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中学科能力的培养探讨
2023-11-07王永明
王永明
摘 要:近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理念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将大概念教学合理地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以大概念为锚点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以及实践素养,从而系统性地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基于在大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本质要求,本文对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中学科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在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完善生物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学科能力培养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基本上是以教师详细讲解知识点来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学习依赖性,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日后学习和能力培养。而通过大概念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帮助其更深刻地理解生物概念,提高学科能力。因此本文对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中学科能力培养的探究与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大概念教学的概念
大概念教学,即学科教学中最具意义的核心概念统领的教学[1]。教师通过合理地利用大概念教学,不仅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结构有序地整理为一个整体,将其作为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锚点,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学习成绩。另外,由于高中生物学科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有非常多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而通过大概念教学将具有关联性的大概念串联在一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大概念教学应运而生。其中,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作为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的重点内容,结合高中生物课程内容特点以及大单元主题活动等进行大概念教学,可以在帮助教师更充分了解大概念教学及其意义的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关键
近些年来,在教育方式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在生物大概念教学中,全面培养學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等学科关键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并让学生利用学科能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深化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标志着专家思维的大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统领作用。一般情况下,高中生物必修和选修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围绕部分提炼的生物大概念而制订的教材,根据这一特点,教师有必要按照大概念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内容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拓展思维,而且还会让学生一直苦于题海战术,成绩达不到理想状态。而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精心整理的面面俱到的生物知识过于零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而通过大概念教学,教师可以将同一大概念下的生物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其具备良好的学科能力[2]。因此,可以说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三、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对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教,不是也不能只为了教。在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中,只有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日后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中,学生在理解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将新学的知识点和过去所学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不断梳理生物知识结构,不仅可以更有效地了解生物概念,构建完整的生物大概念网络,同时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养成生物学科必要的学科能力。所以说,合理应用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高中生物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不仅包含的核心概念涉及范围较广,而且许多课时的具体知识内容也较为零散。通过大概念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按照生物学科的逻辑对生物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构建适合其学习的知识框架[3]。所以说,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想要有效地应用生物知识,就必须先充分地理解生物知识。如果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全面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那么自然也就会影响知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不仅可以将教材中繁杂、零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灵活运用的能力,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训练科学思维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从而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更有效地应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
四、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中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在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过程中,学生关于生物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其对大概念的了解。但是,由于现阶段学生对生物概念教学的了解并不多,而且在课堂学习中还会产生抵触心理,最终导致其无法灵活运用教师课堂上所讲解的大概念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在生物大概念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通过书本或者教师讲解而了解生物知识概念,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使其无法掌握生物学科的知识,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学科能力水平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另外,虽然部分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应用大概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进行培养,但由于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可能设计得过于单一枯燥,不具备针对性,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吸收和学习课堂上的知识点,最终不仅教师教学效果不够好,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正确对待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培养学生学科能力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五、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中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教育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同时,需要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础,组织和开展生物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其中,对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策略探讨如下所述。
(一)优化教学设计,增强整体意识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是根据生物教材上的重点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并以理解教材知识点为主为学生详细讲解生物知识,以此完成生物教学活动。相比之下,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科大概念,并能够灵活地迁移大概念用于解决真实性情境中的问题,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其设计出发点不再局限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某一知识点、某一课抑或是教材中现有的某个单元,而是在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相关概念,并采用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最终建立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4]。这意味着教师在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帮助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可以在充分了解生物学科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跨学科概念,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加充分掌握生物主体知识及相关探究实验的内容,并提升生物学科能力。例如:教师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来介绍萨顿的假说,引导学生探究基因、染色体二者数目和行为变化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分析,了解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找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性深度理解并提高学习成绩。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生物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探究书本上的生物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也要围绕生活梳理知识点,展开教学活动,并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和梳理生物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能力[5]。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其并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和辅助学生参与到生物课堂之中,使其通过自主思考参与到具体的生物知识学习中来。例如:在《基因的本质》这一章中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中DNA指纹技术帮助学生了解DNA是什么,并通过微视频或者科普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切地感受本课所需要探究的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感官参与课堂学习,帮助其理解本课的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其更愿意参与到日后课程的学习中来,系统性地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三)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科能力
一般情况下,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概念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符号和文字将不同的生物概念与生活实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并构建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思考课堂知识,并形成深度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科教学,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未能及时地予以有效的重视和解答,甚至忽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导致生物教学效果越来越差。而在大概念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全面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仅在课前要深度备课,而且在课堂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和探究不同生物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共同构建本单元的生物大概念地图,以此帮助学生提高学科能力[6]。同时,教师也要在大概念教学中适当地放开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建立和完善生物知识体系,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例如:教师在“人類遗传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回顾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大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前提下,对相关知识概念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行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探究和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调查,并提出相关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不断掌握新的科学学习方法,拓展知识体系结构,培养和提升了生物学科能力。
(四)关注教学反思,增加教学评价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教学均需要在教学结束以后予以认真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概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如果想要充分地发挥大概念教学的真正作用,除了应用大概念教学方法以外,也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情况等选择适合其学习的方法,并在课后对大概念教学进行回顾与反思,并找到大概念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调整和改善大概念教学方法,从而确保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7]。例如:在《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在生物大概念教学结束以后通过观看回放对大概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及时做出整体性的总结和反思,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适当调整和优化。例如: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程内容的时候,对基因库、基因频率以及进化等知识未能深入理解,为此教师在日后的生物教学中,可以围绕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进化关系的大概念作为核心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同时,在大概念教学结束以后,教师也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之间通过做题评价、自我评价以及生生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进而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与完善。这样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以实现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可以得知,在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因此,教师有必要提高重视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关注教学反思等措施,以便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在大概念视角下研究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从真正意义上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军松.大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9):123-125.
[2]张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育界,2023(6):44-46.
[3]张霞琴.基于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3(5):103-105.
[4]蓝巧燕.大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22(13):20-22.
[5]林健宇.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论述[J].高考,2022(7):3-5.
[6]廖璘.高中生物大概念教学中学科能力的培养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18):56-57.
[7]谢冬娜.“大概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的三个关键点[J].中学教学参考,2020(1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