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变革维度与前沿分析*
——基于WOS源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3-11-08孙刚成杨婳婳
孙刚成 杨婳婳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做出重要指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1]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以及卓越工程师等的培养要求,不仅立足于国之根本,强根之基,还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作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几年,各高校为提升自身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能力,相继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其中,最为有效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改革。对于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国内外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赵炬明教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2];刘献君教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教学理念、服务理念以及管理理念的转变[3];威廉·巴罗内教授认为,“它是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化为学生自己要学和要做,赋予学生权力,让其更充分地参与,对自己的学习更负责的一种教学模式”[4]106。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变革就是以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为中心,以学习和发展效果为中心,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品质、能力与习惯养成的教学服务与管理理念变革范式。这一教学改革模式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进步的共同结果[4]。它不仅能培养高校学生的横向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强大学习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让高校学生为当前和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以及适应社会发展做好准备。然而现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改革进程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高校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定义存在理解偏差甚至误解,致使教学中存在放任学生、教学评估中存在过度宽泛等问题。为迎接高质量教育发展带来的挑战,国际教学模式正在进行改革,如欧洲学生联合会发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的同行评估准则》、英国的《英国专业标准框架》、芬兰的现象教学等一系列策略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发展做出了安排。本文以近三十年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论文为分析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通过被引文献分析、关键词突现性检测分析等方法,对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相关文献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深入探究近三十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发展概貌,以使国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者和实践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发展动态和热点主题,为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路径。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WOS是多学科专业期刊的大型引文索引数据库,集合了高影响力的学术文献。本文以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文献源,检索时间区间设定为1991—2021年,运用主题检索法,检索词为“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reform”或“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reform”,文献类型选择“论文”,获得用于分析的文献数据共302篇。由图1可见,近三十年国际上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虽有波动,但整体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可将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1—2008年,这一阶段的发文量少且增长缓慢,年均发文量3篇。第一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起源于1995年巴尔(Barr)和塔戈(Tagg)的开创性文章《从教学到学习:一种新的本科教育范式》,该文在高等教育界掀起了“范式革命”。受此理论启发,全球一大批高校相继拉开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序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并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21世纪的整个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此举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发展。进入到第二阶段(2009—2021年),发文量较第一阶段增速明显加快,年均发文量19.69篇,是第一阶段年均发文量的5.56倍。相较于2008年,2009年的发文量有明显提升,约为2008年的1.7倍,其直接原因在于2009年各国注重于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首份教育环境国际比较报告(呼吁教师有效教学)。综上所述,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和深入研究阶段,逐渐成为广受相关学者关注的热点。
图1 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年度分布
(二)研究方法
在样本确认后,文章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生成文献共被引全局聚类表、关键词突现分析表以及作者发文量分析图谱等,对近三十年国际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研究的变革维度与前沿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展示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知识全景。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动态
(一)核心作者统计
为更详细反映近三十年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和团队分布情况,文章通过CiteSpace对该领域作者的发文量进行统计,列出了这一时期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4人,共发表论文15篇,占总发文量的5.0%(详见表1)。这表明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且核心作者总体发文量偏低。其中,密歇根州立大学(以本科教学改革和STEM教育著称)的戴安·埃伯特梅(Diane Ebert-May)共发相关文章6篇,其2016年与拉弗蒂(Laverty)合作的《大学科学评估特点:三维学习评估协议》是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一篇,被引125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杰西卡·米德尔米斯·马赫(Jessica Middlemis Maher)共发表相关文章3篇,其与戴安·埃伯特梅合作的《打破循环:未来的教师在专业发展后开始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策略进行教学》是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一篇,被引53次;科廷大学(学校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科学、工程和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等教育学研究者大卫·麦康奈尔(David Mcconnell)共发文3篇,是该领域目前发文数最多的学者之一,其在2014年发表的《实施计算支持的合作学习》是3篇文章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一篇,被引1 113次;陈夏琳(Charlene Tan)是中国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共发表相关文章3篇,《向上海学习:取得教育成功的经验教训》是3篇文章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一篇,被引225次。除此之外,为更加直观反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作者分布情况,文章进一步通过CiteSpace软件Author模块对文献发文作者进行可视化,生成作者合作关系图谱,从而较为清晰地呈现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群及其合作关系。结果表明,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共有节点(N)430个,连线(E)417条,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45,说明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者数量少,且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其中,研究者大多为两人合作团体,如大卫·麦康奈尔和杰西卡·米德尔米斯·马赫组成的合作团队。综上所述,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领域合作团队较为松散,且合作团队多呈现出两两合作或不合作。
