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1+N”教科研工作模式转型的宜昌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建设

2023-11-05李伟杰余勇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综合改革中心组教科研

李伟杰 余勇

摘 要 宜昌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以“1+1+N”教科研模式为载体,以打造高水平教学研究团队为重点,构建具有宜昌特色的教科研工作体系,使教育教学科研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教研部门支撑作用更加专业,教研人员和教师队伍更有活力,教研组织形式和研究方法更加科学,教学研究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发展贡献度得以大幅提升。

关键词 教科研;中心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成长基地

中图分类号 G4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4-0085-03

为服务宜昌市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教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确保我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对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1,宜昌市教科院以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为目标,以“1+1+N”教科研模式为载体,以打造高水平教学研究团队为重点,构建具有宜昌特色的教科研工作体系,教育教学科研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教研部门支撑作用更加专业,教研人员和教师队伍更有活力,教研组织形式和研究方法更加科学,教学研究能力显著增强,教育发展贡献度得以大幅提升。

一、“1+1+N”教科研工作模式的含义

“1+1+N”教科研工作模式的具体含义是:第一个“1”是指宜昌市教科院每个学科的教研员,是市级学科教研的核心;第二个“1”是指每个县(市、区)的每个学科的教研员或各高中学校学科教学专家,是学科教科研工作中的关键力量;“N”是指全市每个学科的N名青年骨干教师,是学科教研工作的主力军。

二、实施“1+1+N”教科研工作模式的基本举措推行宜昌市基础教育“1+1+N”教科研工作模式,其主要任务包括:第一,构建教研工作联动新机制;第二,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新突破;第三,打造教师队伍,建设新高地。基于以上目标,宜昌市教科院及各县(市、区)教研部门迅速开展工作,实施“1+1+N”教科研工作模式转型。

(一)组建“1+1+N”学科中心组

以原有的学科工作室为基础,每个学科组由市级学科教研员牵头组建“1+1+N”学科中心组,市级学科教研员是学科中心组的主持人,负责学科中心组教科研活动的规划、组织、指导等工作,其成员结构为:各县(市、区)学科教研员或高中学科专家共14人,学科青年骨干教师60人以内。

(二)遴选学科中心组成员

各学科中心组成员应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40岁以下,要求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学科中心组成员候选人通过教师自愿申报、学校(单位)推荐、学科中心组主持人指定等形式产生,并填写“宜昌市基础教育‘1+1+N学科中心组成员申报表”,再由市教科院从中遴选和认定学科中心组成员。各学科中心组主持人负责填写“宜昌市基础教育‘1+1+N学科中心组组织架构表”。

(三)围绕课程改革开展活动

各学科中心组应聚焦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围绕理解课程目标、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变革教学组织形式、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等重要方面,探索综合化教学改革和实践,推动课堂教学在改进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并及时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四)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各县(市、区)教研部门、中小学校、幼儿园高度重视,做好教学协调与时间安排,为学科中心组成员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提供时间保障与必要的经费支撑。各学科中心组要加强过程管理与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学科中心组成员的教科研工作积极性,保障学科教研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市级教研部门要强化考核评价,以考评结果为依据,在学科优秀教师、教学成果奖、培养培训等评选推选活动中向学科中心组成员倾斜。

三、宜昌市高中语文“1+1+N”学科中心组建设实践以下仅以宜昌市高中语文“1+1+N”学科中心组建设为例,具体展示中心组(以下简称“中心组”)工作范式及活动轨迹。

高中语文“1+1+N”学科中心组之第一个“1”为市级教研员李伟杰,他同时也是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宜昌市国学经典研究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第二个“1”为市内各高中语文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其中有3位特级教师、7位正高级教师,多名湖北名师、宜昌名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阵容齐整,研究实力强大;“N”包括了本市高中青年骨干教师58人,其中有不少教师在全国、全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具有极强的上进心、责任感和钻研精神,教学教研潜力大。

中心组集结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宜昌语文学科名师,迅速形成综合研究合力,近年来致力于国学经典进课堂的研究,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影响并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多学科交互研究,并加入宜昌本地民俗文化研究、历代与宜昌有关的经典作品研究、宜昌特色旅游风景推介等元素,借助《长在宜昌》的地方教材载体及“朝读经典”“起点阅读”等活动,形成宜昌国学经典教学的教法特色。同时,按照“自觉、自主、自在,共赏、共振、共鸣”的原创理论构架,在考量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顶层设计的前提下,中心组致力于阅读与写作核心素养落实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艺术研究。

(一)立足教学真实问题,提升成员研修力

中心组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已有“国学经典研究教学的区域化推进策略研究”“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与课型研究”“群文阅读新视野与在高考中的应用”“任务群教学案例设计”“作文教学课程整合与案例研究”“课程资源促進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多项重点课题。中心组通过专题研讨会、案例展示、示范观摩课、论文评比等形式促进课题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心组已有教育部重点课题“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全国中语会重点课题“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选择性教育实践与探索”等课题顺利结题。

