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问题,注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3-11-08于玮

文理导航 2023年3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于玮

【摘  要】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汲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问题时常出现。立足于这样的问题,锻炼学生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必经之事。本文将以非连续性文本问题为中心,对教学策略简单总结。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道路上,时刻都会出现一些类型不同的问题。所谓的非连续性文本问题,和常见的连续性文本问题不同,它由数据图表、图片信息、各类型统计图等元素组成。遇到这些问题时,一般不容易直接求得答案,而是需要对信息进行提炼,在有效的信息当中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

一、指导学生提取信息

(一)给予学生时间阅读,摸清题意

非连续性文本问题本身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不像连续性文本问题那样具有明显的顺序或逻辑,但是它却能够更加直观醒目地呈现出有效信息。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时,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对学生提出怎样的指导,而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通过阅读来提取文本当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而达到摸清题意的目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才能为高效教学提供保障。

在一张老师带着学生去参观科技馆的图片中,女老师说:上午有3批学生来参观,每批有69人;男老师说:下午一共有213人来参观科技馆。图片下面的问题是:上午参观的人数多还是下午参观的人数多?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找到题目中所包含的文本信息,自己默读2~3遍。默读完成之后,想一想这道题该怎么做。接着,教师在课上邀请几名学生说一说通过自主阅读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例如有同学说“问题问的是上午人数多还是下午人数多,可以用比较法”,还有同学说“不能直接比较,因为上午的人数是每批的人数,而下午的人数是总人数”等。对于学生的说法,只要合理教师都一一肯定。一番讨论后,教师先鼓励学生按照前面大家所提供的想法自主解决问题;然后对这道题进行统一讲解,并帮助出错同学订正错误。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阅读能力都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想法和思路有限,但在这个时候教师不用急于为小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而是要坚持培养他们自主阅读题目、表达自己思路的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做好标记,锻炼敏感度

小学数学学科当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问题一般来说有几种类型,如数据图表、统计图、包含数学信息的图画等等。这些内容相对来说有些分散,学生可能无法一下子记住题目当中的所有有效信息。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题目当中做好标记,锻炼学生对数字化信息的敏感度。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一些关键性的信息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然后思考这些信息当中有哪些联系,或者这些信息的背后蕴涵着哪些数学意义等等。

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中有这样一道题,题上画了三件不同的T恤衫,分别标注单价,旁边有人说出这样一句话:三(2)班要采买25件T恤衫,最多要花多少钱?最少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先把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标注出来。大多数学生标记的是三种T恤衫的单价“448元”“55元”“64元”和需要购买的数量“25件”。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提示学生从问题当中找到关键词“最多”和“最少”。随后教师又对学生进行引导:根据我们现在标记出来的信息,可以发现有单价,有数量,要我们求两个总价。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怎样选择才符合“最多”和“最少”呢?这一番引导下来,多数学生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是固定的,总价最多,那么就选最贵的T恤衫;总价最少,就选最便宜的T恤衫,用乘法计算即可。

对有效信息的敏感程度是需要坚持锻炼才能够越变越高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非连续性文本问题时,我们要以此为素材,通过指导和点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提取有效信息的效率。

二、启发学生分析解决

(一)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

题目当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解决非连续性文本问题之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便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中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着眼于题目中所求的问题,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联。找到这种关联之后,就可以据此确定数学模型,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题目中有两种图片,分别是一套石器摆件和一套陶瓷摆件,石器摆件的价格是每套132元,陶瓷摆件的价格是每套67元。问题是:李大伯有500元,买一套石器摆件之后,还能买几套陶瓷摆件?面对问题时,学生先自行阅读,标记出题中的重要信息。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已知李大伯有500元,买了一套石器摆件之后,剩下的钱再买陶瓷摆件,也就是500元-一套石器摆件费用=陶瓷摆件的费用。而陶瓷摆件的费用为总费用,也就是总价,需要再用“总价÷单价”去算出陶瓷摆件的数量。这个除法算式不一定能除尽,若有余数,余数不够一套陶瓷摆件的单价,就要舍掉余数,直接去除法算式中的商作为结果。列式为:500-132=368(元),368÷67=5(套)……33(元)。