表1 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领域发文量≥3篇的作者统计
(二)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通过CiteSpace软件Institution模块对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机构合作关系图谱,进一步对研究机构发文量及其合作关系进行分析。表2列举了发文量4篇及以上的9家机构,其中7家研究机构来自美国,占所选机构总数的77.8%,其余两家来自新加坡和新西兰。从研究成果数量及影响力看,成果较多且影响力高的研究机构包含密歇根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奥兰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其中,密歇根州立大学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其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集合式课程以及教阶式课程深受国际推崇;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是公立研究型大学,其心理学、公共管理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培养了19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其“大学101项目”完全遵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示范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中共有节点307个,连线267条,基本上都是高校,网络密度为0.0057,表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多呈现出两两合作状态。如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和奥克兰大学、犹他州立大学和爱荷华大学。综上可知,各机构间凝聚成强大的合作网络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表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发文量≥4篇的研究机构统计
三、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研究演变关键维度
1950年以来,脑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越来越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最终推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2]。文献共被引分析能够揭示某研究领域演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知识基础,有助于发掘该领域知识演进的关键维度[5]。文章对来自于WOS源刊的302篇有效样本文献进行文献共被引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绘制文献共被引聚类表(其中Q=0.952>0.3;S=0.988>0.5,见表3)。
表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研究文献共被引全局聚类表
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的作用是将关系密切的文献归类,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和变革维度。由表3可以看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研究文献形成的前20个聚类号依次如下。0号为,教学辅导、专业发展、案例分析、探究式、合作式新教师研讨会、采纳、背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因素;1号为,新物理教师、天文学新教师讲习班、直接观察、高校STEM课堂、社区开发教材的文化进化模式、可迁移教育;2号为,使用叙事教学法培育和训练解释性思维;3号为,学生在1984年和1993年对荷兰物理教师人际行为与教育观念的看法比较;4号为,自我导向的专业发展:情感学习追求;5号为,科学教育现代化;6号为,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的在线教学:中国大学教师的经验;7号为,作为专业参与和支持性教学经验获取场域的职业学院;8号为,教师的信念和知识在采用新课程中的作用;9号为,格拉斯哥面向社区的医学教育:开展社区诊断活动;10号为,城市学校实施数学改革与教师激励方式的影响研究;11号为,牙科研究生、混合式模块教学、研究方法论、回顾性研究、STEM整合学习、运用成人教育学、创业心态、课程设计、从事非科学专业;12号为,基于STEAM和虚拟现实概念开发交互式教材;13号为,接受建构主义和说教式教学:谁在获得?在哪里实践?14号为,高中教学:现象和挑战;15号为,科学教学取向和技术增强型学生学习工具;16号为,工程是否会激发中学化学教师的实践变革;17号为,中学生物教师观念的演变:使用认知图的纵向分析;18号为,借助社交网络技术发展教师职业认同:通过博客进行学习改革;19号为,扩大公平、准入和包容性:一种借助大型旗舰研究机构不断改变普通化学课程的多方面方法。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研究文献聚类在不同的时段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块。根据不同聚类所对应的文献分布情况,可以整合得出近年来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研究共被引文献在不同时间阶段都包含四个关键改革维度,即学校支持、教师专业素养、科学化教学模式和交互式课程设计。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的支持性因素
由表3可知,序号7、15、16所显示的聚类共同指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中的关键支持性因素。支持性因素是关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的全局性变革,总体上可以概括为经验支持和技术性工具支持两类。成熟的经验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首先,批判性接受职业教育教学经验。随着多元化世界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变得更加复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推进变得举足轻重。玛格丽特·特里·奥尔(Margaret Terry Orr)发现在职业途径计划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学院整合学生职业生涯和大学准备策略、在课堂上和工作场所中丰富学习体验、围绕以职业为中心的主题课程组织学习,从而促进科学化教学改革[6]。其次,工程学纳入课堂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工程学课堂上的活动与实践会提高中学科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运用[7]。完善学校技术性工具支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科学化发展。正如托德·坎贝尔(Todd Campbell)所说:“互联网技术可以在帮助教师更了解学生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率,以此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8]。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进一步证实了在技术支撑下,互联网面向大众开放了大量的知识和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将“教师”从纯粹的知识传播者中解放出来,从而最佳地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6]。后疫情时代,传统教学方式更多地在向线上线下混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双线混融教学的过程中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对当下及未来改革调整至关重要。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需要的教师专业素养
