲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借助移动互联通信网络及平台、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等,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和PC电脑端安装应用软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施全员互动,以形成“促进师生思想碰撞、价值传递、情感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教学新模式”[15]。借助新媒体技术,思政课教师可以将教学案例、教学录像、阅读书目等数字教学资源上传到互联网,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翻转课堂的实施让学生广泛参与,使思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2-06-05].http://www.gov.cn/xinwen/2020-08/31/content_5538760.htm.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A/OL].(2018-01-31)[2022-06-05].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3]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EB/OL].(2020-10-14)[2022-06-05].https://news.ycwb.com/2020-10/14/content_1219389.htm.

[4]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EB/OL].(2019-10-02)[2022-06-0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383736.

[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4)[2022-06-05].https://www.gov.cn/xinwen/2018-05/04/content_5288061.htm.

[6](授权发布)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2016-05-18)[2022-06-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0a2&ivk_sa=1024320u.

[7]崔华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练好“看家本领”的方法论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3):39-43.

[8]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全文)[EB/OL].(2014-09-10)[2022-06-05].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xjp/xjpjh/201409/t20140910_2167135.shtml.

[9]王易.打造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10-12.

[10]以“四个结合”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EB/OL].(2016-12-15)[2022-06-05].https://theory.gmw.cn/2016-12/15/content_23269613.htm.

[11]劉建军.思政课教师要做有深广情怀的人[N].中国教育报,2019-04-04(5).

[1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1.

[13]张国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有效性的实现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27-30.

[14]冯培.学生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的要义[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11-12.

[15]沈震.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深度互动教学的新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102-106.

Five Aspects of Promoting the Teachers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IAN Yuan

(School of Marxism, 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China)

Abstracts: To promote the teachers qu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five aspects like the teachers political height, theoretical depth, thought breadth, emotional temperature and method validity are the key points. The political height requires the teachers to have strong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hard political ability and strict political discipline; The theoretical depth requires the teachers to have the profound, rich and practical theories. The thought breadth requires the teachers to have an intellectual vision, a historical vision and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The emotional temperature requires the teachers to convince the students with ration and move the students with emotion. The method validity requires th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teaching” by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learning” by innovating the means and methods.

Key words: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political height; theoretical depth; thought breadth; emotional temp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