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貌CeO2催化CO2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
2023-11-09陈晓雨王春蓉王景芸周明东
陈晓雨, 王春蓉, 孙 京, 王景芸, 陈 阳, 周明东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CO2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作为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之一,大部分来自各种工业过程和化石燃料的燃烧[1]。CO2是一种廉价、无毒、不易燃烧且丰富的碳源[2],因此由CO2转化为更有价值的化学品如尿素、环状碳酸酯、甲醇等[3-4],不仅可以实现CO2的高效利用,还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在这些化学品中,环状碳酸酯被广泛应用于聚碳酸酯树脂的起始原料[5]、锂电池的电解质[6]、惰性溶剂[7]、烷基和羰基化试剂中[8]。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是一类无毒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的生物医用材料,由于它在人体温度下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降解缚扎器件、药物控释、体内植入材料等领域中[9]。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由三亚甲基碳酸酯单体开环聚合制备而成。 K.TOMISHIGE 等[10]首 次 以CeO2-ZrO2为 催 化 剂,催化甲醇和CO2选择性地合成了碳酸二甲酯。结果表明,CeO2-ZrO2的催化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煅烧温度;煅烧温度越高,催化剂对碳酸二甲酯合成反应的催化活性越高。M.HONDA 等[11]通过CeO2/2-氰基吡啶催化体系,进一步将底物扩展到其他单取代或二取代邻位或1,3-二醇,取得了较高的收率。但是,上述研究都未深入地研究CeO2的形貌、暴露晶面和酸碱性等因素对催化合成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影响。CeO2除自身具备可用于催化反应的氧化还原位点外,还可与其他金属形成负载型铈基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性能[12]。通过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可使金属高度分散并稳定,且改善界面电子的转移效果,从而达到调控催化活性的目的。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不同形貌的CeO2和复合CeO2,通过SEM、TEM、XPS、XRD 等对CeO2的形貌、暴露晶面、酸碱性等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形貌CeO2和复合CeO2在三亚甲基碳酸酯合成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底物范围进行了拓展,合成了一系列五元环状碳酸酯和六元环状碳酸酯。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仪器与催化剂的制备
试剂:六水合硝酸亚铈(Ce(NO3)3·6H2O),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氢氧化钠(NaOH),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硝酸铜(Cu(NO3)2·3H2O),沈阳市华东试剂厂;碘化钾(KI)、氧化铈(CeO2),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硝酸银(AgNO3),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3-丙二醇(C3H8O2)、2-氰基吡啶(C6H4N2),上海毕得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仪器:WGL-30BE 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SX-G07103 节能箱式电炉,天津市中环实验电炉有限公司;A60 气相色谱仪,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YZMR 高压平行反应釜、YZHR水热反应釜,上海岩征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催化剂的制备:棒状氧化铈(R-CeO2)、立方体状氧化铈(C-CeO2)和颗粒状氧化铈(P-CeO2)参考文献[13-14]方法制备;CuO/R-CeO2(Cu 质量分数为6%)和AgI/R-CeO2(Ag 质量分数为7%)复合CeO2参考文献[15-16]方法制备。
1.2 催化剂的表征
采用德国布鲁克公司的D8 Advance Bruker 型X 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的JSM-6610LV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JEM-2000F 型高分辨透射电镜对样品的形貌及尺寸进行表征;采用美国 Thermo scientific 公司生产的PHI-5300/ESCA 型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样品的元素组成、价态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的表征