由表3可知,序号0、1、4、8、10、17、18所显示的聚类共同指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变革维度。培养教师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是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早在1997年,乌贝尔(Wubbels)等人在国际趋势背景(建构主义的前提下认真考虑学生概念)下,强调了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性[7],为之后教师专业培训规划、教师观念演变和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基础。首先,教师专业培训作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必备环节,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研究表明,教师的背景、专业度和经验都会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9]。同时,教师的专业培训也会提升对教育实践的认识度,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更新教学思维[10]。其次,教师教学思维的更新是发展个体创造性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更新教师教学思维是21世纪国际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在STEM教育改革热潮下,佩尔奇(Pelch)等人通过对比研究教师教学思维发展前后的影响因素发现:教师教学思维发展前,以情境因素为主导;而在教师教学思维发展后,教师更可能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因素,以此作为影响新材料选取的影响因素[11]。最后,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最直接的表现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现阶段,大多数(82%)新教师目前或过去都尝试过循证教学实践,大约一半(57%)新教师目前使用循证教学实践,他们注重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反过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又能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12]。对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纳入计划,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可以促使教师的信念朝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转变[13]。
(三)以科学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由表3可知,序号0、1、2、5、9、11、13所显示的聚类共同指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以科学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变革维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主要基于建构主义,即学生必须通过积极参与学习,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自己理解力的理论[1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旨在面向所有学生,从而构建“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体系,让各类学生适得其所。在如何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目标、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问题上,科学化教学方法不仅是20世纪80年代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重要转变之一(如在医学教育中实施面向社区的医学诊断,以学生自身感知提升其批判思维能力[15]),而且对当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仍有推动作用。日渐普及的混合式教学法和叙事教学法也是构建科学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对此,希亚·萨吉·瓦盖塞(Sheeja Saji Varghese)等人对比了基于视频的学习和基于混合模块的学习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混合模块学习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间利用率高,并且学习和理解能力有所提升[16]。此外,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模式下也可以提升解释性思维能力,如叙事教学法的运用。叙事教学法是一种以研究为基础的解释性现象学教学法,旨在把教师和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可以预见实践和教育新的可能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001年,迪克尔曼(Diekelmann)通过解释学分析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教师和学生的经历,发展了叙事教学法[17]。为了挖掘叙事教学法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更深层次的影响,国际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有研究者通过记录叙事教学法如何帮助学生挑战他们的设定和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释遇到的情况,分析得出叙事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打破有限的思维模式,拓宽思考广度和深度,而且呼吁教师重新思考学生在课程中学习和实践解释性思维的方式,从而提供了一种教师用来增强学生思维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用方法[18]。德沃·纽瑞特(Dvir Nurit)等人则从细节入手,通过分析叙事教学法对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引导新教师借助叙事教学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19]。科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并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将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问题置于课堂中心,以此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四)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由表3可知,序号1、12、13、19所显示的聚类共同指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以科学设置课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维度。在多元化的21世纪国际社会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编制科学化课程,以匹配学生的需求。研究表明,学生有效教育经历的核心要素是他们所学习的课程,为此,各院校一直在调整课程,一方面应对学生群体日益多样化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应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社会角色做好准备[20]。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学生需求和课程匹配度问题。如19世纪90年代,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背景下,美国大多数学校将职业体系引入学校课程,把校本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经验结合起来,使用一套综合的、情境化的、以职业为中心的课程,然而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影响不大[21]。为此,大多数国家的众多高校开始更新课程,力求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提升课程设计与学生需要的匹配度。科学化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势在必行的改革环节。与传统的课程设计不同,科学化课程设计注重课程的整合性,从全局性出发,以点带面,整合科学的课程框架,注重与现实的联系,正如美国科学教学研究协会所强调的“科学的课程是注重社会与个人发展相关的课程”[22]。与此同时,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报告《本科生物学教育的愿景与变革:行动呼吁》也呼吁文化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后对所学课程有一套持久的核心理解[23]。同时,灵活性课程设计也可以有效消除效率较低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22]。研究表明,大多数院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些选择,在选择课程的层面上给予学生更大的灵活性,80%的院校通常在学生的学习计划中提供更丰富的选修课程,49%的学生通常被允许改变学习计划,41%的学生通常被允许在完成学习计划所需的时间上有一定的灵活性[24]17。目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课程改革当属芬兰面向全体学生的基于现象的课程改革,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适合21世纪的关键技能形成,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5]。
四、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研究前沿
关键词突现能够揭示研究主题并体现该研究领域的总体特征和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对来源于WOS“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从而绘制关键词突现聚类知识表格,见表4。结合突现词内容及二次文献分析,发现国际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研究主题主要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
