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考
2023-11-07林密钦
林密钦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已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培养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并且要求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落实。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相对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说,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完成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及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地位。本文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以及培养的有效策略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
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学科的综合性、发展性以及实用性等一些方面都存在着相对较高的要求。所以说,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高度重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来对其进行高效落实。那么,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应该怎样实现科学素
养呢?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具备的内涵
(一)生命观念素养
所谓的生命观念,其实就是指人类在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以及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进行解释之后,最终所形成的抽象观念。通过对其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及探究,能够发现,其中主要包括功能观、进化观、平衡与稳态观以及适应观等[1]。调查研究表明,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展开这一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对世界进行感知及认知,除此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常见的一些生命现象。
(二)理性思维素养
所谓的理性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建立在逻辑推理以及证据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知识点相对复杂,要想对其进行理解及掌握,往往存在相对较大的困难。除此之外,各个章节的内容之间,往往又存在相对较强的关联性,所以说,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对其理性思维存在相对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尤其注重。
(三)科学探究素养
科学探究属于实践层面的能力及素养,也就是说,主要针对现实中的生物学现象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及探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并掌握丰富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对其展开有效观察、科學合理地进行提问、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完成优化等[2]。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做到以合作探究为核心,当然,这也是促进学生完成知识深层次理解及掌握的重要手段。
(四)社会责任素养
通过对高中生物这一学科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这些知识都具有相对较高的科学性,通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学习,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还能够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真正做到针对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生命现象,展开科学合理的判断。当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目的,还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去宣传一些知识,如保护环境、健康生活以及关爱生命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素养。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一)生命观念素养培养现状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针对一些相对简单的生命现象,学生能够快速地结合之前所学习到的内容,来对其现象进行进一步分析及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有效地进行解决。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真正做到正确地使用相关的实验器具展开科学合理的操作。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素养培养的情况并不乐观[3]。首先,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当教师在讲解一些相对复杂的生命现象时,学生不仅无法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也无法真正地做到融会贯通,无法有效应用所学习到的知识来对其进行分析及解决。其次,大多数教师针对这一素养的培养了解相对浅显,也就是说,教师对于生命观念素养所具备的内涵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及探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认为对其展开这一素养的培养具有相对较大的难度,仍然需要付出相对较多的努力。
(二)理性思维素养培养现状
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生命观念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表现相对良好,除此之外,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基本地理解并掌握一些生物概念。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大多数学生缺乏归纳及总结的能力,除此之外,还缺少求真以及质疑的精神。而要想真正改善这一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师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展开理性思维的培养。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之中,经过不断地训练,学生已经学会应用这些思维来对生命科学所具备的规律进行揭示。但是,大多数学生仍然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做到使用事实证据来对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说明。从此能够看出,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力度仍然有待加强,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分析并探究相关的策略,进而为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4]。
(三)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现状
就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大多数学生具备相对良好的探究意识,能够真正做到在实验学习过程中,寻找知识学习及科学探究所具备的乐趣[5]。但是,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相对较多的学生认为,生物这一学科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理解及记忆相对枯燥并且乏味,长期处于这一环境中,很容易会丧失知识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受到了一定限制,进而真正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而要想进一步改善这一教学的现状,则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及探索,促使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来为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各项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因此,便导致学生在交流及探讨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无法创造性地完成实验结果的分析及探究。
(四)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现状
调查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備相对浓厚的奉献社会的热情,所以说,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遵循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社会热点往往是其重点的讨论话题,其话题的引入目的便是能够促使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产生更加高度的重视,除此之外,还能够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过程中,通过科学实践来进行这些问题的解决。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相对较多的因素,进而导致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与此同时,还缺乏活动参与的时间及空间,因此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要想进一步改善这一教学现状,需要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尝试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及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活动空间,通过呈现多样化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指导学生去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更有助于促进其获得全面的发展,进而真正地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注重生命观念培养
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注重结合教学的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及探究,除此之外,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展开生命观念素养的培养。调查研究表明,在这一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生命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与其他的内容相比,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教材中具有相对较大的挖掘空间,因此,可供教师对其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及探究。通过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中所涉及理论知识具备相对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常规的理论知识学习将无法帮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所具备的核心内涵,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具体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带领学生对实际生活中所包含的现象进行解析,将更有助于为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生命观念[6]。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科学思维培养
调查研究表明,在生物这一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求真务实以及尊重科学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基本态度,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展开积极培养。生物学科属于一门自然类型的学科,要想更好地完成知识的理解及掌握,需要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真正做到应用科学的思维来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无论进行哪一种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鼓励学生秉持尊重事实这一基本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进行实际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分析以及解释,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学会根据事实所发生的状况来展开进一步分析及探讨,以此来掌握其中所包含的基本规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素养,首先要做的,便是能够引导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积累,在此基础上,学会应用所学习到的内容总结实际生活之中所包含的现象。接下来,教师需要注重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及技巧,还需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注重科学探究培养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素养,存在相对较多的方法,教师可以尝试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积极引入生活化以及实验化等一些课堂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探究,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比如说,生物这一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所以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对这些问题展开进一步思考以及探究,进而获得最终的答案,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生物知识的学习往往离不开实验操作,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结合实验内容为其创设实验情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完成科学探究进程的渗透,进而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应用严谨的思维来进行实际问题的思考及探究,真正实现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素养的培养。
(四)结合热点设计实践,注重社会责任培养
调查研究表明,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物科学技术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与此同时,相关的热点话题也层出不穷,那么,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便可以引入这些社会热点,并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探讨。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真正认识到,仅仅依靠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将无法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完成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也并不利于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所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尽可能为学生呈现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引导学生社会调查或者参与社区服务等,如此,便能够促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中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响应号召,通过落实上述的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及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展开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通过借助这样的方式,将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以此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胤宁,杜变变.新高考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9(A4):149-150.
[2]周琳.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457(36):91-92.
[3]李瑶.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2019,1147(36):67-68.
[4]宫玲玲.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15-16.
[5]陈洪章.试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1011(36):151-152.
[6]吴明刚.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27(23):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