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
2023-11-07刘洛
刘洛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为高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研究旨在探究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议题式教学模式。首先,从教育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思想政治课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面临的挑战。其次,详细探讨了新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它对议题式教学的要求和提供的机遇。进一步地,本文深入研究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并探索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策略。通过对课题的选择、教学策略以及学生评价的详细分析,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议题式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新高考评价体系;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教育改革
21世纪,教育领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随着我国新的高考评价体系的推广实施,教育界对教育评价、教育方法以及课程内容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新高考评价体系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思辨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的教育要求,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亟待探索。
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而言,这一科目不仅关注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视学生主体性、鼓励深度探讨和讨论的教学方法,与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度契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有效地实施议题式教学,使其更好地适应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是本研究希望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思想政治课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定位与挑战
(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改革挑战。全球化和技术化的趋势要求教育系统培养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学生。为此,中国教育改革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的教育改革方向不仅仅关注知识传授,而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往能力。核心素养成为新的教育目标,它涵盖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动三个维度。与此同时,课程设置也经历了从学科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更加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跨学科的学习。
然而,教育改革的方向也带来了不少挑战。首先,教师需要调整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持续学习。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仍是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城乡之间、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是教育改革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1]。最后,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是非知识性的核心素养,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挑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的教育要求,新的评价方法和工具亟待研发和应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思想政治课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核心科目之一。这门课程不仅传授政治理论知识,还承载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法治观念和历史文化认同的重要任务。与其他学科不同,思想政治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点和立场。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学习、对现实问题的探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还能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此外,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加强,思想政治课还需要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往的能力。
二、新高考评价体系的特点
(一)知识与能力的平衡
新高考评价体系对知识与能力给予了同等的重视。过去,教育评价更偏重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新的评价体系则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知识是基础,为学生提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而能力则是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的能力,它体现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水平。
新高考评价体系强调,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起点。真正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为此,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加入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题目,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与此同时,新高考评价体系也提出了对教学方法的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记忆法,已经难以满足新的教育目标。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学科整合与交叉
新高考评价体系明显体现了对学科整合与交叉的强调。在21世纪的复杂多变社会背景下,单一学科知识已经难以满足复杂问题解决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多个学科之间进行整合与创新,已经成为新的教育趋势。
学科整合意味着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可以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历史、地理和经济学的知识可以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变化。学科交叉则意味着一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另一个学科的研究,产生新的知识和视角。例如:数学模型可以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帮助学者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和分析。
新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和视角。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深度,还拓宽了他们的学科知识广度[3]。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育教学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例如设计跨学科的课程和项目,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以及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探讨。
(三)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
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已经上升为核心地位。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与合作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在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质和能力。
核心素养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和技能评价。它更注重学生的内在品质,如责任感、诚信、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因此,评价方法也需要进行创新,不能仅仅依赖于笔试或口试。观察、记录、评议、实践和反思等多种评价方式都需要在核心素养评价中得到应用。
例如: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可以设计团队项目,观察学生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记录学生的交往和沟通情况,以及反思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这些评价方法,教育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四)对议题式教学的要求和机遇
新高考评价体系对议题式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为这种教学方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议题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注重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挖掘有深度、有争议的议题,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议题式教学的要求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整合能力,能够从众多的社会现象和事件中,筛选出有教育价值的议题,并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4]。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教师需要持开放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给予正确与否的评价。
对于学生而言,议题式教学提供了展现自我、锻炼能力的良好机会。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知识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展现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质。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视学习为一个动态的知识构建过程。在这一理论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们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将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结合,形成更为完善、更为深入的理解。
重要的是,构建主义不认为知识是绝对的、固定的。相反,它认为知识是相对的、动态的,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和完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持续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更新。
在这样的学习理论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提问、独立思考。
(二)论证型教学法
论证型教学法源于教育界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在于,不仅仅传递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论证、辩论和批判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需要基于证据和理论进行论证,为自己的观点、答案或解决方案提供支撑。这样的过程不仅促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教师在论证型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他们不仅提供信息和资源,更为学生提供论证的场域,如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论证进行反思,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错误,进而修正和完善。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强调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与活动性。这一模式认为,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围绕其需求、兴趣和经验进行设计和组织。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探索和创造。
在此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简单地接收和复制知识。他们被鼓励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如项目研究、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实践、体验和探讨的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扮演着不同于传统角色的新身份。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和伙伴。他们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以及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构建、整合和应用知识。
四、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用
(一)议题的选择与设计
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围绕特定的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研讨。因此,议题的选择与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深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议题的选择需要反映出该学科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同时也要具有实际意义和时事相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议题的选择应基于课程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要求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有深入的理解,能够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核心性的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背景,确保所选议题既具有学科价值,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议题的设计要注重多元性和开放性。这意味着,同一个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和方法进行探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路径。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能够培养其多角度思考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此外,议题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具体而言,教师在设计议题时,不仅要考虑其学科价值和意义,还要确保所选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资源下得到有效的实施和完成。这通常需要教师在课题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预研和试验,确保所选议题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学生评价与反馈
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评价与反馈显得尤为重要。相较于传统的知识输出和应试导向的评价方式,议题式教学更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因此,评价方式和标准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反映教学的真实效果和学生的真实表现。
形成性评价逐渐成为主流。这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是学习结果。它旨在为学生提供及时、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互评与自评同样被视为有效的评价工具。这些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还能够学会如何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技术工具在学生评价与反馈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在线评价和反馈工具不断涌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教师需要进行持续的专业发展和培训,不斷更新自己的评价观念和技能,确保评价活动能够真实、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度。
结束语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高考评价体系为高中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与新评价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同时,它也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路光生,苏将振.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6):20-22.
[2]徐进.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政治教材的深度解读[J].天津教育,2022(33):99-101.
[3]张志远.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认识实践[J].新课程,2022(29):96-97.
[4]赵继鹏,金娟.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应对路径探析[J].教育界,2022(10):29-31.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议题式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1Y124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