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2023-11-08王佳楠

文理导航 2023年34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初中历史教学文学作品

王佳楠

【摘  要】新课标增添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以历史教学为核心,是文史融合教学的基本原则。历史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有所了解,从中挖掘出可以利用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教学功能不容忽视,历史教师要重视这些资源,发挥其史料价值。

【关键词】学科融合;文学作品;初中历史教学

一、文学作品辅助历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的阶段,学生较为容易接受具有美感和情感的文字,容易引发共鸣和思考,比如他们喜爱听历史故事,却对隐藏在故事背后的原因和特点不愿过多思考,即使思考也缺乏深度和广度。初中历史学科知识量大,课时少,决定了每一节课的容量相当大,需要学生识记和理解的内容很多,学生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不良情绪中。

知识是相互联系、交叉的,2022版新课标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版块,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也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跨学科的融合课堂。历史教师要能够打破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再局限于自己学科的一亩三分地,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水平,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古今中外的很多文学名著,都是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并重的。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不仅要追求科学严谨,也要追求形式丰富,文史融合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历史学家孙毓棠先生也认为,文学作品是“时代精神之最重要的表现”,它留下了“最有价值的生活记载”,从中可得到“历史的灵性与精神”。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也提出文史互证的观点。由于系统的历史学习是从初中开始的,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有所了解,从中挖掘出可以利用的文学作品。2016年来,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都开始使用部编版新教材。笔者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简单的归纳。

二、文学作品辅助历史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到文学作品。除了语文教科书中已经学习过的文学作品外,还可以根据学情适当选用一些经典的课外文学作品。接下来,笔者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第三子目“南宋的偏安”为例,谈一谈如何利用文学作品辅助历史教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七年级下册第8课的第一、二子目中,我们知道了女真族的崛起,金政权的建立,金灭辽与北宋等史实。“南宋的偏安”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的第三子目,主要讲述了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和议、南宋偏安等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滿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问题:朗读这首词,并结合第1、2子目的学习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岳飞是何人?“靖康耻”指的是什么?“胡虏”“匈奴”是哪个少数民族?从这首词中你能体会到岳飞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积累,大部分学生对岳飞并不陌生,结合之前第一、二子目的学习,学生赏析这首诗难度不大。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思考教师的设问,既巩固了刚刚学习的“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等内容,又自然过渡到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岳飞抗金”等内容,同时感受到岳飞的报国之心,赤子之情。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问题:朗读南宋诗人陆游的这两首诗,并结合书本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王师”是指哪一政权的军队?陆游为何自称“遗民”?“九州同”是否实现?从这两首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两首诗是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出现过的古诗,七年级学生对此较为熟悉,赏析这两首诗并无难度。通过教师设问,自然过渡到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宋金和议、南宋偏安”等内容,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满腔愤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问题:朗读这首诗,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杭州”和“汴州”分别是哪一政权的都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这首诗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出现过的古诗,学生对此较为熟悉。通过思考教师的设问,既复习了之前所学内容,又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忘却国耻、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的讽刺,对“南宋的偏安”这一子目标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文学作品辅助历史教学的策略解读

以历史教学为核心,是文史融合教学的基本原则。历史课堂教学,融合相关的语文学科知识,如诗词等文学作品,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切勿将历史课上成诗歌鉴赏课,或者阅读理解课。文史融合教学中,应立足教学目标和学情,巧选文学作品,适时融入,解读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情感价值,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历史解释能力,涵养家国情怀,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当然,并不是每一部文学作品都能体现这种融合,因此,我们在有限的历史课堂中还是以关注经典作品为主,因为经典作品经历了众人的“挑剔”和时间冲刷的考验,更具代表性,历史价值也相对更高。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善于甄别,选择贴近历史真实的文学作品来辅助历史教学,让学生从虚构的人物中看到时代的真实面貌,从而为学生打开一片学习历史的新视野。

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选择文学作品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因此,历史教师要熟悉语文教材,以及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文学作品。当然,文学作品辅助历史教学的前提是历史教学的需要,不可生搬硬套,文学不等同于历史,不能偏离主题,将历史课上成文学鉴赏课或者语文阅读课。总之,文学作品的教学功能不容忽视,历史教师要重视这些资源,发挥其史料价值,有必要时可以和语文教师合作,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培养学生文史贯通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孙毓棠.历史与文学.史学探渊[M].长春:吉林出版社,1991.

[2]鲍丽倩.运用文学经典,透视历史风貌[J].历史教学,2016(4):15—19.

[3]陈新民,金霞.例谈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9(3):44—47.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初中历史教学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