表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研究关键词突现表
(一)借助STEM整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策略
由表4可知,序号1、13、15、23所显示的聚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基于STEM整合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关键词的时间跨度,基于STEM教育整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成为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前沿。1957年,人造卫星的发射促使美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进行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STEM教育正式成为现实。美国政府大力支持STEM整合教育的革新且从未间断,在过去十年间,美国相继发布多份STEM教育政策文件[26]。此外,研究表明,实施真正有效的STEM整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能、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27]。对此,国际学者和机构对STEM整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如美国大学协会在2011年与其成员大学合作发起了一项为期五年的计划,以提高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本科教学质量,旨在鼓励教师在课堂上使用STEM整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跨学科问题,从而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现广泛而持续的变革[28]。弗朗西斯(Francis)等人则以STEM整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分析其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持久的女性问题和有色人种问题的影响,并得出可行的建议,即注重文化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摆脱过时的“一刀切”模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将学习置于个人和文化意义背景下的项目,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参与度[29]36-52。同时,STEM整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影响也很大,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于教育的最初看法,方便交互的未来教室建设和泛在的电子化学习使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日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线混融教学[30]。艾哈迈德·艾坎(Ahmet Aykan)等人通过半结构访谈,收集参与者对远程学习、STEM教育、课程研究和课堂学习模式的看法,从而给出了科学化建议,分析得出:在远程教育中课程研究将为STEM教育做出重大贡献,因为它的目标是不间断的专业发展和高质量的教学计划;课堂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并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教学内容知识,规划更好的STEM课程,并培养21世纪的关键技能[31]。
(二)以新教师协会为代表促进教学改革的关键动力
由表4可知,序号3、11和24所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发展突现词体现了以新教师协会为代表的关键动力。新教师协会是始于1996年的一个多元的专业发展协会,美国相当一部分(40%)的新物理教师是其主要成员,新教师协会旨在培养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此改善学生学习品质[32]。新教师协会对新教师行为变化的研究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其关注度较高的两个方面分别是:如何通过教师培训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新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一方面,新教师协会的干预培训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表明,没有接受新教师培训的教师总体呈现两种教学方式,即模仿他们做学生时的教师教学或讲座式教学[33]。由此可知,新教师协会的教学培训不仅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戴安·埃伯特梅等人深入探究了新教师研讨会对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影响,发现与研讨会前的知识相比,教师在每个教学领域的知识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包括科学教育改革、课程和课程规划、在教学中使用技术、评估和合作学习。除了课程和课程规划之外,教师也意识到他们在上述每个教学领域的第一手经验都有所改善[34]。此外,循证教学法培训也是新教师协会常用的培训方法,见表5,旨在支持新教师成为积极的行动者,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循证教学符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一般原则,注重提升新教师之间的发展互动,致力于构建学习共同体[35]。在支持性环境中,新教师被鼓励实施自己所提出的教学观点,并富有成效地塑造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态度和价值观,以此提升新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6]。新教师协会以教育发展需求为基点,注重新教师翻转教学能力的培养,培养流程见表6。翻转教学属于一种混合式的教育形式,它将课程转移到教室之外,从而腾出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37]。对于新教师翻转教学能力的培训,不仅强调教师合作,而且充分构建了新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表5 2014年新教师协会循证教学法培训表
另一方面,对新教师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的研究已从外在因素(宏观政策、课程等)转向内部体验(专业发展、态度、信念、元认知、自我效能感)。如,查斯顿(Chasteen)等人通过比较新教师和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表现,得出新物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是影响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并且新物理教师的知识、技能和信念都显示出增长空间,是新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领域[12]。戴安·埃伯特梅等人也强调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而且研究表明,新教师专业发展在影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变化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快速或缓慢、线性或非线性、单向或回溯发生[38-40]。
(三)以体验学习为抓手及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
由表4可知,序号22和25所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发展突现词体现了以体验为抓手及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聚焦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为独特视角展开研究,尤其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真实体验。体验学习有助于学生在直接经验中创造新的思想价值,并促进对知识的理解。约翰·杜威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体验学习,并提出体验学习中反思思维的重要性。由于体验学习与当今呼吁的跨学科思维培养不谋而合,体验学习已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莫卧儿(Mughal)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以循环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在一定层面上扩展了体验学习的学习方式[41]。此外,最近的证据证明,欧洲高等教育普遍希望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并通过政策和实践的必要改变来支持这一点[24]72。完善的体验学习理论框架和政策支持为当今的体验学习提供了研究基础。如埃里克·阿奎拉纳·马特里亚诺(Eric Agullana Matriano)以探索、研究、互动和创造学习模型为指导框架,探索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因素,该模型以学生为中心,以建构主义和项目为基础,突出体验式、多感知、反思性、参与性、互动性、合作性、协作性和主动学习等,在各种理论和哲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评估了学习模型对学生学习参与率的影响[42]。体验学习最独特的一点是承认课堂(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是一个人人共享知识和技能的社区,并注重学生的反思性思维习惯与品质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反思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效的体验学习是学生自主合作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罗伯特(Roberts)等人认为有效体验学习的一般步骤包括初始体验、反思、概括和实验[43]。国际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研究还注重体验学习的微观层面,探讨具体学科如何实施体验学习,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其中,国际学者研究最普遍的是体育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医学中的体验学习。