2.1.1 市售CeO2及3 种不同形貌CeO2的表征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3 种不同形貌的CeO2。图1 为市售CeO2、R-CeO2、C-CeO2、P-CeO2的XRD谱图。由图1 可知,市售CeO2和3 种不同形貌CeO2的衍射峰都与CeO2标准卡片JCPDS:43-1002 的特征衍 射 峰吻 合;在2θ为28.6°、33.1°、47.5°、56.4°、59.1°处有明显的衍射峰,分别与立方萤石晶型CeO2的(111)、(200)、(220)、(311)、(222)晶面相对应;谱图中除特征衍射峰外无其他杂峰,表明制备的样品中没有其他杂质,纯度较高;C-CeO2的衍射峰与R-CeO2、P-CeO2相比峰强度较大,半峰宽比较窄,说明其结晶性比较好,晶粒尺寸较大。
图1 市售CeO2、R-CeO2、C-CeO2、P-CeO2的XRD 谱图Fig.1 XRD patterms of commercial CeO2, R-CeO2,C-CeO2 and P-CeO2
图2 为R-CeO2、C-CeO2、P-CeO2的SEM、TEM和HRTEM 照片。由图2(a)-(b)可知,R-CeO2的平均直径为10 nm,其长度为40~250 nm,棒状结构明显,分散均匀且未发现其他形貌CeO2的存在;C-CeO2的立方体结构明显,其棱长为20~50 nm,分布较均匀,容易聚集,其空隙明显小于R-CeO2;P-CeO2的平均粒径约为10 nm,容易团聚,颗粒状结构明显。理论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晶面表现出不同的活性,从而对催化活性产生影响[17]。根据文献[18]报道,在类似的反应中起主要催化作用的暴露晶 面 为(111)晶 面。由 图2(c)可 知,R-CeO2有(200)、(111)2 种 晶 格 条 纹 方 向,晶 面 间 距 分 别为0.27、0.33 nm;C-CeO2有(220)、(111)、(200)3 种晶格条纹方向,晶面间距分别为0.21、0.33、0.27 nm;P-CeO2有(200)、(111)2 种晶格条纹方向,晶面间距分别为0.27、0.33 nm;3 种不同形貌CeO2都暴露出(111)晶面,这也是R-CeO2、C-CeO2、P-CeO2催化剂都能催化合成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原因。
图2 R-CeO2、C-CeO2、P-CeO2的SEM、TEM 和HRTEM 照片Fig.2 SEM,TEM and HRTEM images of R-CeO2, C-CeO2 and P-CeO2
2.1.2 复合催化剂的表征
在R-CeO2中分别引入CuO、AgI 后得到复合催化 剂CuO/R-CeO2、AgI/R-CeO2。 图3 为CuO/R-CeO2、AgI/R-CeO2的XRD 谱 图。由 图3 可 知,CuO 的引入并未破坏R-CeO2的立方萤石晶型结构,在2θ为35.5°、38.7°、48.6°、61.5°处,可以清晰地观察到CuO 的特征衍射峰,分别对应于CuO 标准卡片JCPDS:48-1548 中 的(002)、(111)、(202)、(113)晶面,CuO 特征衍射峰的存在表明CuO 未能高度分散在R-CeO2表面;AgI/R-CeO2具有立方萤石结构的CeO2的特征衍射峰,在2θ为22.2°、23.5°、39.2°、46.2°、64.3°处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属于AgI 的特征衍射峰,分别对应于AgI 的标准卡片JCPDS:09-0374中的(100)、(002)、(110)、(112)、(114)晶面。
图3 CuO/R-CeO2、AgI/R-CeO2的XRD 谱图Fig.3 XRD patterms of CuO/R-CeO2 and AgI/R-CeO2
图4 为CuO/R-CeO2、AgI/R-CeO2的SEM、TEM 和HRTEM 照 片。由 图4(a)可 以 看 出,R-CeO2中引入CuO 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的棒状形态;除了可以观察到R-CeO2暴露的(111)晶格条纹外,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CuO 暴露的(111)晶格条纹,晶面间距分别为0.33、0.28 nm。由图4(b)可以看出,R-CeO2中引入AgI 后,其棒状结构未发生改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棒状CeO2和颗粒状AgI,AgI颗粒的直径在10~30 nm;图中暴露出3 种不同的晶格条纹,分别对应R-CeO2的(111)晶面和AgI 的(102)、(110)晶面,其晶面间距分别为0.33、0.28、0.23 nm。
图4 CuO/R-CeO2、AgI/R-CeO2的SEM、TEM 和HRTEM 照片Fig.4 SEM, HRTEM and TEM images of CuO/R-CeO2 and AgI/R-CeO2
2.2 不同形貌CeO2和复合CeO2对三亚甲基碳酸酯合成的影响
2.2.1 不同形貌CeO2的影响
以1,3-丙二醇为反应的标准底物、2-氰基吡啶为脱水剂,在反应温度为130 ℃、反应时间为4 h 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形貌CeO2对三亚甲基碳酸酯合成的影响。表1 为不同形貌CeO2的比表面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的产率。由表1 可以看出,以市售CeO2为催化剂时,目标产物的产率为28.7%,该结果证明了反应的可行性;当以R-CeO2为催化剂时能以较高的产率(72.5%)得到目标产物;C-CeO2的比表面积最小,这可能是其催化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表1 不同形貌CeO2的比表面积和三亚甲基碳酸酯的产率Table 1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yield of CeO2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图5 为R-CeO2、C-CeO2、P-CeO2的 拉 曼光 谱。由图5 可知,3 种不同形貌CeO2在469 cm-1处都有一个明显的F2g峰,表明被测物质为萤石结构的CeO2;强度较弱的258 、595 cm-1处的峰对应于二阶横向声学模式(2TA)和缺陷诱导模式(D)[19]。文献[20]的研究表明,氧空位缺陷位点数量影响CO2的活化能。CeO2中缺陷位点数量与CO2的活化能以及三亚甲基碳酸酯合成的构效关系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拉曼光谱可确定3 种不同形貌CeO2缺陷位点数量。通过计算可知,R-CeO2的相对缺陷(1.90%)高于C-CeO2(0.16%)和P-CeO2(0.11%),这也是R-CeO2催化活性高于C-CeO2和P-CeO2的原因。
