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原则、过程与评价方法

2023-11-05江苏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素养培养信息科技评价

摘 要 跨学科主题是信息科技课程的一个重要板块,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科技、数学、科学等知识,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组织实施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教师需要坚持主体参与原则、启思生慧原则、情境导引原则和跨界融合原则。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过程包含了五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任务驱动、知识联结、应用探究和反思改进。在开展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当坚持以素养培养为导向、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信息科技;素养培养;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3)04-0067-03

跨学科主题是信息科技课程的一个重要板块,该板块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科技、数学、科学等知识,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应该坚持哪些原则?信息科技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教师该如何对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参与原则

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应当坚持主体参与原则,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鼓励學生积极参与,激励学生自主探究。1在主体参与课堂中,关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持人,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服务。教师要当好音响师、伴奏师、舞台调度师等,主动让出课堂位置,让出教学时空,唤醒学生主体精神,激发学生兴趣,释放学生动能,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自主尝试摸索,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变身为知识的建构者。

(二)启思生慧原则

“学起于思而源于疑。”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坚持启思生慧原则,即教学要启迪思考,催生智慧,而不能只关注学生信息科技知识获得和技能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启思生慧原则要求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全面规划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情境导引原则

信息科技知识既有一定的抽象性,又有一定的逻辑性。这就要求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应当坚持情境导引原则,通过创设真实的形象化情境导入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情境导引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2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创设不同的主题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比赛情境等,增强情境的新颖性、趣思性,提高导学效果。

(四)跨界融合原则

信息科技虽然从综合与实践课程中剥离出去,但是其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征依然保持不变,尤其是跨学科主题单元内容,综合性仍然是最为显著的特点。该单元内容充分体现了融合的理念,将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起来,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信息科技问题。在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时,教师要遵循跨界融合原则,在保证信息科技学科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善于打破学科边界,培养学生跨界思维,引导学生突破单科思维定势,主动将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入信息科技学习之中。在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跨界融合不是简单意味着将其他学科知识和信息科技知识进行简单叠加,而要将其他学科知识与信息科技知识进行无缝对接,在引入教学时做到浑然一体、自然无痕。

二、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信息科技与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信息科技逐渐融入生活的各个层面。教师在开展信息科技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主题,并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用真实而形象的生活场景引起学生注意,引出探究主题。“在线数字气象站”是以“物联网实践与探索”为核心知识的学习内容,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关于气象站的视频,创设了一个气象站发展变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看与讨论中感受气象站的发展历程与伟大变化,体会数字气象站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字气象站的兴趣,引出“在线数学字气象站”这一教学主题。

(二)任务驱动,清单导引

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挑战性任务展开探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便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综合能力。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是任务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任务完成为标志。3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总任务,再进一步细化任务,设计出若干个子任务,给学生提供任务清单、列出活动项目,用清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实施任务。例如,在教学“在线数字气象站”一课中,笔者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跨学科教学主题后,引导学生提出设计、改造一款在线数字气象站的任务。接着,笔者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了一份任务清单:(1)查找资料,了解气象站基本原理;(2)比较数字气象传感器与传统气象仪器的测量值;(3)分别对局域网、广域网中的数字气象传感器数据进行汇总、测试、分析;(4)搭建校园在线数字气象站。任务清单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实现任务高质量地完成。

(三)知识联结,研讨设计

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问题,而联结知识则是学习的核心,即把各学科知识有效联通融合,以实现问题的高效解决和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帮助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联结,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研讨的方式交流和分享技术。研讨设计是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讨论、设计活动,主要对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和对任务完成的步骤、流程等展开深入讨论。在研讨与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衔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例如,“搭建校园在线数字气象站”是“在线数字气象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在进行气象站的外观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科学知识、美术知识,提高气象站设计的科学性与美观性。

(四)应用探究,实践体验

“知识需要应用,真知源于实践。”实践应用是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所谓实践应用,即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探究和解决新的问题,是实施活动方案、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过程。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一般以形成物化成果来体现教学效果,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需要他们亲手制作模型,亲自检验结果。例如,教学“在线数字气象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设计出在线气象站的结构模型后,笔者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搭建气象站基站,部署物联网气象站,测试整体效果,观察搜集数据,撰写数字化工程日记。在此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应用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研究内容,有效拓展了信息科技的应用深度与广度。

(五)反思改进,拓展延伸

反思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汲取更多的养分,获得思维发展。反思改进是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最后一环,在该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学习过程,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并指导学生在评价和反馈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和优化设计。例如,在教学“在线数字气象站”一课中,当学生经历了探究实践之后,笔者设计了一节成果展评课,组织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报,展示各自的项目设计思维图,分享项目研究的成果。然后,笔者要求学生相互进行评价反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完善在线数字气象站的设计方案。最后,笔者还提出“筹建校际在线数字气象站协作网”的新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人工智能、互动媒体等技术,拓展延伸项目的研究范围。

三、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评价方法

(一)坚持以素养培养为导向

在传统课堂中,知识评价是评价的重点,教师一般只关心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能力、品质等缺少关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应当坚持以素养培养为导向,关注素养评价。

素养评价是一种全面评价、综合评价。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评价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运用情况,又要关注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不仅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应用了哪些学科的知识,分别运用到什么程度,产生了哪些效果,还要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表现出来的推理能力、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在素养导向的评价中,教师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既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又要进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仅要有课堂评价,还要有课后评价,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终结性评价要避免形式单一,可以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如纸笔测试、上机操作、作品创作等。

(二)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课堂评价的主体一般是教师,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成绩进行评判与反馈。这种评价主体单一、视角单一,容易产生片面性,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应当有多元化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又可以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学生对同伴进行评价,甚至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评价。

学生自评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学生的观点可能各不相同,这样的评价范围会更广,内容会更全面,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素养提升。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离不开家长评价,因为探究活动周期一般比较长,一些活动任务需要在课外、校外完成,甚至是在家中开展,这就需要家长的深度参与。家长参与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有效推进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

(三)重视评价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的效果的诊断,还是对学生学的效果的诊断。如同一面镜子,教学评价能让教师和学生看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服务,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还能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清楚学习是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等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是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

在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对教师教的评价可以是教师自我评价,也可以是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是其他教师在听取了课堂教学后所作出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素养的发展更为有效。因此,在信息科技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观摩与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师不仅要以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導学生朝向目标前进,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变化、学习成效等,开展的评价要能够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实践。

(江苏,扬州市汶河小学,江苏 扬州 225000)

参考文献:

[1] 程羲.抓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管理的“五指功”[J].安徽教育科研,2020(11):10-11.

[2] 孙伟.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信息技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

[3] 高宏.这样教学很有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15.

责任编辑:谢先成

读者热线:027-67863517

猜你喜欢

素养培养信息科技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注重情境直观探寻规律本质
浅谈幼儿期语言素养的培养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性学习的探究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试析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
信息科技中的“软”工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