中心组基于语文学科研究和国学经典研究,近年来将研究重心聚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于国学经典研究,尤其是区域连片推进国学经典研究。中心组每学期召开数次主题研讨会,并带课题、带示范课下到基层学校,以此为抓手推动工作开展。在夷陵区,小学、初中、高中同上国学课,不同学段的老师互相观摩,互相点评,互相讨论,找到一条既有共性又能兼顾不同年龄孩子学习特点的研习之路。近几年,全市大型优质课竞赛始终定位于国学经典研究,每年一个主题,遍涉经史子集各大类。获得一等奖的选手按要求整理教学设计、课例实录、课后反思等,然后由中心组请名家撰写课堂观察和点评。2019年,辑录中心组成员国学经典示范课的《读经析典(上、下)》已由长江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此过程中,中心组成员精于研修,在互相切磋中磨砺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同步提升。中心组每年与宜昌市教师培训学院联手召开培训会,精心安排课程,邀请各地语文名师按不同专题授课,中心组成员获益匪浅。课后,每位成员均须上交研究论文,由主持人批阅、评点并推介发表。目前,中心组成员每人每年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多位成员已有专著问世。中心组成员参与编写的《“新课程1+X”群文阅读读本》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地方文化类学生读本《屈风楚韵在原乡》系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伟杰老师个人专著《说语弄文》《云端的语文》已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编的《汉语言文化的力量》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主编的《创新课堂·语文》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学能步步高·语文》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高中文言文导学导练》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新高考阅读密码》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李伟杰老师已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被全国中语会推荐为《语文教学通讯·A刊》封面人物,并在多个杂志开辟名师专栏,撰写卷首语。

(二)坚持外联内研结合,扩大中心组影响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培训重视学员互动的参与式培训,强调资源互补的合作式培训。2中心组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外联内研相结合,先后走出去、请进来,与上海、浙江、山西、重庆、福建等地及省内各市州名师互动交流。中心组与上海长岭区教研室联合举办了首届“鄂沪语文交流论坛”,双方初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同题异构”。按活动要求,宜沪两地的教师代表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展示风格迥异、媒体多维的教学观摩课。浙江师范大学主办的“浙派名师”高中语文培训班来宜参训,由中心组全程策划安排,分别安排了两场主题报告、四节示范观摩课及现场评课交流,双方信息互促,思维碰撞,理念融合,经验交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中心组还为来自福建的初高中教师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专题培训,为期一周,实效明显。受《新作文》杂志社之邀,中心组赴山西太原、临县,参加新作文实验联盟高端论坛,宜昌市一中李俊芳老师与“晋派名师”贾铖虎老师同台授课,宜昌市一中陈鹏老师、马国良老师、周新老师分别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与临高学子作报告,受到普遍好评。2021年,中心组赴重庆参加全国整本书阅读名师论坛,宜昌市外国语高中谭小红老师在重庆万人大礼堂执教《红星照耀中国》,反响热烈。其后,工作室又邀请重庆团队来宜昌授课讲学,推广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三)行走在基层第一线,强化团队辐射力

中心组成员多来自一线,包括本市高中绝大多数语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因而中心组工作得以与各学校教研组相贯通。同时,因中心组主持人高中语文教研员的身份,中心組重点活动得以和年度重点语文研修活动相关联,并通过“送课下乡”“送课下校”等活动向薄弱县市区倾斜,常年行走于基层第一线,急青年教师之所急,想青年教师之所想,解疑释惑,“授之以渔”,帮助他们迅速成长,中心组的团队辐射力得以实现最大化。

(四)建设高精尖大平台,塑造全面型名师

中心组建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共同结伴成长的需要,是双赢乃至多赢的需要,是形成良好教师成长文化生态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加强教师培训的需要。中心组明确提出了“自我卓越、抱团发展、攻关研发、范式引领、辐射推广、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并将之定位于“研讨沙龙、成长基地、名师孵化器、精神加油站、成果增殖场”,致力于建设高精尖大平台。中心组形成了纪律严明、考核定标、成果赋能、逐级推评的中心组工作规程,营造“研无禁区,讲有规矩,行有底线”的宽松氛围,从修炼领导能力、人格魅力、学术素养、教学功底等方面着手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有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全面型“真名师”,宜昌市语文“1+1+N”学科中心组因此被全国知名语文特级教师史绍典先生誉为“鄂派语文教育的一张名片”。

中心组成员不仅活跃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成为把关骨干教师,还有不少成为学校教学行政管理者,走到学校领导岗位,引领全局,打造名校。中心组成员中有的已自成一家,成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如湖北省李伟杰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湖北省万永翔高中语文创新工作室、湖北省谭小红高中语文创新工作室、宜昌市刘艾国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当阳市马国良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宜都市李政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等。

(李伟杰  余勇,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参考文献:

[1] 宜昌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昌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EB/OL]. (2021-08-11)[2023-04-15].http://xxgk.yichang.gov.cn/show.html?aid=1&id=215499&t=4.

[2]孟繁胜,林佳怡.近十年教师培训模式设计理念及其实践原则[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8):157- 161.

[3]宜昌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伟杰国学经典研究名师工作室第三次研讨会暨首届鄂浙名师交流活动”纪实[EB/OL]. (2017-11-27)[2023-04-15].https://www.sohu.com/a/206912322_826910.

责任编辑:杨 扬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综合改革中心组教科研
理论学习中心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适应多元化人才市场需求培养多样性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机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