图5 R-CeO2、C-CeO2、P-CeO2的拉曼光谱Fig.5 Raman spectra of R-CeO2, C-CeO2, P-CeO2
对不同形貌CeO2的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研究。图6 为R-CeO2、C-CeO2、P-CeO2的XPS 谱图。由图6(a)可以看出,Ce 3d 有多个峰,对其进行拟合,可得10 个清晰的亚峰[21],通过拟合计算可以得到不同形貌CeO2的Ce4+的相对含量(Ce4+峰面积与Ce4+和Ce3+总峰面积之比,下同)大小顺序:C-CeO2(82.4%)>R-CeO2(79.6%)>P-CeO2(74.7%)。文献[22]研究表明,CeO2的路易斯酸位点主要来源于Ce4+,这3 种不同形貌CeO2的路易斯酸位点数量大小顺序为:C-CeO2>R-CeO2>P-CeO2,R-CeO2在这3 种催化剂中具有适宜的酸性位点数量,其催化效果好于C-CeO2和P-CeO2。由图6(b)可知,对O 1s的信号峰进行分峰拟合,可观察到晶格氧、吸附氧和氧缺陷的特征峰[23]。
图6 R-CeO2、C-CeO2、P-CeO2的XPS 谱图Fig.6 XPS spectra of R-CeO2, C-CeO2, P-CeO2
综上可知,虽然3 种不同形貌CeO2都暴露出(111)活性晶面,但R-CeO2催化效果更好。这是因为R-CeO2的缺陷位点数量多,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中等数量的路易斯酸性位点,并且其平均粒径较小。
2.2.2 复合CeO2的影响
以1,3-丙二醇为反应的标准底物、2-氰基吡啶为脱水剂,考察了R-CeO2、CuO/R-CeO2和AgI/RCeO2对三亚甲基碳酸酯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2。由表2 可以看出,两种复合催化剂可以催化反应的进行,目标产物的产率分别为50.6%和17.4%,与R-CeO2催化该反应所得产率相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当R-CeO2负载CuO 和AgI 后,比表面积减小,平均粒径增大。
表2 R-CeO2和复合CeO2的几何参数和产率Table 2 Geometrical parameters and yields of R-CeO2 and composite CeO2
对CuO/R-CeO2、AgI/R-CeO2的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研究。图7 为CuO/R-CeO2和AgI/R-CeO2的XPS 谱图。由图7(a)可以看出,Ce 3d 有多个峰,对其进行拟合,可得10 个清晰的亚峰,通过拟合计算,可以得到Ce4+的相对含量大小顺序:AgI/RCeO2(80.3%)>CuO/R-CeO2(80.2%),与单纯的R-CeO2相比,其Ce4+的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并且路易斯酸性位点增加。由图7(b)可知,对O 1s 的信号峰进行分峰拟合,可观察到晶格氧、吸附氧和氧缺陷的特征峰[23]。
图7 CuO/R-CeO2、AgI/R-CeO2的XPS 谱图Fig.7 XPS spectra of CuO/R-CeO2 and AgI/R-CeO2
综上可知,当R-CeO2催化剂负载CuO 和AgI后,虽然暴露出(111)活性晶面,但催化活性却低于单纯的R-CeO2,其原因为复合CeO2比表面积减小,缺陷位点数量减少且路易斯酸性位点增加。
2.2.3 R-CeO2催化合成五元和六元环状碳酸酯
在确定最佳催化剂后,对底物范围进行了拓展,实验结果见图8。
图8 底物拓展实验结果Fig.8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ubstrate expansion
由图8 可知,该催化体系可用于合成各种环状碳酸酯,包括难以较高产率合成的六元环状碳酸酯;对于六元环状碳酸酯的合成,具有单烷基和二烷基取代的各种1,3-二醇能够以较好的产率转化为六元环状碳酸酯(3a-3e);对于线性邻二醇,包括具有甲基、乙基和甲氧基的二醇,也能反应生成相应的具有较高产率的五元环状碳酸酯(3f-3h)。
2.3 催化剂的回收与重复利用
在不同形貌CeO2催化CO2和1,3-丙二醇合成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反应过程中,2-氰基吡啶水合作用生成的2-吡啶酰胺吸附在R-CeO2上,造成R-CeO2表面中毒,导致R-CeO2逐渐失活[24]。为了研究R-CeO2催化剂的回收利用问题,设计了以化合物1 为底物、3a 为目标产物进行R-CeO2的回收利用实验。首次反应后,对R-CeO2进行过滤,无水乙醇洗涤3 次后烘干;将其置于马弗炉中于500 ℃下焙烧3 h 后再进行循环实验。每次循环实验结束,进行下一次实验前均重复上述操作,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由图9 可知,首次反应中3a 的产率为68.3%;重复使用5 次后,3a 的产率无明显下降。
图9 R-CeO2的回收利用结果Fig.9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results of R-CeO2
3 结 论
研究了以不同形貌CeO2和复合CeO2为催化剂,催化CO2和1,3-丙二醇合成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反应。结果表明,R-CeO2的催化活性优于C-CeO2、P-CeO2、CuO/R-CeO2和AgI/R-CeO2。这 是 因 为R-CeO2相较于其他催化剂具有较多的缺陷位点数量、适宜的比表面积,平均粒径小并且具有中等数量的路易斯酸性位点;在R-CeO2催化下其他五元和六元环状碳酸酯均能获得很好的产率,拓展了底物范围,且R-CeO2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回收操作简单,多次回收使用后环状碳酸酯的收率未发生较大变化,一定程度上可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