研究表明,在体育教育中,情感体验是体育运动中动机、行为和承诺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44]。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教育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终身参与体育活动[45]。萨沙·莱斯特(Sascha Leisterer)等人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在体育课上的情绪为出发点,重点关注学生在中学体育中的情感体验及触发因素,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情感[46]。在医学教育中体验学习的案例比比皆是,如儿童精神护理中的社区参与。近年来,儿童精神问题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关注,尤其是在南非,许多儿童由于社区中的暴力和家庭问题而患有精神健康障碍[47-48],对心理学医师的专业程度要求很高。雅各布斯(Jacobs)等人以南非护理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社区服务体验学习策略,让学生通过支持和指导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家长和家庭,弥合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反思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增强了学生学习在现实环境中的应用[49]。综上所述,体验式学习是持续性、周期性和终身的。体验式学习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同时,也是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动力性学习模式。
(四)以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及评估模式建构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难点
结合表4可知,序号2、8和9所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发展突现词体现了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即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及评估模式建构。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从教学到学习的范式转变已经被国际大多数学校认可并实施,但是对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及有效评估还未成熟化。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质量保障欠缺。如欧洲大学协会在2015年发表的论文中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广泛性和进步之处,然而,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其发挥价值的程度[50]。教学质量的保证及评估应该与教学改革速度相匹配,否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会因为缺少完善的发展框架而走向失败。对此,近年来国际上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质量保证和评估的关注明显提升。安娜·戈弗(Anna Gover)等人通过分析影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质量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提出一套价值性流程,即计划—实施—检查—计划周期,同时引入教学质量三维保证,即教学培训+同行评估+潜在质量保证(如教师招聘要求和晋升机制),以此确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纳入教育过程[50]。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评估模式有待更新。该模式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对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估和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评估。由质量保障研究可以看出,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质量评估非常重要。通过调查,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质量评估最常用的方法仍是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评估教学,虽然还包含其他方法,如同行评估和自我评估等,但是大众对目前的评价方式满意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更新更适当的评价方式。相比于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估,有关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评估研究更加成熟一些,学生反馈学习效果和得到教师反馈同等重要。如戈弗(Gover)等人的研究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为了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关于他们的工作和学习以及如何改进的反馈是很重要的[5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注重双向反馈,不仅有利于提升师生之间的合作率,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持,激发学生承担各自角色的责任。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扮演很多角色,如学习激活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反馈者等[52],教师有效的反馈可以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如克列诺夫斯基(Klenowski)等人引入概念化评估(学生、教师和同龄人日常实践的一部分,通过对话、演示、观察、寻找、反思及回应信息,从而促进持续学习[53]),从关注教师使用评估证据向学生提供纠正性反馈转变为关注学生积极参与自我调节,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估模式[54]。
虽然概念化评估方式和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化教学改革,但是概念化评估方式和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是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反馈方式改进为前提的。这样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对教师素养与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当下国际有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质量保障和评估模式尚未发展成熟,但是基于国际变革的速度和趋势,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及评估模式是未来国际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挑战。
国际教育的比较研究主旋律集中在审视、反省、超越与创新的批判精神上[55]。通过对国际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变革维度和前沿分析,可以发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始终围绕学生、教师、教学、课程几个主要的方面展开。此研究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趋势。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逐渐从仅仅传递科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扩展到发展科学技能和探究实践上,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为学生未来的需求做好准备。其次,强调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性,新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关键推动力。最后,传统的教学传播模式正在被改造或淘汰,科学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建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值得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