任何数学问题当中都包含着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就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钥匙。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讲解例题还是巩固练习,我们都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只有学生轻松找到一道题当中的数量关系,才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认真解决问题,确保步骤清晰

当题目当中的数量关系已经明确时,就可以着眼于问题的解决了。就小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重要的任务,同时,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兴趣。非连续性文本问题,其实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问题。在开展此类问题教学时,我们应教导学生认真解决问题,根据数量关系一步一步计算推理,整合信息、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检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题:一套《历史故事》一共有4册,每册的单价均在下面表格中,买12套《历史故事》要花多少钱?表格中的信息为:第一册26元/册;第二册31元/册;第三册24元/册;第四册28元/册。同样的,教师还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接着和学生一起分析數量关系,买12套《历史故事》要花多少钱求的是12套的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数量已知,一套《历史故事》的单价需要另算。所以可以先算出一套的单价:26+31+24+28=109(元),再算总价:109×12=1308(元);综合算式为:(26+31+24+28)×12。也可以以册为切入点,分别算出买12套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和第四册的价格,再相加:26×12=312(元),31×12=372(元),24×12=288(元),28×12=336(元),312+372+288+336=1308(元);综合算式为:26×12+31×12+24×12+28×12。

解题步骤是否清晰直接反映了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时思路是否明确。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之间联系紧密。为了锻炼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在问题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循序渐进,认真对待每一道题。

三、引领学生拓展思维

(一)横向拓展,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指导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问题进行阅读和解决,并不单纯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找寻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看清这类问题的本质,理解其中的数学内涵。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对问题进行拓展。横向的拓展可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在学生顺利解决完一个问题之后提出与其类型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让学生自行完成,掌握解此类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如题:彩虹动物园的门票团购价格如下:1~50人团,每人15元;51~100人团,每人13元;100人以上团,每人10元,实验小学四年级三个班去动物园春游,一班48人,二班49人,三班52人。(1)每个班分别团购,各需多少元?(2)三个班整体团购,需要多少元?这两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第一题按各班人数选择对应的团购方案分别计算即可,第二题将总人数加起来选择100人以上团购方案计算总费用即可。在此基础上,教师对问题进行拓展,教师将表格中100人以上团的方案去掉,只剩下前两种,并提问:此时怎样团购更加优惠?很显然,尽可能选择51~100人团要优惠一些,那么可以将一班和三班的人组成一个整体,恰好凑成100人,剩下二班单独按照1~50人团购,也就是(48+52)×13+49×15。

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懂得灵活变通。灵活变通既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能力。在开展问题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通过拓展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融会贯通,灵活思考。

(二)纵向延伸,提高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

除了横向的拓展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已知题目的基础之上进行纵向延伸。简单来说,当学生顺利解决完一个非连续性文本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在这道题目的基础之上设计一些难度逐步提升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是“树上的苹果”,需要学生用力跳起来才能够摘到。面对这些够难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切入的角度或思路,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如题:图画上有三人对话,售货员说“两人一共要付216元”,小女孩说“我买了8本笔记本”,小男孩说“我买了10本笔记本”,问题为:每本笔记本多少钱?这是一个需要用方程解的问题,只需将笔记本的单价设为x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10x+18x=216,解方程即可。学生解决了这道题之后,教师对其进行变式延伸:把售货员说的话改为“收到你二人现金共200元,现找回56元”,再组织学生解决问题,这时就会多加一个求一共花了多少钱的步骤。还可以这样改动,将小女孩的话改为“我买了5张学习光盘,每张光盘21.2元”,这样改数量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除了改已知条件外,还可以对问题进行变式,如改为:再买15本这样的笔记本多少钱等。

通过对原有的问题进行变式和改动,就能够构成一个新的问题。在培养学生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适当对题目进行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都有积极的帮助。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而言之,立足于非连续性文本问题去开展问题教学,指导和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解决问题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意识,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助力学生获得进步的途径。非连续性文本问题在数学课本当中十分常见,我们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以此为资源,對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轻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秀兰.小学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J].名师在线,2020,125(16):41-42.

[2]李艾姣.小学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四部曲”[J].广西教育,2021,1205(29):141-142.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