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期语言素养的培养
2016-12-21邱艳琴
邱艳琴
摘 要: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因而也是抓好语言素养培养的关键期。针对幼儿在言语方面普遍存在的能力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幼儿教师有必要以学得促习得,尝试从口语积累运用、阅读领会、视听体验等方面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语言;素养培养;学得促习得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也是抓好语言素养培养的关键期。现代理论研究指出:语言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因此,幼儿语言的学习和培养将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言语表达方面幼儿普遍存在能力发展不协调的现象,出现语序颠倒、代词使用混乱、单音节多于多音节发音、用词不规范以及语句不完整等种种问题,这就为幼儿语言素养的教育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语言学习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习”字本义是小鸟反复地试飞,故指学过后再反复温熟以使之熟练。母语习得,是指主体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接触大量言语材料,于不知不觉中学习、运用语言。它贯串整个言语学习的人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耳濡目染、经验积累的过程。另一种是学得(learning),“学”字从冖,臼声,意谓双手(臼)启蒙(冖),故本义为启蒙教育孩子并使之觉悟。幼儿言语的学得,同样立足于习得能力的基础,虽不必通过相对系统的讲解、练习等课堂活动,来达到言语能力的提高,却正可利用幼儿智力发展、言语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机,科学地加速这一进程。
就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而言,要想自觉、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进行倾听、表达等口语交流,还需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如何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之后,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生活,不时会有“有文化”的惊艳表现。譬如春日时节,临江观景,瞧见浮游的鸭子,一问之下,孩子便能自然答出“春江水暖鸭先知”。又如家庭生活中,我班一位小朋友见爸爸妈妈正争得厉害,会在旁边打趣道:“爸爸你‘宰相肚里能撑船,让一点妈妈嘛。”爸妈一乐,竟忘了争吵。活学活用于生活,便是幼儿口语学得促习得的成效。
《指南》有言,“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下面,结合自己对幼儿语言学得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解体会,谈谈幼儿期语言素养培养的尝试。
一、树立幼儿母语学得促习得的四种意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借鉴母语习得原理,母语学得无疑也应强调四大意识:一是需要意识。对于幼儿来说,“需要”与“兴趣”几乎可以划等号,如何激趣是助其能否顺利进入学得阶段的关键。幼儿期的言语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使之感兴趣的具体形象来展开。二是实践意识。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幼儿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是长期意识。幼儿言语能力培养,要充分发挥在母语环境中学习的作用,使之有足够的时间多听多说,从而达到母语习得对量的方面的要求。四是反复意识。在母语学得中“对部分语言材料要反复阅读,反复玩味,以达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积淀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等目的”。在反复的实践中,幼儿也会逐步将抽绎出来的母语表达规律,以知识的形式内化。
二、制订从易到难且具操作性的幼儿语言学习计划
为了有序组织好语言教学活动,开学之前,就应把一学期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做一个总体安排。其中包括:确定一学期的语言教学目标,并将之具体化;根据目标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如需要认识的事物,语言训练重点有哪些,谈话、讲述能力培养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为此要丰富哪些熟语,教学哪些诗歌、经典故事,要求复述与背诵什么作品……。然后再把内容合理地分配到各周,可穿插进行不同形式或方法的语言教学活动。如谈话、各种形式的讲述、朗诵诗歌、讲述或复述故事,以及间隔进行的找成语、诗歌朗诵赛、故事表演等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三、创设适合幼儿语言学习的环境
模仿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主渠道。为此,教师在考虑布置好有助于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的班级环境之余,更应结合语言教学材料,充分发挥成人的言语示范作用,以学得促习得,带动幼儿语言学习热情。幼儿园教师的言语示范作用,自不必说。而作为幼儿学习榜样的另一个端——家长的影响力,却不得不加以强调。家长的言语范例的基本要求是:发音正确,坚持讲普通话。如能做到口齿清楚,用词适当自然更合格。此外尚需注意语调要亲切,语速要适中,表达要适合幼儿的接受水平等。成人的语言示范责任,应该是告知幼儿事物的正确名称,不断扩充幼儿的词汇储备。而不是简单理解为符合幼儿特点的“小儿语”。
四、选择符合幼儿学得规律的语言教学材料
幼儿虽(尤其是学前儿童)以听、说能力和良好的听说行为习惯培养为主,但初步的读、写技能渗透也很有必要,这能为之后后正规的读写训练提供前期的准备。幼儿天生具有极强的无意识的语言学习能力,积极培养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能促其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故而在每周两节的语言课之外,有意识增加了每日课余时间的文学欣赏和阅读,由教师依据《指南》目标,遵循了科学性、基础性、趣味性、可接受性以及经典性、发展性等原则自编教材。
(一)幼儿期的口语积累运用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既来自教师有意安排的学得活动,更是不懈的积累运用而不知不觉中习得的结果。一是成语、歇后语的积累。依据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教师多挑选具象且易于真切感受的成语的积累,如:鸟语花香、枝繁叶茂、川流不息等。歇后语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教师先讲述带有浓厚生活趣味的前半部分故事,引发兴趣,再与孩子讨论、理解并归纳出后半部分的寓意,如东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等。二是古诗文的积累。教师尝试结合季节、节日,选出《清明》《元日》等篇目,让幼儿在节日的气氛中,亲身体会诗中的内容情感。对于《水调歌头》等篇目,尝试先铺垫历史、名人的故事,再引入作品,学起来就不怎么吃力了。三是古代儿童蒙文经典的积累。《三字经》等经典启蒙读物,包含很多典故,且句子短小,琅琅上口,很适合幼儿诵读、熏陶。
(二)幼儿期的阅读领会
《纲要》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想象丰富又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的画报、书刊,固然适合幼儿的阅读领会,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的内容,如《上下五千年》、《少儿百科全书》、《英雄故事》以及故事性较强的幼儿版古典名著等,也很有必要。阅读一般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幼儿喜闻乐见的彩图版入手,第二遍再选择注音版加以重复,由浅入深,帮助孩子更好把握。
(三)幼儿期的视听体验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依据教材,为幼儿配备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如《海尔兄弟》、《海底两万里》、《童话故事》等,结合视听体验的方式,辅助课堂语言的教学。另一方面,“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阅读之余,能与旅游结合最妙。节假日时,会建议家长尽量为孩子创设外出旅游、增长见识的机会,以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语言的兴趣。
幼儿语言的积累、提高,需要教师的慢慢琢磨、渗透,使之逐步地吸收、成长。“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要在今后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找出更适合幼儿提高语言素养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意义和语言发展的条件[M].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周兢.中国幼儿园语言教学研究的新进展[M].学前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3]周兢,程晓樵.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M].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实验幼儿园)